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南岸


额尔古纳河南岸

在额尔古纳河南岸,站在观景台上,隔着这条中俄界河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一个小村庄奥洛奇,丝丝缕缕的炊烟从房屋头顶缓缓飘散。上午八九点钟,深秋的蒙兀室韦,气温很低,加上徐徐清风,裸露在外的皮肤还是明显能够感到冷的。

因为带着一探中俄边境,溯源蒙古之源的目的,我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试图穿越那起伏的山峦,发黄的草原,沿着额尔古纳河一路北上,穿越时间,看看两千年前,蒙古人的先祖是如何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的。

额尔古纳河南岸

不同于中原汉人定居农耕的生活,在这片极冷之地,草原和森林相连,最早迁徙到此处的,便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他们来了又去了,就如夏天来了又去了一样。他们一边走,一边放牧,骏马和牛羊,草场和帐篷便是他们的全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赶着成群的牛羊经过这片土地,他们游牧的路途中便多了交集,摩擦和战争随即出现。隋唐时期,蒙古突兀部落从这里诞生。经过回鹘和契丹政权的不断渗入,这片原本自给自足,其乐融融的土地的大门被打开,带着异域文化的回鹘以及契丹人,让生活在这里的室韦鞑靼人了解了来自遥远的东西方的民族文化。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外面世界的精彩和灿烂吸引着他们开始外出,行走于大漠南北,最后看到了大唐的天下,那华丽的、精致的、艺术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向往。室韦人来往于大唐通往室韦的路途中,如数家珍般谈论着宏伟的宫殿、美妙的诗句、婀娜的汉人女子和金色的麦浪、美味的食物。

自此,室韦鞑靼人陆续离开,有的南下,有的西进,他们带着共同的记忆,散居于蒙古草原和大漠深处,积蓄着力量。

他们谦卑地吸收着来自汉人、匈奴、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的文化基因,他们丰富着本种族的文化生活。杀戮和征伐从未中断,政权的更替时时上演,看惯了鲜血,习惯了战争,明白了生存所要依靠的资源。

室韦鞑靼人的血脉散居于蒙古高原的不同角落,他们藏起胸中的怒火,开始繁衍生息,逐渐壮大。

额尔古纳河南岸

公元1162年,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随着一声婴孩的啼哭,属于蒙古族的辉煌就此开始。婴儿的父亲前不久刚刚战胜了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于是,他就有了“铁木真”这个载入史册的响亮的名字。

他的童年是凄惨的,父亲战死,他和家人不得不辗转于草原和森林,躲避着仇人的追杀,这中间,无数次命悬一线,甚至,就连新婚不久的妻子也被仇人抢去。

生活的苦难不但没有打到他,反而让他迅速成长,惊人的胆识练就了他无所畏惧的勇气,杀戮和鲜血让他不再抱希望于长生天,他用自己的方式,开启了属于他的英雄时代。

英雄的人生都是孤独的。随着铁木真的不断崛起,昔日的好兄弟成为敌人,他们不得不兵戎相见。也许,从父亲死去,部族分崩之后,他就不再信任任何人,所以,他的生命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就算是昔日有过八拜之交的好兄弟只要与自己为敌,他也会毫不手软。虽然,在他的好兄弟联合十二个大小部落对他发起的战争中,他狼狈地战败了,但是,他对这世道看得越发清楚,他的目标也越发的清晰。

在杀戮中活下来的铁木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也绝不会屈服。他重新组织力量,发动了反攻,终于,那些联军很快土崩瓦解,纷纷归降,蒙古从此统一。

公元1206年,铁木真的铁骑统一了蒙古草原,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成吉思汗”的尊号成为他一生最为荣耀的时刻。

额尔古纳河南岸

也许,曾在蒙兀室韦遭受契丹和回鹘欺凌的鞑靼人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他们的子孙将会一雪前耻,称霸整个蒙古,成为后世“战神”的代名词。

成吉思汗也未满足于草原,他的目光虎视整个大地。当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屈辱达到顶点,压迫的汉人拔剑而起,开始北伐。成吉思汗看到了时机,联合南宋一同攻伐金朝,金国的统治很快就结束。

蒙古人打败金人,占领西夏,而后,将目光对准了中原,南宋也在蒙古人的弯刀和铁蹄下陨落,中华大地开始了蒙古人统治的时代。

在成吉思汗的战争史上,蒙古人就像一把利剑,震慑了西亚、东欧等地区,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战神”。

额尔古纳河南岸

两千年后,当我带着这些历史,从昔日的元大都,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出发,顺着当年蒙古人南征的足迹,逆行北上,一路走到他们的源起之地,站在蒙兀室韦的土地上。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卷起尘土,额尔古纳河依旧无声地流淌,牛羊在河流两岸觅食,时间无痕,只是历史就像电影,一幕幕带着刀光剑影,带着儿女情长,带着家国宿命在脑海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额尔古纳   契丹   成吉思汗   大漠   蒙古   鞑靼   蒙古人   汉人   南宋   草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