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背后的真相

摆渡一下,对穷游,比较标准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在自由旅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省钱,花最少的钱寻求最大的精神收获。不是为穷而穷,而是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和“有钱”“没钱”无关,只是想要用最经济的方式去“穷”尽天下美景。

现实中,大部分的“穷游”,可能都符合上述的特征,也跟我透过字面的简单理解,差不多。我的家乡,就在318国道鄂渝段边上,前些年,开车走318国道时,经常就看到许多徒步者或骑行者,一个接一个从东边省份经湖北宜昌、恩施、重庆向四川最终至拉萨的国道线穷游。那时候总觉得,这样一些“驴友”真是潇洒自在,无不心生羡慕。

自从有了自媒体,尤其是头条号以来,许多驴友开始展示自己的旅游活动。我大致的感觉是,“旅游”这个门类,算得上因其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头条视频的热门。它因为可以集中展示“吃、住、行、玩、山水风光、历史人文”等丰富内涵,所以无论是旅行者,还是关注者,都是头条最大的用户群体之一。虽然大多数穷游者,都是为了分享,但是当头条号不仅只是个分享号,同时又具备赚钱功能的时候,一些“穷游”就出现了新的变异和定位。如果旅游门类在头条上是个大的市场,穷游就是一个区域市场,而“商业穷游”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但它还是一片蓝海。

笔者今天想谈及的就是商业化或异化了的“穷游”,它仍然具有典型意义上穷游的基本特征,但它在一干旅游的要素中,已非常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策划性的运作模式。穷游只是外在形式,就如演戏的的场景和道具,穷游只是为它的赚钱经营功能服务的。通过拍摄视频把极致的穷苦旅游行程展示出来,让观众感觉到“穷得不行、游得不易”,好像驴友是在为了某种“神圣使命”在做很艰苦的工作,就为了把美好的旅游见闻、感受分享给观众、粉丝,而选择性的淡化了他们主要的赚钱功能。

于是同为旅游号,但展示重点和诉求大不相同。

一般的旅游号视频都把重点放在展示旅游最有意义的部分,包括旅游地的气候、景点,文化、历史,美食等,也即希望把重点的、美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而这群特殊的“穷游”头条号,却是另辟蹊径,把重点放在自身的“行、吃、住”等上面,其他的旅游内容只是附带元素。如果普通的旅游号,是在“卖美”,那么这类“穷游”号,就是在“卖惨”或“献丑”,犹如玄奘之西天取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普通旅游号,更多的是让你分享、欣赏和羡慕;那这类“穷游”号,就让你充满更多的同情、投入感情、持续关注和心理优势。如果我们把它们当作戏剧来划分,那么普通旅游号就是喜剧或正剧,看看笑笑就完了;而这类“穷游”号,就是悲剧,深入人心,调动感情,感同身受。正所谓:善良相信善良,弱者同情弱者。普通的人,最容易被弱者打动,行同情之举,于是你就伸出了发财的手,要么评论,要么点赞,要么转发,要么打赏。

基于以上分析,这类“穷游”号,就是一个旅游经营号,它一切的展示,就在于更多的引起关注,更多的吸粉,更久的粘性。这就是他们每一次的骑行计划,都要特别侧重:在路径上挑战远途、险境,在时间上一般能够持续几月。我们不能说他们在玩套路,但他们也绝不是什么随意的自由骑行。在貌似“穷苦不堪”的表征后面,早就于出行前做好了精心的策划和预达目标。特别是给了你一个电视连续剧般的预告,让一众粉丝和关注者,就等着天天追“剧”了,让你“如影随形”成为习惯。粉丝粘性牢固,是“眼球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观察了几个这类“穷游”者。从他们的头条号视频可以看出些他们惯用的手段,或展示的重点。

装备。这类“穷游”,选择骑行是最好的,经济适用,成本较低。装备主要是自行车(经常会坏,但都会修),旅拍设备、简单的随身用品。凸显“简陋”,包括穿着也是艺术,是绝不能干干净净光光鲜鲜的。

吃饭。廉价方便食品,每日终点或自做,或小餐馆随便对付,一一展示餐品和当日开支明细,显示节省穷苦。绝少展示大鱼大肉。

住宿。野外帐篷宿营、废弃房子住宿、经济型小旅社等,一般不超过5、60,根据地域而定。荒郊野岭,阴森鬼屋,陋街僻巷。旅社尽量展示简陋局促,露宿突出安全隐患。

行程。每日一般骑行50公里以上,虽然偶尔介绍沿途风光,但重点还是展示路险骑难,挑战不断,但为了粉丝,在砥砺前行。

视频。他们的视频主要由以上内容组成,吃、行、住是拍摄重点,其他方面,只是偶尔点缀,绝不过多把“文化、美景”这些元素带入,冲淡“穷游主旋律”。视频剪辑并不需要精致美感,只要能够把“穷”“惨”“难”等充分展示就OK。视觉的冲击力,也主要靠这方面去表达。这也是吸粉增流互动的载体。但视频的标题,都很讲究,“突出主题,用语煽情,吸引眼球”。体现出来,就是“苦行僧之旅”的模样。

这类“穷游”头条号,一般经营1—2年,中等水平,粉丝可达20万以上,好的4、50万,就以30万粉丝计,每天发2—3个视频,其播放量该有多少?就算爆款不多,有粉丝群体支撑,几十万播放量总有 。读者诸君,应该可以想到,他们每月收获几万几十万自然不是难事,此种情形,还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穷”游,比一众粉丝都“穷”吗?他们这个样子,还“穷”得下去吗?因为你的参与和追寻,他们的“穷游”之路只会越来越宽广。

我之所以关注并探究一下这类“穷游”,一是我较早前孤陋寡闻,一直只把头条当新闻媒体在用。遂心生好奇,总觉得他们基本都是普通之人,长年旅游,再怎么节省,总要开支吧,但钱从何来呢?二是可能我本身工作也是全国跑来跑去,被头条君偏爱,这类旅游号推荐得多了,就跟进了几个,多看了几次。

原来“穷游”可以是这样的,这种“穷游”背后的真相说明,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穷游”,已是同名而异质。它已不再以“穷尽天下美景和收获精神享受”为追求目标,当然它视频的功能也是如此。它已经成为一门生意,但并不是什么励志的正能量。相反,他们大多只是一群寄生于头条号的好逸恶劳之徒。

我在想,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利益驱动和价值导向,放弃实业,投身如“商业穷游”这类并不创造多少价值的自我消费型的网红经济、虚拟经济;在自媒体上,全民都在争当演员、作家、歌星、演说评论家。。。中国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处?

就算我的又一次“杞人忧天”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穷游”背后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穷苦   弱者   国道   真相   粉丝   重点   功能   更多   经济   旅游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