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禁止供应商使用新疆产品

英特尔禁止供应商使用新疆产品

科技战略

波音、空客高管游说拜登政府推迟美国5G部署计划

据路透社官网12月21消息,波音首席执行官卡尔霍恩和空客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克尼特发表联名信,以危害航空安全为由,游说拜登政府推迟5G部署计划。两位高管称,5G可能会对飞机的安全飞行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航空业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希望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可以推迟美国电信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即将在明年1月5日部署的C波段5G无线网络。此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已经对5G可能干扰敏感的飞机电子设备(例如无线电高度表)表示担忧,称如果机上设备遭到干扰,他们可能会禁止飞机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降落,导致航班延误、改道甚至取消。

美总统科学顾问兰德发表“通往2050年的科学技术之路:我们的气候和能源创新议程”讲话

据白宫官网12月15消息,美总统科学顾问兰德向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的超过6万名科学家发表“通往2050年的科学技术之路:我们的气候和能源创新议程”讲话。兰德强调了美国政府在清洁能源和气候治理方面的投入和行动;提出未来将以科学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以传感器和卫星为支持,对世界各地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直接的测量、监测和报告;呼吁科学界在美国太阳能、电池存储、风能创新的现有优势基础上持续强化部署颠覆性技术创新,包括钙钛矿新型太阳能电池、电燃料、聚变反应堆、海上风力涡轮机等;呼吁科学家们在构建在轨卫星平台、地球观测和建模、利用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分析气候数据等方面引领国际科学合作。

信息

英特尔禁止供应商使用新疆产品

据观察者网12月21日消息,英特尔公司致信供应商,禁止使用任何来自新疆地区的劳工、采购产品或服务。而中国大陆自2015年开始已是英特尔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地。2020财年,该公司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为202.6亿美元,第二大营收来源地是新加坡,营收为178.5亿美元。

三星超过英特尔成2021年全球最大半导体供应商

据通信世界网12月21日消息,美国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更新其第25版McClean报告,三星将成为2021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其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34%达8331亿美元,超排名第二的英特尔75亿美元。2021年全球将有17家半导体公司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9家在美国、3 家在欧洲、2家在中国台湾、2家在韩国、1家在日本。其中包括高通、英伟达、博通、联发科、AMD和苹果6家无晶圆厂(Fabless)和1家代工厂(台积电)。AMD、恩智浦(NXP)和Analog首次加入“超级供应商”行列。

美国白宫推出人工智能公共研究支持工具

据NextGov网12月20日消息,美国白宫国家人工智能倡议办公室(NAIIO)推出人工智能公共研究支持工具,为研究人员提供可用资源。这一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其中包括:资金和赠款信息、数据集、计算资源、研究计划目录和测试平台。通过该网页,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等联邦机构的高质量数据,来改进他们的研究和项目。该工具的推出旨在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提供资源,加速美国人工智能研发。

日本正式通过补贴半导体工厂的修正案

据日经中文网12月21日消息,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新建和扩建尖端半导体工厂”的法律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台积电与索尼集团在日本熊本县建设的新工厂等将获得补贴,补贴额最多为新建和扩建工厂所需费用的一半。据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此前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表示,“数字化、去碳化和经济安全保障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半导体,增大补贴有助于推动半导体制造基础重回日本”。

微软收购Nuance的交易获欧盟批准

据TechWeb网12月22日消息,微软收购Nuance公司的交易已获欧盟批准,此前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2021年4月,微软宣布以197亿美元收购语音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软件提供商Nuance。欧盟方面表示,根据市场调查,微软收购Nuance的交易,不会明显削弱云服务、企业通信服务、客户关系管理、PC操作系统等相关经济领域的竞争,因而批准了这一收购。

韩国三星与东进世美肯公司合作开发EUV光刻胶,打破日本垄断

据IT之家网12月21日消息,韩国光刻胶供应商东进世美肯(Dongjin Semichem)表示,已经通过了三星电子的极紫外(EUV)光刻胶可靠性测试。这款光刻胶为双方合作研发,打破了韩国EUV光刻胶完全依赖日本供应商的局面。2019年日本出台出口限制措施后,东进世美肯开始自研EUV光刻胶,利用自有的氟化氩曝光机、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的 EUV 设备,以及三星的EUV测试环境,成功自主研发出光刻胶。分析人士称,这一产品最快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向产线批量供应。

美国甲骨文公司以283亿美元收购电子病例公司Cerner,作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并购

据品玩网12月21日消息,美国企业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Oracle)宣布,将以每股95美元的现金收购电子病例公司Cerner(塞纳),交易总规模约为283亿美元。这笔交易预计于2022 年完成。分析人士称,甲骨文通过将大量健康数据引入其云服务,有助于提升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影响力。对于甲骨文而言,这笔交易是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

生物

德国科学家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蛋白质疗法

据medgadget网12月21日消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蛋白质疗法。与之前开发的抗体疗法和疫苗不同,该技术由ACE2蛋白组成,研究人员将其与人类抗体的片段融合,以确保其在体内保持更长时间的稳定。由于病毒需要与ACE2蛋白进行最佳对接才能生存,因此一旦给药,病毒便无法逃避完全基于ACE2蛋白的药物,无法与细胞结合并失活。因此,该疗法也将可靠有效地对抗病毒未来的突变。

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发现炭疽毒素或可作为一种新的潜在镇痛疗法

据生物世界12月21日消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炭疽毒素或可作为一种新的潜在镇痛疗法。研究表明,小鼠和人体脊髓旁的特异性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细胞)所表达的受体能与炭疽毒素结合。此外,用水肿毒素(一种炭疽毒素)处理小鼠,能降低小鼠对热量或针刺等疼痛刺激的敏感度。这种效应需依赖能表达炭疽受体的感觉神经元。虽然水肿毒素减少疼痛信号转导的确切机制仍有待明确,但水肿毒素确能阻断小鼠和人类干细胞模型中感觉神经元间的信号转导。对炭疽毒素衍生物与疼痛受体间相互作用的认知或能推动新研究工具的开发和镇痛药物的改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美国陆军开发出更强大的泛冠状病毒疫苗SpFN

