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只要稍微对三国时代有点认识,应该都会知道袁绍袁术这对兄弟的主要广告牌吧?

「四世三公」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东汉时期,袁家不算袁绍他们那一辈,传了四代。 代代有人当上「三公」。三公,东汉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

不同的时代,三公的官职名称不同。当成三权分立的院长好理解一点。

在周朝以前,三公曾经是帝王以下最高级官员的代称。当时为太师、太傅、太保。

消灭周朝的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前,使用的就是丞相制,分置左右。另设御史大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皇帝,即使是同一个官名,作用也不尽相同。学派比较简易的脉络,认为左右丞相制加御史大夫,基本上就是另一种三公制。

后来,到了汉朝,先是合二相为一,后又设大司马大将军。就是汉武帝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大司马跟大将军是本来就存在的官职,并没有比丞相高级。


但随着汉武帝亲信大将军卫青,死后又托大司马霍光辅政。让这个职务的层级压过了丞相。

王莽担任大司马之后,事情又更复杂了,这边跳一下。等到东汉光武帝恢复朝廷,采的就是三公制。

当时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后来刘秀去掉「大」,并在三公之上加设太傅。但不常置。

事情还没完,刘秀过世多年,临朝听政的窦太后,为自己的哥哥再次开启了大将军一职。这是霍光版本的,也就是更在太傅之上。

大将军的独特性,一直持续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屠夫何进。但基本上,到了汉顺帝之后,大将军的等级就只是三公级了。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所以我不能直接跟你说,三公在东汉就是最高级官员。但无论如何,总是在政治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层。

袁家在四个世代中,有五个人担任过三公等级的职位。所以也有人觉得「四世五公」才是正确对仗的说法。

这对于门阀制度正在开始形成的东汉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我们都知道门阀制在魏晋南北朝达到巅峰。

而事情都有发展的顺序。 贵族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至少周朝就区分出了贵族跟平民。

所谓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本身就是贵族政治所形成的样貌。贵族跟门阀有什么不同?


贵族是「爵」,爵的背后叫做领土,叫做佃农战国以前,领主是当然的国家官员。 虽然不是民选,但跟民意代表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洲一堆议会刚开始也是这些贵族领主在当议员吧。但到了西汉,刘邦就推行了郡国制。 郡国制在课本里面真的太简化。

所谓的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其实就是消灭封国的过渡手法。

怎么过渡咧?

简单说,原本先秦的封国,领主拥有极大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基本上还是以国家为主啦。

但刘邦派出了朝廷官员,前往封国担任行政与司法官。

温馨提示,所谓的司法官在那样的年代,就包含了军警单位,军警不分家也是极权时代的特色。

你就可以发现,刘邦的做法,是在架空领主们。贵族依然有收税的权力,享受礼法上的特权。 但是管理的职责,是往中央转移的。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原本的封国地大,数量少。 所以刘邦采取这样的做法,不会收到太多反弹:人多嘴杂,乌龟多了就满地爬。

即使如此,当中央力弱的时候,封国王侯仍是有反扑的情况。

比方诸吕之乱,或是七国之乱。 有惊无险的度过这两次地方诸侯大乱,汉武帝更进一步实施了推恩令。


原本一国传一人,汉武帝大方,让诸侯的儿子们,人人都有份。大家开心了,诸侯王国也越来越小。 逐渐从郡县等级,分出了乡里(亭)等级。

这时,郡县制的任务完成了,贵族的权力,被大幅削弱了。也因此,当西汉灭亡的时候,所兴起的乱世,是以平民为主导的……

秦末之乱是贵族。 当然,最终的胜利者反了过来。秦末由平民刘邦胜出,东汉则是由落魄贵族刘秀胜出。

刘邦的政权,是内民外贵为起点:朝廷以刘邦的快乐伙伴为主,地方则以战国古贵族为主。 所以他才需要在对地方的政策上动手脚。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刘秀呢?刘秀的朝廷,以西汉新莽官员为主体。 他的快乐伙伴,则几乎都外放出去。但是,其中一个名叫邓禹的伙伴,就没有去地方裂土封侯的嗜好。

这很奇怪很特殊,而改变时代的人,往往都是这种怪人。秦末之时,封侯是大家出来革命的终极追求。到了新莽末年,大部分的人仍是这么看:刘秀甚至提高封地到四县一侯来满足战友们的期待。

