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与张天师

中国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多是名山胜景或风景优美的地方,被称作“福地洞天”。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就是这样一座名山,群峰叠翠,既似虎踞,又似龙盘,龙虎争雄,势不相让,游览龙虎山,好似进入“丹霞仙境”。龙虎山作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是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的发祥地和“祖庭”,甚至还称龙虎山为“道都”,这些都与张天师有关。


龙虎山与张天师

张天师的始祖是张道陵。据传,张道陵七岁时就能诵读解说《道德经》及河图谶纬之书,十六岁时便博通五经并入太学,成为很有名气的太学士。但有一天,自叹道:“流光如电,百年瞬息耳;纵位极人臣,何益于年命之数乎?”遂辞去官爵,专心修炼,欲求长生不死之道。同弟子王长一起,遍游名山访道。受仙童指引,来到了龙虎山,在山中的壁鲁洞求得《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为了炼丹,张道陵自称真人,与弟子王长一同来到鹤鸣山,一边以符水之法治病救人,一边在鹤鸣山上结庐炼丹,创立了道教正一道天师派,张道陵自称为张天师。

传至第四代天师张盛,坚辞不受魏世祖所封的“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携印、剑、经箓自汉中来到龙虎山定居,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从此以后张天师的后裔们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不少天师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正象嗣汉天师府大门的抱柱楹所题“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龙虎山与张天师

一个教派的宗师由一个家族世袭传承一千九百余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对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这个奇迹主要来源于道教的基本教义《道德经》。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精华,是古圣先贤大智慧之集成,充满了崇高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在道家思想的支配下,历代天师能够在时局动荡的纷乱年代具备传奇的战略定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体现了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哲学思想。其次还有历代天师们修身治世的个人修为。正一派天师道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领其户,客观上协助朝廷维持了一方社会的平安。第三代天师张鲁甚至成为三国时期汉中一方的诸侯。再有就是借治病救人教化布民,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得到普通庶民的信奉。在道教文化中,除了一些如神鬼传说、以符水救人等,有违科学常识,至今我们还难以理解外,其核心文化和哲学思想还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在游览龙虎山秀丽美景的同时,也应了解与之紧密相联的道教正一派天师道的历史渊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道德经   福地   名山   道教   汉中   位极人臣   哲学思想   天师   道家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