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要想富,先修路”是以前农村经常流传的一句话,实际上这句话富含经济学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升级换代,就必须在初识阶段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无疑是基建大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总里程已经排名世界第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出现,轨道交通系统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建设领域。地铁修建大潮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不断蔓延,但随着国务院的叫停,各地火热的地铁潮或许会暂停。

一、 地铁潮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中只有北京、天津和香港拥有地铁交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加快,基建实力的不断增强,再加上人口不断往大城市集中的趋势带动下,我国的地铁建设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到2021年11月3日,全国已经有49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的运营总路线达到了8553.4公里,其中地铁的运营总路线长度达到了6737.7公里,反观2015年,当时还只有26城开通了轨道交通,6年的时间里,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翻了近1倍。

从地铁交通的客运量来看,我国的地铁系统也居于世界前列,上海地铁系统的年客运量达到了20亿,北京的年客运量也达到了18.4亿,做为比较,纽约地铁系统的年客运量为16亿。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政策的变动促进了我国“地铁热潮”的到来,2013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核准权由中央政府下放到各省,核准权限的下放,直接促进了各省的地铁建设。2015年,全国有37个城市拥有地铁在建项目159个,总规模突破了3800公里,完成的投资额度达到了3683亿。

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只有拥有了地铁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各地方政府十分愿意逐渐建设地铁交通系统,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但这疯狂建设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的问题。

二、 三项申请标准

地铁建设不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地铁建设必须要注重市场的收益,如果存在亏损的情况,那么就说明地铁系统的规划存在错漏或者是当地并不适合地铁运营。市场是衡量效率最公平的一把尺子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不幸的是,各地地铁运营产生亏损的情况并不在少数,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在有地铁交通运营的22座主要地铁运营城市中实现盈利的城市只有7个,大部分城市的地铁运营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并且地铁运营的一个常态化现象是,大多数城市仅依靠票价收入根本没有办法弥补运营成本。

以深圳地铁2019年的数据来看,全面的营收规模达到了200亿,利润高达116亿,但收入组成中,房地产的收入占比达到了143亿。在整体情况来看,各地地铁公司运营收入中,房地产收入的占比高达67.7%,地铁的运营收入极大依赖于房地产的繁荣程度,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从成本上来看,地铁每公里的修建成本为每公里7亿,北京16号线的修建成本更是高达每公里12亿。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还不包括地铁系统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国务院针对地铁修建乱象,在2018年就对地铁和轻轨的申请标准进行了修改。各大城市,在申请修建地铁和轻轨系统时需满足三项指标,第一是当地的GDP要超过3000亿,第二是当地的常住人口要超过3000万,第三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超过300亿。

这三项硬性指标的出台,极大地遏制了地铁“修建热潮”,规范了城市的地铁交通建设。从具体的指标来看,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将大部分城市挡在门外。

三、 重点谈地方政府债务

中央政府遏制地方政府无序发展地铁交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这点非常重要,有必要拿出来单独进行叙述

地方政府的债务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顾名思义就是指看得见的债务,会纳入政府的预算管理之中,通过官网就可以查询的到。隐性债务则是看不到的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担保式背书或者融资平台、PPP、各类基金实现的债务,这部分债务规模十分庞大,而且不容易查询到。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1994年分税制改革,将财权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中,但各地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急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探索出了一条隐性负债的道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随之膨胀开来。

2018年,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达到了18.39万亿元,债务率达到了76.7%,到了2019年,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达到了21.3万亿,一年的时间里债务规模膨胀了15.8%。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卖地实现,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加剧,地价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负债如果继续膨胀的话,将在未来面临极大的信用风险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地方政府因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引爆信用风险的话将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并且,这样的信用风险具有传导性,会很快波及到各地方政府,让中国政府掉进“塔西佗陷阱”的深渊之中。

总结

GDP超3000亿,人口超3000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是国务院对地方政府申请逐渐地铁的3个硬性条件,将促使疯狂扩张的地铁建设工程迎来“停建潮”,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控制负债水平刻不容缓,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地铁将迎来“停建潮”?地铁申建,城市需要达到“三项”要求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地铁   客运量   城市   地方政府   债务   北京   轨道交通   收入   交通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