但邓禹绝对看得清楚上面我们未来人所说的事情。西汉,打压削弱了贵族。 当贵族,不比当朝廷官员更好。

这或许就是邓禹的结论。 邓禹采取了一些手法,联合了一些伙伴,让他们几个人重新回到了朝廷权力中央。更在刘秀死后,邓禹成为了东汉第一高官:太傅。而尊崇邓禹的汉明帝,更对于选举官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门阀制度就从这里开始了。

相对少数,曾经参与过刘秀一统天下战争的「家族」,用各种方式,得到了重要的官位。而大家想要维持下去。 没读书的人才会以为不能维持。

看看霍光家族,看看王莽家族。 只要不涉入叛乱,富贵权力,世世代代。


比起当地方贵族,朝廷官员是走在钢索上的富贵。但甜美的权力果实,尝过就令人难忘。 让人愿意铤而走险。 即使它有毒。

前言了那么久,还没说到袁安是不合格的。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祖传四代,现在第一代的招牌吧。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袁安,汝南人,西汉平帝时举明经入仕。举明经的意思,就是你被推举之后,要考经学。 证明你名实合一。

《后汉书》可以看到一些举科项目。

大家最熟悉的孝廉。 茂才,西汉称秀才。 儒术。 贤良。 方正。 有道。 直言。 义兵……没有,这个是造反的意思。

明经科,东汉也还是有开,但不难发现是小比例。一如各位所熟知,东汉最大宗就是孝廉跟茂才。

而上面那些科目,光是看字面也很容易会猜想:面试分数占比较高。德行,是东汉科举的主要项目。

其实东汉真的是一个道德标准异常高的朝代。补充点,贤良方正都要考试的,这种考的是皇帝跟你「对策」。

不过东汉很长时间都没有能够对策的皇帝……我不得不强调,东汉最大的病灶,就是新莽遗毒。

刘秀本人一回事,但他所组织的政府,几乎所有成员都生长在王莽执政的时代。 大家固然同意王莽是个混蛋,可找到卸责对象千夫所指之后,还有人会继续认真检讨西汉末年到新莽之间的问题吗?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刘秀或许有。 但天下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文武百官整天吹你英明神武,你就真的相信自己英明神武了。

改了朝,换了代,但是里面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袁安就是一个没有改变的旧人类。

西汉末年,他是汉平帝的太子舍人。但汉平帝没有太子,十四岁过世,王莽立了孺子婴,送西汉进了坟墓。

袁安品德高洁,想必没有留在新莽朝廷当官。如果有的话,刘秀就不会仅仅是征召他当县功曹了。

新莽朝廷重官就会继任东汉朝廷重官,乱世之中,刘秀更重视稳定。像班彪袁安这种人,再怎么才高八斗,也只能去地方当个小官。

这也是汉明帝一上来就要改变选举官员内容的原因。公正严明的袁安,相当符合汉明帝的需求。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察举制度,让行为良好的袁安步步高升。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谋反,牵连数千人。大案难断,朝廷举荐了地方执法界的优秀袁安,前往担任楚郡太守。袁安到任,立刻开始整理案情,把一些没有证据显示有罪的名单整理出来,准备上报。

郡守府官员纷纷表示,皇上震怒,应从严办理。这名单只怕会被当作我们跟反贼有勾结的证据。

袁安表示:「如果查验不实,第一个有罪的就是我本人,与你们无关。」后来,汉明帝并未迁怒,而查核之下,也释放了四百多家。

袁安的表现,让朝廷很满意。

在永平十六年左右,就征调袁安为河南尹……当作市长看吧。袁安做为东汉首府的行政首长,十年间政令严明,无人冤罪。

他常说:「一个读书人,高可以当到宰相,低也可以成为太守。因为牢狱之灾而毁人充满可能性的一生,是我所不愿意见到的。」

被袁安审判过的人,不但感谢他的公正,更因此努力上进,求取功名。袁家门生满天下,自此而始。


汉章帝建初八年,袁安被调入朝廷为太仆。一个司法高手,行政长才,调去给皇帝管车马?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如果是汉章帝正准备巡狩天下,还说得过去。偏偏一年前刚巡完。 太仆要干吗?洗马喔?

