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偏爱 USB-C

在之前“免费换快充”的活动中,有小伙伴跟我反馈,说小部分消费者觉得我们“动机不纯”。被逗乐之余还是会疑惑消费者产生这些想法的理由,询问后得知 —— 兑换之前用的是只支持 USB-A 口的充电器,而我们的 30W 氮化镓(GaN)充电器只有一个 USB-C 口,无法兼容之前的 USB-A 数据线。

我们为什么偏爱 USB-C

Baseus倍思 30W氮化镓快充充电器 1C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选择 USB-C 口呢?其实不是我们选择了它,而是行业选择了它,归根到底这是标准化的威力。

突破限制

把时间回溯到 2008 年 11 月,USB-IF 协会正式发表了 USB 3.0 传输协议,时间来到 2009 年就已经有大量的硬件品牌对这个高速传输协议进行兼容 —— 如果你在用一些早期的 USB 3.0 移动硬盘,还能看到那种在 micro-USB 旁边增加一个长条插口的 micro-USB Type-B 数据线。

我们为什么偏爱 USB-C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 USB 3.0 发布之前,受限于物理上的针脚数量限制,行业很难进行更高功率(高速)的电流(数据)传输。不难看出 micro-USB Type-B 其实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加法,但在 4 年之后,USB-C 的诞生给“小家电统一接口”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USB 1.0、USB 2.0 、USB 3.0 等等是协议版本名称。

*USB-A、USB-B、USB-C、micro-USB、mini USB 是接口外形标准。

你可能好奇,小米、OPPO、vivo、华为都在 USB-A 的基础上做探索,他们甚至使用 USB-A 口实现了高达 120W 的充电速度。这是品牌方在充电端、线材、端子和终端共同发力,实现自己的“私有协议”。益处在于“虽然开发成本较高,但后期维护成本低”,弊端在于大家还处于“各扫门前雪”,没有统一规范,只要充电端、线材、端子和终端稍有不同,立马变成慢充。

USB-A 之所以逐渐被 USB-C 替代,核心原因就是针脚数量,也就是物理限制。当然,摆脱限制的方式也存在,但这个从 1994 年就被商用的接口终将因为市场利用率的降低,成为串口通信历史的先驱者。

行业趋势

本质上 USB-C 规范只是一种硬件接口形式,它定义了 USB Type-C 接口和连接器的物理规格及引脚排布等。最早出现的 USB-C 口 平板(NOKIA N1)、手机(乐视 乐1)只支持 USB 2.0 协议。

USB-IF 协会规定,如想支持 USB 3.1 以上版本的数据传输能力,必须使用 USB-C 口。 USB-C 向上可兼容高达 100W 功率的传输,向下依旧兼容 USB 1.0、USB 2.0 等旧协议,这也是 USB-C 能够快速侵占市场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以往的 USB 接口,不少普通用户认为“能够支持正反盲插拔”是 USB-C 规范最大的优势,毕竟以往盲插USB线依旧有50%失败率,体验糟糕。但从从业者的角度看,USB-C 口“针脚数量的暴增”(4pin 增长到12pin)才是真正的亮点,这也是 USB-C 能成为 DisplayPort、雷雳3、雷雳4等协议的物理接口最大原因。

可以看下 USB-A 和 USB-C 连接器的针脚定义和对比:

我们为什么偏爱 USB-C

USB-A(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为什么偏爱 USB-C

USB-C(图片来源于网络)

彼时,诺基亚、乐视等品牌相继尝鲜 USB-C ,索尼更是积极在自身耳机、手机、相机等产品线新品带头支持、英特尔和苹果联合开发的雷雳3放弃 mini DP 口转向 USB-C、2015年之后苹果 MacBook 更是直接取消 USB-A 全面进军 USB-C —— 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场,行业走向已经不可逆。

总结

与其说是“我们偏爱 USB-C”,不如说是我们在追求更具兼容性的市场标准。从 USB-A 切换到 USB-C 是需要时间的,从 2015 年到今天,已经过去 6 年,也希望倍思能够推动快充行业的发展和渗透,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快充带来的超高效率,减少“电量焦虑”,挤出更多空余的时间,用于需要专注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氮化   针脚   终端   线材   接口   数量   物理   协议   时间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