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英良贝贝”

你好,我是“英良贝贝”

“英良贝贝”

东南网12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文 王毅/图)“这块有着7200万年至6600万年历史的化石,属于一只没有牙齿的兽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在最新发布的《iScience》杂志上,一项由中国、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引起世人关注。

22日,记者从福建省科技馆、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件化石是在江西赣州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目前馆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该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副教授介绍,“英良贝贝”是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批疑似蛋化石中的一枚。从2015年开始,在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筹建期间,在福建省文物局的支持和组织下,博物馆馆长钮科程对仓库现有标本进行全面梳理,并着手对一些有潜在研究价值的标本组织进行清修,在该过程中发现了这枚重要的恐龙胚胎化石。

据邢立达介绍,这具恐龙胚胎被研究人员昵称为“英良贝贝”,它的保存状态相当原始,没有受到化石化作用太多干扰,清晰展现了其存活时的状态。该个体从头到尾总长度约为27厘米,蜷曲在一个长度为17厘米的长形蛋化石中。根据标本短高且无牙的头骨,“英良贝贝”被确定为窃蛋龙类,即一类身披羽毛的兽脚类恐龙,目前已知来自亚洲和北美的白垩纪地层,它们与现代鸟类关系密切。

研究团队发现,“英良贝贝”的保存姿势在已知恐龙胚胎中独一无二,其头部位于身体下方,脚在两侧,身体背部沿着蛋的钝端蜷缩着。这种姿势与现代鸟类胚胎类似,这在以前发现的恐龙胚胎化石中从未出现。

“我们对‘英良贝贝’的发现感到非常兴奋,它的保存状况非常好,可以凭借它来回答很多关于恐龙生长和繁殖的问题。”这项研究的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学博士生马慧芯通过视频介绍说,“有趣的是,这只恐龙胚胎和鸡的胚胎在蛋里的姿势相似,这表明它们在孵化前可能有着相似的行为。”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史蒂夫·布鲁萨特教授则惊叹于“英良贝贝”的美丽。“这个蛋里面的恐龙胚胎,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化石之一。这只出生前的小恐龙看起来就像一只蜷缩在蛋里的小鸟。”

“中国恐龙科普前锋”邢立达:

这次发现是恐龙科学研究的一座“圣杯”

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为了向公众介绍“英良贝贝”,古生物学者、微博科普大V、有“中国恐龙科普前锋”之称的邢立达专程来到福州。发布会开始前,他发了一条微博:“毛蛋宝宝,三年前看到就超激动。”而在发布会现场,他的激动更是溢于言表——他说,“英良贝贝”的发现是恐龙科学研究的一座“圣杯”。

为何这枚恐龙胚胎化石如此珍贵?

“一般来说,恐龙蛋化石仅保存了其蛋壳的结构,内部的蛋清、蛋液等早已流失,矿物溶液通过蛋壳的破裂之处渗透充填进去并取而代之。只有极少数的恐龙蛋化石里保存有胚胎化石,因此可以说,胚胎化石是最稀有的化石之一。”邢立达说。

尽管胚胎化石是研究恐龙生殖、行为、演化及古生态信息最为宝贵的资料,但此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发现过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恐龙胚胎的发育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停止。早期的胚胎骨化程度低,化石即便保留也很难分辨。只有当蛋中的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留下保存较好的化石。遗憾的是,此前全球发现的恐龙胚胎化石大部分保存情况都不够理想,骨头错位、混乱的现象非常常见。”他说。

在邢立达看来,“英良贝贝”完好展示了它存活时的状态,保存姿态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独一无二。

“鸟类在孵化前不久会产生一系列的收缩姿势,即弯曲身体,把头伸到翅膀下面。未能完成这种姿势的鸟类胚胎,孵化失败并死亡的概率较高。通过将‘英良贝贝’与其他兽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和鸟类胚胎进行比较,原本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收缩行为,可能最早是从几千万甚至几亿年前的兽脚类恐龙中演化来的。当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胚胎化石来验证这个假说。”他说。

延伸阅读——

南安这家博物馆收藏“疯狂的石头”

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发现这枚化石的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我省的一家民营博物馆。“因为从事石材行业,我想知道石头从哪里来,它又记录着什么样的文明,因此想要研究石头。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到世界各地去,收藏当地与石头有关的文物。”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表示。

这家博物馆位于南安市水头镇省级重点文化创意园区“英良·印象五号石文化创意园”内,馆藏文物目前已达数千件。

据介绍,博物馆以石筑基,内设自然馆、人类馆、现代石材艺术馆、石材产业馆四大永久性展馆,及大型古生物化石矿晶修复实验室、石文创中心和石材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和讲述从天外陨石、岩矿化石、石器文明、石道建筑到现代石材艺术及应用的完整脉络。

今年9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被认定为“福建省科技馆石材科学分馆”。

近几年,博物馆陆续发表众多科研成果,包括:发现新属种恐龙——英良迅猛龙;发现亚洲首例霸王龙足迹等。去年,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组成联合考察队进行福建省恐龙资源调查考察,在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首次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

如今在博物馆中,参观者能见到许多“疯狂的石头”,譬如45.67亿年前的“天外来客”阿连德碳质球粒陨石。2004年,它在摩洛哥南部的西撒哈拉大沙漠中被发现,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头。馆内还收藏有地球上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固体物质——44亿年前的锆石,以及在河北省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足有38亿年历史。目前福建省发现的最古老石头也收藏在这里,它产自建宁,诞生时距今约有26.82亿年。

“石头不只是承载建材行业,更多承载的是生命的演变,以及自然科学体系的探讨。我越做越觉得责任重。”刘良表示,博物馆对石材产业的作用其实非常大,用科普语言讲述石头的文化和故事,让消费者对石头有了亲切且深入的认知,可以引导他们更好使用石材,进而理解石材文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你好,我是“英良贝贝”

发布会上,恐龙胚胎化石与复原图相映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你好,我是“英良贝贝”

恐龙胚胎复原模型

来源:东南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贝贝   历史博物馆   福建省   胚胎   鸟类   化石   石材   恐龙   石头   你好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