劈拳的打法如此狠毒,不遇真正的歹人绝不可妄用


劈拳的打法如此狠毒,不遇真正的歹人绝不可妄用

劈拳在攻防技击中的运用,总的来讲分为发法和打法两种,而尤以打法为重。其中发法,包括上面所说的上发、下发、前发三种;打法中包括里劈、外劈、左劈、右劈、上劈、下劈、前劈、后劈,以及穿、挫、扑、戳、斩、砸、抓、塌、托、按、摘、切、抹等打法,同时还有擒拿、点穴、摔法等多种用法。

里劈,左手的里劈和右手的里劈都称为里劈。里劈是走彼上肢之里。里劈之穿,针对其两眼;里劈之挫,针对其颈部通向大脑之大动脉穴;里劈之扑,针对其眼目和鼻准,谓之“天地交合云遮月,二人相战蔽日光”及“火到金化”(掌心属火,鼻准属金);里劈之戳,针对其二目和咽喉;里劈之斩,针对颈部和锁骨;里劈之抓,针对其面目五官和胸侧两肌;里劈之砸,针对其面目五官及上肢之主穴;里劈之托,针对其下额。


里劈之塌,针对其心脏鸠尾和肺脏华盖;里劈之捏,针对其喉部;里劈之掐,针对其颈部及大动脉穴;里劈之斫,针对其颈部;里劈之抹,针对其二目;里劈之点,针对其头面颈胸等诸穴;里劈之断,针对其颈面五官;里劈之啄,针对其二目;里劈之削,针对其颈面部;里劈之切,针对喉部和锁骨。总之,在劈拳中伤人制残的手法很多,而且变化莫测。以上仅举主要手法十八种,以供参考。

外劈,也分为左手的外劈和右手的外劈。外劈之穿,针对其面部三又神经和二目;外劈之挫,针对其喉部和颈部;外劈之扑,针对其面部五官;外劈之戳,针对其咽喉、二目和颈部的大动脉;外劈之斩,针对颈部和锁骨;外劈之抓,针对其面部和二目;外劈之砸,针对其天府、三里、列缺等穴;外劈之托,针对其下额;外劈之塌,针对其肺部及华盖以及心位;外劈之捏,针对其喉部;外劈之斫,针对其颈部。


外劈之抹,针对其二目,即谓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手法;外劈之点,针对其面部、胸部、头部、颈部、腋部及上肢部之诸穴;外劈之断,针对其颈部和臂部之筋骨与穴位;外劈之削,针对其颈部、喉部和面部;外劈之切截,主要伤其颈部、锁骨和臂部;外劈之翻,针对其两肋、肝脾;外劈之裹,针对其肘关节。左劈和右劈,针对其肝脏、脾脏和断其两肋间的软上劈,针对其面部和锁骨。同时在上劈中还可以采用砸、按、塌等手法,伤其诸穴和胸、心等部。

下劈,针对其下肢中的诸穴及筋骨,故手法多采用砸、砍、切等。后劈,主要是在转身时的用法。转身中的后劈,分有横劈、斜劈及上劈。斜劈,主用于侧身的打法,针对其颈部、项部和哑门双劈,是用双手的打法,多用于斜劈和正劈。穿,多用于单穿,在八卦掌手法中称为“白蛇吐信”。单穿掌主以阳掌出手,阳掌变为阴掌时,谓之阴阳互易,在运用中谓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翻手为穿,覆手为扣。挫,分为掌挫和臂挫两种。掌挫是运用手掌的外沿(即靠小指一侧的掌沿);臂挫主要是运用前臂中的尺骨,挫动对方的桡骨或肘关节。

扑,分为单扑和双扑两种,单扑谓之扑面掌,主伤其鼻部和二目,此掌有火到金化,金化水出之功,因此对方一旦被击中,必然血泪皆流,且日月(指二目)被封,即可再乘虚而入。戳,戳者捅也,戳捅在手,以指为主。其手型多采用鹰爪掌、羊角掌(即八字掌或麟角掌)、剑诀掌。鹰爪掌在戳捅上又与猴形中的“猴挂印”相似,而且有抓、刀的作用,所以主取其锐利之意;羊角掌主要是取其“食指为枪”之意;剑诀掌主要是取其有“白蛇吐信”之捷。斩,斩如刀劈,是化刀为掌的用法,所以在运用时,主要应将劲气集中在手掌的外沿上。在气血来讲,主要是贯注在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抓,既有捉拿之意,也有刀抓之意。刀抓主伤其面部五骨;另外也可以使用挫、砸、塌、按等手法伤其胸肋部。官;捉拿,又称刀拿,是形意拳在擒拿术中不可缺少的手法。因此在刀拿口诀中讲:“一抓二拿紧贴身,阴阳之间定输赢”。抓不住则不能拿,不贴身则劲必空,没有阴阳之变化,则无制人之奥妙。


托,分为向上的竖托和向里、向外的横托。托手主要用的是掌根和小田上的劲气,在运用时多与手指互相配合运用。塌,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暴掌。暴掌在运用时有两种,一是四指伸出成虎形掌;一是将四指屈曲,如同前图十四所示。塌掌中又分有上塌、中塌、下塌、横塌和衬塌几种。上塌在胸;中塌在心;下塌在腹;横塌是手型方向的变化;衬塌是一手做衬垫,另一手塌己手而打击对方的一种方法。衬塌的震动劲力,一般要比单手直塌的劲力大得多,是容易震伤其内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打法   劲力   臂部   覆手为雨   歹人   喉部   上肢   锁骨   狠毒   颈部   面部   手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