这里有个非常详实准确的记录可以说明:建初八年,窦皇后跟她的妈妈,诬告弄死了梁竦跟他的两个女儿。

也就是下一任汉和帝的生母与亲外公。是不是窦后假装提拔袁安,实则将他抽离法律界呢?

接下来,袁安自是碌碌无为。但两年后,由于匈奴事宜,朝廷召开大议。袁安独排众议,认为应该以德服人,收服北匈奴。

此议一出,司徒决定支持,而太尉司空大怒,命司隶校尉检举袁安等人。事情闹得大,汉章帝就出来叫大家都不准吵,皇帝定案。

结局却是以袁安之议行之,并且拔掉原司空第五伦,改任袁安为司空。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虽是三公之一,但这仍然不是袁安的专门。而汉章帝也在人生的最后,把袁安转为三公之首的司徒。

时无太傅,大将军未复。 袁安仅仅是因为「以德服夷」之计,让汉章帝爱不释手吗?又或是查核袁安过往政绩,认为他真能匡扶天下?


三国时代,身兼君主及大评论家的曹丕,认为汉明帝过于苛刻,而汉章帝宽厚。「以德服夷」之计,确实合了汉章帝的性格。 袁安虽有持法公正之评,但并非以严刑峻法出名。

半年后,三十三岁的汉章帝过世,换上了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窦太后临朝,袁安执政。 而窦宪放肆。

一年后,窦宪倡议北伐。袁安自然是全力反对。 这其实都算政治冲突,还不到私怨的部分。但随着窦宪建立战功,他的弟弟窦景开始扩张私兵,袁安就出来弹劾。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窦家势力大,朝廷办不了。袁安名声大,窦家也不敢动他。不久,窦宪建议朝廷,应该自立北匈奴单于,来掌管北疆。一如刘秀当年支持阿比成为南匈奴单于。(见文章西域匈奴篇)汉朝的边疆大患,强悍的西域霸主匈奴,与中原大地纠葛数百年

听起来不坏,但袁安一派仍是反对。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哪招?

袁安派这次的意见是:「夷狄狡猾,不可信任。且支持政权,所费不赀。」绝对不是没有道理,但换成我是窦宪,我也会觉得你这老番颠话都给你说好了。

打匈奴你也说不行,虚耗国力。我打了,赢了,国家也没太大耗损。

现在我觉得见好就收,你老儿又要出来闹。 此事本是大议,但袁安私下又上「封事」,不公开的秘密上书……

这个时候,汉和帝正在试图寻找力量,从窦家的禁锢中挣脱出来。

也不私下决定,来个发回再审。窦宪这次就火了,开始对袁安进行人身攻击,还拿刘秀当年狂诛司徒出来说事。

老袁安不怕,窦大将军也没在怕。 说到底,朝议何决?

窦家仍是关键多数。 没多久,袁安就过世了。几个月后,窦氏被举发反乱。

汉和帝亲下御旨,要把前面几年的大臣忠奸做个论断。故而得出窦宪奸,袁安忠的历史定位。

这个才叫作历史是胜利者所写。 你看袁安品德高尚,公正严明,学富五车。守正不移,国之栋梁。 更弹劾窦宪兄弟。

袁绍为什么可以成为霸主,四世三公的家族,背后到底有哪些能量

即使他是旧人类,也是为国效忠,没得嫌的,是吧?可是你仔细去看,袁安为东汉王朝到底做了什么?

经济政策? 察举制度? 调整法律?著作传世? 改良工具?我都不敢要求「比以前更好更进步」,重点是他有没有去看国家的问题? 没有。

他们就是那一套,好儒生平天下,模范生点心面。只要每个人都有高道德标准,世界就大同了。

一般人是没必要这样去检视的。 但袁安开启了一条不同的、划时代的道路。一个除了帝王家的血统,也能够盘踞于权力核心的道路。

依靠的不是有形财富,而是高尚的道德标准。一种新的英雄,就此应运而生。切开了中国的历史。

当刘秀跟刘庄父子的需求,碰上了百年难得一见的袁安。道德优先,逻辑死掉的中华文化,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王莽   司徒   刘邦   匈奴   西汉   东汉   大将军   朝廷   霸主   贵族   能量   官员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