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里的秋天 | 盛叶珍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棹歌里的秋天 | 盛叶珍

酷暑连绵后,秋风秋雨随之而至,接下来该是金桂飘香、秋高气爽了。赏秋之前,我们先到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里感受一下三百多年前嘉兴的秋天吧。

最先出场的当然是桂花。“去郭西南桂树林,五亩之园一半阴,笑插枝头最深蕊,两鬟如粟辟寒金。”字里行间,诗人笑眯眯地回味着一幅生动活泼的赏桂图。

阳光照得越多,花色越艳,最深的花蕊自然是长在最高的枝头,随游的女子们定是踮高了脚尖,喜滋滋地往上摸寻呢。是谁摘到了最深的桂花,立即就插在了两鬟的头发中?

诗中的“辟寒金”是一个典故名。相传三国魏明帝时,昆明国进贡嗽金鸟,鸟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吐之金饰钗佩,称之为“辟寒金”。想象一下,桂树园中,那些满头金灿灿的女子,在桂花树之间摘花、闻花、嬉戏,活沷可爱、充满童趣的画面即刻跃然纸上。这时若秋风凑趣,桂花树下窸窸窣窣一阵子,恐怕也已铺满了辟寒金。

这首诗的注释中写到“城西屠氏园有桂二本,垂阴逾亩,每岁两树迭开金蕊一枝。”有桂二本,指的是两棵独本桂花。垂阴逾亩的桂花树,估计两、三个人连臂也围不过来,长得这么大,得经受住多少岁月的考验啊。

嘉兴园林中,桂树是常见的品种,但是这么大的,实属难见。嘉兴西南方向的石门镇现有一处桂花村,与这个屠氏园是否有关?那里的桂树也有逾阴半亩的姿态。

屠氏园的独本桂花比马场湖南园里的丛桂自然更名贵一些。但我想,桂花主要还应以色泽和香味一决高下才更为合理,因为人们赏桂主要赏的是花,而不是树干,所以,辨别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也成了人们游园散步途中的一桩乐事。

另一首棹歌里的赏桂则颇具情调。“马场渔溆几沙汀,宿雨初消树更青,最好南园丛桂发,画桡长泊煮茶亭”。鸳鸯湖的古称有很多,淲湖、马场湖、南湖、东湖,其实就是现在的南湖和西南湖的总称。马场湖的岸边有南园,南园里种着一些丛桂,桂树开花的时候,画桡里的船客都上岸去看桂花了,至于看了多久,诗中没写,但一个”长泊”,就可以知道,桂树花开时,南湖的风景已略逊一筹了。

煮茶亭的出处,与苏东坡有关。他在杭州为官时,与嘉兴的寺庙高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真如塔寺、壕股塔寺、景德茶院都留下有煮茶说禅的轶事。此处的煮茶亭该是在西南湖真如塔寺附近。宿雨初消,秋色晴好,乘着画舫,经过南湖,到西南湖畔下船,去南园赏桂,再去煮茶亭喝茶,如果天色还早,那么,说不定还可以在西南湖畔看到“比翼鸳鸯举棹回,双飞蝴蝶遇风开”的胜景,这样的南湖秋日游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诗人写此诗时旅居通州,即京城北京,想当初,他也只是在书房里望洋兴叹,闭目神游吧。而诗人另一首诗中“为爱秋来好明月,湖东不住住湖西”,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带着心爱的人,在西南湖赏桂、喝茶之后,如果再加上赏月时的海誓山盟,这样的南湖游才是不负秋光不负卿呢。

嘉兴人对桂花有着特殊的情感,它金灿灿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给人们带了无比的喜悦,为了不让秋雨带走桂花的香味,嘉兴人喜欢把桂花用到细点上,桂花用白糖腌制后,到冬天就可以制作桂花酒酿、桂花松糕、桂花年糕,就这样,桂花飘香中的喜气洋洋在冬天里还延绵不绝。

棹歌里的秋天 | 盛叶珍

除了对桂花的钟爱,棹歌的秋游,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美食——黄雀。“秋水寻常没钓矶,秋林随意敞柴扉。八月田中黄雀啅,九月盘中黄雀肥。”长夏之后,到了秋风贴膘的季节。南湖的水涨了,钓鳌矶被秋水没过了一大半,秋游南湖,除了喝茶、赏月、赏桂,还需相佐美食。

秋林里唧唧呱呱的黄雀鸟也算是山珍美味了,刚闹腾过了八月,到了九月好不容易长肥了,还没欢快几天,就遭了秧。黄雀和麻雀相似,很多人相信,一只麻雀等于四两人参,所以,吃雀的习俗很难杜绝。搁到现在,黄雀和麻雀都已经成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若想要过把瘾,那就只能用鹌鹑代替一下了。

棹歌里的秋天,还有一个看起来有点戏谑的故事。“秋灯无焰剪刀停,冷露浓浓桂树青,怕解罗衣种罂粟,月明如水浸中庭。”古代,嘉兴曾是罂粟的种植地,传说如果让脱了上衣的女子去种的话,定会取得不错的收成。

桂花树在一般的庭院中是常青树,罂粟花却是需要一年一季的种植和采摘,贵族大家常在自家院子里种一些自用。这种情况下,家里年轻的侍女,就成了种植罂粟的首选之人。这样的月光下,桂花树浓密的树影就成了年轻女子得以遮避的靠山,这也是桂树和女子、罂粟之间的一种相约吧。

还有一种心灵的相约发生在三过堂。“桑边禾黍水重围、时有秋虫上客衣,三过堂东夕照开,满村黄叶一僧归。”三过堂在城西陡门附近的本觉寺内,是南宋后人为纪念苏东坡和乡僧文长老在此结缘所建。苏东坡三次经过该寺院,前两次都和文长老深夜长谈,心灵交流,第三次到本觉寺时,文长老已病逝,苏东坡无比悲痛,在《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中写道“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由此,三过堂及文长老得以文史留名。如今,本觉寺和三过堂的空翠风烟早已不复存在,而诗中的“满村黄叶一僧归”,总会让人想像成文长老飘然归来的意境,寻找这种惺惺相惜,可以心灵交流的情缘,是否也已成为嘉兴文人念念不忘的三过堂情结呢。

嘉兴的秋天,就算到深秋之后,也不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乃至“落木空”的场景。“秋林东晚落木疏,白莲僧寺水中居。昏钟不隔渔庄火,古殿犹存日本书。”诗中对于城东的树林“落木疏”的描写十分精准。而只有落木疏了,水乡风景画的层次也就出来了。

嘉兴本土的树木中,香樟、女贞、雪松都是常绿的,“落木疏”的风景主要是水杉、柳树、榉树、银杏、乌桕等做的贡献。入秋之后,林子里各种树叶渐渐变红的变红、变黄的变黄,待到霜降前后,才展现五彩斑斓最具魅力的秋色。

深秋之后,五彩斑斓的树叶渐渐退落,残叶和枯枝为秋林的暗淡添上了昏沉沉的一笔。这样的夜晚时分,凤凰洲上白莲寺里,僧人在打钟,岸边的渔庄里透射出昏暗的灯火,一切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安静得只适合听钟声、看经书,然后昏昏睡去……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南湖   在线   茶亭   嘉兴   黄雀   桂树   罂粟   长老   麻雀   秋天   女子   叶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