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位列开国元帅第七名,为何最终和开国元帅擦肩而过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于1955年秋季在北京举行了军史上首次授衔仪式,这次授衔是我军走向正规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诞生包括开国十元帅和开国十大将在内的一千多位开国将帅,也一直被军史爱好者津津乐道。

邓小平曾位列开国元帅第七名,为何最终和开国元帅擦肩而过


在开国将帅序列中,元帅为最高军衔,授予对象是为革命事业立下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高级将领。开国元帅一共有10位,根据资历、威望和功绩的不同,这10位开国元帅是有排名的,从前到后依次为朱德、彭德怀、林彪、 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评选出的10位开国元帅,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过重大贡献的开国元勋,当然了并非所有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都会成为元帅,比如说邓小平,以他的资历和功勋,完全可以跻身开国元帅之中,为什么他最终没有成为开国元帅呢?

是一开始中央就没考虑把邓公纳入开国元帅名单中吗?当然不是,1954年9月,原先作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国防委员会停止运作,组织上成立了一个军事委员会来履行军事领导职权,这就是中央军委,一般简称为军委,这个中央军委的主席是毛主席,没有设副主席,而是设委员11人,这11个军委委员,就是邓公和后来被授予元帅军衔的10个开国元帅,而且邓公排在元帅第7位。

邓小平曾位列开国元帅第七名,为何最终和开国元帅擦肩而过


根据授衔规定,军委的11个委员,原则上都会成为开国元帅。军委曾把这份开国元帅名单报送给全国人大,并请全国人大为这11人办理相关手续。所以邓公确实曾经为例开国元帅名单。邓公的任职经历和功勋也完全符合授元帅的条件。

红军时期,邓公曾任军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邓公曾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八路军129师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邓公曾任中原野战军政委、第二野战军政委。就邓公的革命经历来看,他当然应该是元帅。

不过在大授衔前夕,毛主席不仅自己拒绝了大元帅军衔,还提议建国后离开军队,在党政系统工作的干部,都不建议评衔。所以导致一些有机会成为开国将帅的人,无缘军衔。其中就包括邓公,他当时在党务系统任中央秘书长,没有任何军职,所以他也组织上表示,他放弃元帅军衔。不仅元帅如此,一些有资格授大将的人,也错失大将军衔,如程子华、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本来在大将名单中,他们也主动放弃了大将军衔。

邓公和程子华、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这些人放弃军衔以后,很快得到了组织上的批准。就这样,邓公与元帅军衔擦肩而过。

邓小平曾位列开国元帅第七名,为何最终和开国元帅擦肩而过


值得注意的是,开国元帅中,有一人和邓公一样,也没有军职,但最后还是成为了开国元帅,他就是陈毅,这是为什么呢?建国以后陈毅在国务院任副总理,也没有在军队系统担任任何实职。陈毅虽然是军委委员,但在军队没有具体职务,不像其他元帅都有具体职务,如国防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等职,所以陈毅的主要工作不在军队,而在政府系统。

最初中央在考虑元帅人选时,一开始并没有考虑陈毅。不过周总理认为陈毅必须是元帅,所以向中央力荐陈毅为元帅,最终中央采纳了周总理的意见,把陈毅纳入了开国元帅名单。

陈毅虽然军功不是很突出,但他代表的是红军时期的南方八省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的三野。虽然粟裕也可以代表,但是陈毅资历更高,职务一直在粟裕之上,比粟裕更有优势。就“山头”这点来说,陈毅理应成为开国元帅。

邓小平曾位列开国元帅第七名,为何最终和开国元帅擦肩而过


除此之外,陈毅在井冈山时期,也就是红军草创时期,他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地位仅在毛主席和朱德之下,位居红军最高领导层,他为红军早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凭这一点,陈毅就是当之无愧的元帅。

其实有没有元帅军衔,不影响邓公和陈毅的伟大,是包括他们在内的革命先辈不懈奋斗,才换来了今天安宁和谐的新中国,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李先念   元帅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军衔   政委   军委   红军   擦肩而过   时期   中央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