据生物通公众号12月20日消息,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RAIR)的科学家开发出的铁蛋白纳米颗粒(SpFN)新冠疫苗能激发强大的免疫应答,并提供对新冠变体的广泛保护。SpFN疫苗是一种蛋白质亚基纳米颗粒疫苗平台,可保护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免受新冠病毒原毒株引起的疾病,并诱导针对主要新冠变异株(包括SARS-CoV-1)病毒的强效和广泛中和性抗体反应。早期分析将于本月结束,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在临床前试验中所证明的疫苗效力和广度是否会延续到人类身上。该研究是“泛冠状病毒”战略的一部分,旨在解决当前流行病并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毒株和类似病毒的第一道防线。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期刊。

美国科学家推出将新基因组序列绘制到代表多种不同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泛基因组”上的新工具

据生物通公众号12月20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推出一种名为“长颈鹿”(Giraffe)的新工具,可有效将新的基因组序列绘制到代表多种不同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泛基因组”上。该工具可准确、快速地将新的序列数据映射到嵌入在泛体基因组参考中的数千个基因组,且能减少绘制偏差,即不正确地绘制与参考基因组不同的序列的倾向。该方法可使基因组学更具包容性,可对遗传变异进行更全面的表征,并能改进广泛使用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基因组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能源

韩国启动核电厂蒸汽制氢项目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12月21日消息,韩国斗山集团与韩国能源研究所、韩国机械和材料研究所和韩国电力工程建设公司等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启动一项利用核电厂蒸汽生产氢气的项目。该项目将在韩国东部沿海蔚珍郡的荷娜(Hanul)核电厂的基础上部署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系统,电解核电厂的高温蒸汽大量生产氢气。斗山集团下一步计划将固体氧化物电解槽技术应用于小型堆项目。

海洋

DARPA授出“蝠鲼”无人潜航器项目二期合同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12月21日消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近日将“蝠鲼”项目二期合同授予诺·格系统公司和马丁防务集团,后续将开展子系统测试工作以及全尺寸设备制造和演示工作。据悉,“蝠鲼”项目于2020年启动,旨在研制可以远距离、长时间执行水下任务的无人潜航器。DARPA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能够搭载有效载荷的无人水下潜航器可以自主航行,无需依赖载人船只和支持性的基础设施。

俄罗斯海军两艘核潜艇同时入役

据新浪军事12月21日消息,俄罗斯海军近日同时接收了两艘核潜艇,分别为“北风之神”-A型战略潜艇“奥列格大公”号及“亚森”-M级攻击型核潜艇“新西伯利亚”号。据悉,俄总统普京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了潜艇交付仪式,对建造两艘核潜艇的北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联合体员工表示了感谢。两艘核潜艇分别配备了“布拉瓦”弹道导弹、“口径”及“缟玛瑙”巡航导弹,不仅能够有效打击海上目标,而且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具有强大的打击能力。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2022-2026年北极研究计划》

据白宫官网12月21日消息,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近日发布《2022-2026年北极研究计划》。该计划确定了4个优先领域,分别为社区韧性和健康、北极系统相互作用、可持续经济和生计以及风险管理与灾害减缓,代表了这些领域需要投入更多关注或研究,为政策驱动因素提供支撑,满足多个联邦机构使命和利益。通过应对迫切的北极研究需求,该计划能够加深对北极的认识,为政策和计划决策过程提供指导,同时推动北极乃至国际社会的福祉。

航天

DARPA寻求开发下一代“政府-商业”卫星光学终端

据国防科技要闻12月22日消息,德国Mynaric公司宣布,将作为DARPA“天基自适应通信节点”计划的供应商,开发下一代激光通信终端,用以连接政府和商业卫星,促进数据共享。该公司将完成“天基自适应通信节点”计划0阶段的“下一代光通信终端架构设计”工作。同时,DARPA将选择其他供应商开发光通信终端的台式模型,以及实际原型版本,最终设计出具备100吉比特/秒数据传输速度能力的终端。

新材料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原子级超晶格薄材料

据Phys.org网12月21日消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AIXTRO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空军研究实验室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制造高光发射原子级薄超晶格或半导体薄膜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个由钨和硫组成的五个原子厚的超晶格,可直接在晶片上生长,然后再溶解基板,使得晶格可以转移到任何所需的材料上。这种超晶格设计不仅非常薄、重量轻且具有成本效益,而且还可以发光,并且可以通过操纵超晶格的形状,从而间接控制其发出的光。这项新技术可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激光雷达系统、面部识别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

先进制造

日本科学家开发用3D打印机制造全固态电池的技术

据南极熊3D打印网12月21日消息,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本间格和助教小林弘明等人开发出了用3D打印机制造全固态电池的技术,使用可以自由改变硬度的材料,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制成电池,而且不必实施以往需要的高温工序。研究团队把软性电解质膜中所含的氧化硅量减少一半,使其变成凝胶状,然后再与经过紫外线照射就会凝固的树脂混合在一起,即可用3D打印机塑造成型,以此技术试制的电池可以稳定充放电100次以上。未来研究团队将调整材料的成分,以提高离子电导性,可用于电动汽车、传感器和可穿戴终端的电源等应用场景。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英特尔禁止供应商使用新疆产品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三星   晶格   光刻   英特尔   北极   基因组   新疆   韩国   日本   美国   研究人员   供应商   消息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