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微课讲故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五期:油画作品《开镣》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五期:油画作品《开镣》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五期:油画作品《开镣》

油画作品《开镣》

胡一川


作品内容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凭着坚定的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敌人的监狱中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50年,为纪念那些曾为解放全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画家胡一川创作了油画《开镣》。


艺术鉴赏


国民党统治时期,各省及重要城市都设有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如息烽集中营、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上海提篮桥监狱、南昌军人监狱等。方志敏烈士曾被关押在南昌军人监狱,渣滓洞集中营则关押过爱国将领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江竹筠、许建业、罗广斌等三百余人,其中还包括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幼子小萝卜头。


2007年,重庆市政府在修缮塌方的渣滓洞革命烈士遗迹时,发现了铁环、铁钉等物品。经过文物专家鉴定,这些是当时被关押于此的戴着镣铐的革命者为开镣逃生而做的准备。在国民党的秘密监狱和集中营里,戴镣铐的主要是政治犯。镣铐又分“重镣”和“轻镣”,若戴着八到十斤的重镣,行走都非常困难。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五期:油画作品《开镣》

2007年,渣滓洞遗址出土的铁器和石条


方志敏虽身戴沉重镣铐,仍然与敌人顽强作斗争。面对国民党高官的多次劝降,他不为所动,并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长达十几万字的手稿。当时的监狱长对方志敏的气节深感敬佩,并偷偷给他换上了轻镣。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被敌人秘密杀害。1957年,他的遗骨被发现,并伴有一副脚镣。


在胜利曙光到来前,许多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的革命志士却倒在了黎明的前夜。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凭着坚定的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敌人的监狱中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人民的自由,他们身锁镣铐;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3年7月,青年画家胡一川因创作进步版画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作为政治嫌疑犯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他在狱中结识了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胡一川不仅在邓中夏的影响下学习革命理想,同时还仔细观察监狱的生活,为将来的艺术创作积累了素材。1936年冬,胡一川在同乡会的努力下,得以保释出狱。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五期:油画作品《开镣》

曾关押胡一川的上海提篮桥监狱旧址


1950年,胡一川创作了油画《开镣》,以表现了解放军营救狱中革命同志的情景。这幅作品的创作结合了画家的狱中经历和感受,正如胡一川曾回忆,令他永生难忘的是当脚镣被打开的那一瞬间,“哗啦”一声,“多好听呵,多美呵。”


作品《开镣》的视觉中心是一副正在被砸开的镣铐,体现了画家对解放和自由的向往。在寄予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余,胡一川通过“开镣”所表达的更深层意义是中国的解放最终打开了铐在人民身上的脚镣。


画中人物众多,从狱中走出的三个戴脚镣的革命者表情不尽相同,中间和解放军战士握手的同志脸上带有一种喜悦,而另外两位的面容和肢体语言则折射出其身心在狱中所遭受的摧残。


为打破狱中空间的狭窄,画家选择将牢门打开,从而拓展了画作的表现空间。此外,画家在画面中设置了两处光源,都来自于油灯,光色、光影的表现非常独特,营造出一种舞台效果,但也符合狱中的现实情境。


此外,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几何图形,如战士身背的斗笠、驳壳枪、狱中革命者腿上的铁箍和绑在镣铐上的铁坨等。这些图形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朴实而浑厚的力量感。画中右侧军旗的背景是墙面,在人物密集的画面中被独立地分割出来,非常醒目。在此,军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开镣者,即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时象征着正义与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中夏   镣铐   革命者   脚镣   南昌   党史   狱中   集中营   国民党   油画   画家   监狱   美术   经典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