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图1:1980年代(北京市邮政局)颐和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2:2000年代(皇城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根据中国邮政2022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将要发行“中国名亭”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有颐和园中得知春亭。让我们通过图画明信片走近她,使大家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

颐和园内共有两座知春亭,一座在昆明湖边【图3:1940年代(民国时期)北平万寿山明信片】;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一座位于谐趣园内【图4:1982年(北京市邮政局)颐和园知春亭】。我们今天就说说昆明湖东岸边的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由于建亭时必须考虑四周应有美景可观,所以亭是立足观景的最佳之地。园林往往以亭吸引游客,所以亭又起到了组织游客游览观赏的作用。

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在文昌阁北侧,一座小桥伸入湖中,将一小岛与湖岸相连接,在小岛上有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亭子,这就是知春亭【图5:1930年代(德国哈同照相馆)颐和园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该亭为乾隆朝建造清漪园时所建,1860年被毁,光绪朝1893年重建。重建时为方便慈禧上岛游览,特意在亭的东面添建了一座平桥,使原来的湖心小岛与湖的东岸相连【图6:1930年代(日本)万寿山风景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知春亭在颐和园众多的亭子中,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图7:1900年代(日本)万寿山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当您站在亭中凭栏远眺,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浩瀚的昆明湖尽收眼底【图8:1990年代(中国旅游出版社)昆明湖】;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北面葱郁的万寿山上黄色的琉璃屋顶隐现其中,高耸入云的佛香阁矗立山顶【图9:1940年代(日本)万寿山全景】;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西面挺拔的玉泉山宝塔和西山群峰历历在目,西堤像一条彩练横在山水之间,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图10:1990年代(建设出版社)昆明湖】;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南面的南湖岛龙王庙、十七孔桥,述说着美丽的传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图11:1980年代(文物出版社)颐和园铜牛、十七孔桥】。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知春亭的低岛、高亭、平桥与文昌阁错落有致,丰富了园林整体的空间层次,加深了跳跃的动感效果【图12:1900年代(中国交通部发行)颐和园内湖心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关于知春亭取名的说法较多,但最常引用的说法是该亭视野非常开阔,三面可以观景【图13:1900年代(德国发行)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因她处于山之阳,湖之东,知春较早,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是初春时节冰最早融化的地方,所以得其名【图14:1900年代(银盐照片)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知春亭的四季美景令人陶醉。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春的脚步,春的意境,春的含蓄和春的热情奔放【图15:1978年(中国文物出版社)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夏的清凉,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图16:1960年代(北京市邮局)颐和园知春亭】。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秋的充实,天高云淡,阳光灿烂,个中景色,一个字“美”;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冬天的素装,雪皑皑遮目,白茫茫障眼,好一派壮美的北国风光【图17:1980年代(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颐和园雪景】。

颐和园最宜观景——知春亭

知春亭作为景观作用卓越,它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远观全园景物的极佳视角。这个观景点在整个颐和园可谓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目前虽然是冬季,却盼明年冬去春来柳吐芽,再访知春亭。(杜国平)

(作者系老北京人,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理事,京城大运河集邮研究会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颐和园   昆明湖   西山   全景   北京市   日本   园内   园林   年代   出版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