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原名「鹭鹚径」。

香港回归前,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所以叫中英街。

香港回归后,街心以「界碑石」为界,分属深圳和香港。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中英街虽长不过250米,宽不足4米,却与德国的柏林墙、朝鲜的三八线、越南的贤良桥一并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4条分界线。

中英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一街两制,同时是一国两制的缩影。

被人们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中英街由香港政府和深圳政府共同管理,可以说是两地的一个分界地带。在进入中英街前,必须办理一次性特别通行证。中国大陆居民需要申请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香港居民则需要申请边境禁区通行证(俗称禁区纸)。

虽然特殊的管理方式很繁复,但却是保留了中英街的特色。街道两边居民有各自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但近百年来,他们自由往来,和睦相处,是和而不同的社会典范。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1979年,深圳蛇口的第一声炮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封闭多年的边防禁区大门。

1979年,深圳首家中外合资工厂—沙头角丝花厂在中英街开业。

1983年,《开放中英街协议》签订,大量资金流、人流、物流涌进。

中英街成了中外贸易往来的桥头堡,见证了祖国繁荣兴旺史。

曾经的「购物天堂」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到中英街,枉作深圳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英街内地一方的商店有160多家,香港一方有50多家。以免税、不限购、品种多样的优势,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此采购进口商品。曾创下了日人流量超10万人次的辉煌纪录,「购物天堂」名噪一时。

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香港自由行的开通,中英街的商贸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歌猛进后归于平淡。

中英街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萌芽与盛开,同时筑起香港与内地关系发展的桥梁,其地位无可置疑。

重新定位的「中英街」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以前的中英街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现在的中英街积极向文化旅游转变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走「人文中英街」的发展之路。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1999年5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反映中英街百年历史沧桑的博物馆,收藏有千余件近现代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贵的照片数据。

中英街界碑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此处共有八处界碑。

一方面记录着屈辱: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外国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重要历史。另一方面见证着强盛: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

百年古榕树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棵古榕树已有百多年历史。树根长在深圳一方,叶枝覆盖香港一方。有「根在祖国,叶覆香港」的意境。

百年古井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三百多年的历史的古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它是当地人饮用水源,源远流长。

「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饮水思源,这古井是连着居住在中英街两边居民的乡情和亲情。

警世钟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的中英街,究竟是什么样子?

与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衬,是中英街新的一景。它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一百年来的历史。

钟身上刻着「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八字。不要光陷入历史的悲惨中,从历史的悲惨中看到国人努力奋斗,提醒自己铭记历史的教训,才能继往开来、垂之永远。

中英街, 一街之隔, 两种光影, 一街两制, 人情依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中英街   沙头角   香港   深圳   界碑   古井   禁区   中国   居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