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近日,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透露,“在载人登月任务当中,中国空间站可以发挥作用,但是无法直接参与登月任务。”。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宫空间站运行高度通常在340公里至420公里之间,与载人月球任务的四十多万公里高度相比差距甚远,指望用近地轨道空间站进行地月转移中转,可以说是徒劳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通俗点说就是“帮不上忙”。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地月平均距离38.4万公里

如果用近地轨道空间站做中转站,这意味着需要研制并发射规模庞大的轨道器,同时还要增加轨道对接次数,任务设计可靠性低,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同时还要兼顾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倾角与地月转移轨道的倾角,发射窗口进一步收窄,大幅降低任务灵活性。

因此,不论过去、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会利用近地轨道空间站作为执行载人月球任务的中转站。

天宫空间站虽然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但它却是绝佳的空间试验场所,载人登月用的相关子系统都可以在空间站这个平台上进行实际任务验证。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阿波罗12号飞船登月舱

半个世纪前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采用的是环月轨道对接方法,土星五号重型火箭从地球起飞,直接将45吨级阿波罗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环月轨道后两名宇航员进入登月舱实施登月行动,月面任务结束宇航员乘坐上升舱起飞,随后与指令舱/服务舱组合体对接宇航员进入指令舱,之后分离上升舱,然后返回地球。

目前已知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将依托环月轨道集合方案实施,配套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已于前年圆满完成试验船首飞任务,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正在研制过程中。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环月轨道集合指的是,两枚火箭分别发射载人飞船与登月舱至月球轨道对接,航天员由载人飞船进入登月舱实施登月。

未来,登月舱将朝着重复使用方向发展,进而往返于月面与环月轨道,只需定期发射货运飞船为登月舱补给燃料即可,运营成本相较于一次性登月任务大幅降低,因此即便运力更大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问世,也丝毫不会动摇新一代载人火箭在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的地位,27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力火箭将是未来载人登月的标配。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载人登月舱将朝着重复使用方向发展

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返回舱与轨道舱组成,发射质量21.6吨,返回舱内部可居住空间是当前世界各型载人飞船中的最大型号,具有优异的载人与载货能力。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内部

新飞船返回舱应用了轻质碳基微烧蚀防热材料,能够适应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的热流烧蚀,同时倒锥体气动外形的返回舱也拥有更强的再入机动能力,可以胜任载人月球、载人小行星、载人火星等深空载人任务需求。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高速再入返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载人航天工程中继长征2F之后第二款载人火箭,该型火箭瞄准高轨深空运输需求采用三级半构型设计,地月转移轨道运力可达27吨(优于重型猎鹰),近地轨道运力70吨级,是长征五号运力的3倍。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货运构型)

该型火箭可以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也可以用于货运发射。为服务近地轨道任务,该型火箭也可以衍生出光杆二级与二级半构型。

2026年左右将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计划首飞时间,在此之前为满足载人火箭高可靠高安全需求,它将采用分级试飞的验证方案,直至整箭首飞。

天宫空间站无法直接参与载人登月,任务设计可靠性低,风险大

新一代载人火箭高效传力结构试制件

新一代载人飞船与新一代载人火箭将承担起载人环月飞行、载人绕月、载人登月等演示验证及飞行任务,进而逐步实现载人登月工程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空间站   阿波罗   登月舱   构型   运载火箭   运力   天宫   新一代   月球   可靠性   轨道   火箭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