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从墩布拖把到胶棉拖把,从吸尘器到电动拖把,从扫地机器人到拖地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产品的进化,也解放了我们的时间和劳力。说懒惰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这话真是一点儿也不假,加上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性价比提升,这年头越来越多的人把智能扫拖设备作为必选项。我自己也是用过许许多多的此类产品,从小狗到科沃斯到石头到360到云鲸J1,也算是全程体验了扫拖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虽然每一款产品都会有一些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但是依然很欣慰的看到了各个厂商的努力和对产品的不断提升。

作为美的的老用户,这次也很幸运获得了美的W11拖地机器人的内测体验机会。对比试用过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扫拖机器人内卷越来越严重了,但是卷亦有道,所有的科技和堆料都是为了更好的清洁能力与更好的用户体验,美的W11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背后,都是想给所有的用户贡献一款“智商更高,更懂打扫,动手更少,体验更好,遗憾更小”的全自动扫拖机器人。究竟体验如何,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1、参数再好,不如扫拖更干净

很多扫拖机器人都喜欢标一大堆数据,什么转速什么压力的,看起来金光闪闪的数字,对用户而言却只会徒增对比与学习的困难。但是看了一圈,你大概会发现市面上常见的扫拖逻辑,无非两种:边扫边拖,扫完再拖。

边扫边拖,常见于不带基站的扫拖机器人,靠内置的水箱实现拖地功能,看上去很方便但是这完全不符合国人的打扫习惯,特别是家中灰尘稍多一点,就会出现前面没法一下扫干净,后面跟着拖地和(huo2)泥巴,越整越脏,怎么都干净不了。

扫完再拖,是我们打从记事起就有的清洁习惯,然而真正能做到这样的,目前还只有美的W11拖地机器人,其他各家,都是全程将湿拖进行到底。或许你会觉得,湿拖就湿拖,完事了一会就干了。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梅雨天气里,地面本来就潮湿,再这么湿拖一下,室内湿度过高,很容易导致各种发霉。再者,湿拖过后所留下的水痕、地面的湿滑,还有双脚蜷缩在沙发上等待风干的时间,都是很恼人的事情。美的W11拖地机器人还有很人性化的一项设计,出水量可以自主控制,不仅能湿拖,就连湿拖也能分几个等级,是大水漫灌,还是润物无声,客官请自便。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除了扫拖逻辑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就是拖把的工作方式。市面上大概也有两种主流的,一种是机器人自带水箱(科沃斯),一边喷水一边拖,还有一种是不自带水箱(云鲸),在基站中润湿拖布然后一路拖拖拖。前者原理更科学一点,不会出现拖着拖着水干了还继续坚持干的情况,但是喷水就只是起到打湿拖布的作用,起不到像洗地机一样用水流冲击地面彻底清理污垢的作用。而美的W11拖地机器人,除了自带水箱外,更增加了气泡花洒喷水功能,配合加压旋转拖布,焉有拖不干净的道理?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或许这也是产品设计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同吧。我感觉其他家的扫拖机器人追求的是”拖完了很干净,干净到不会弄脏拖地的鞋底“,而美的W11的目标是”主人我拖完了,你可以光脚踩在地上走来走去了“。为此,采用湿拖+增压喷水+加压拖布的配置,实现超过同类产品的拖净度。

2、彻底解放,懒人就懒到底

这两年,各品牌内卷不仅让懒人更懒了,还更刁了。拖地机自从有了自动清洗抹布的基站,解决了手洗抹布这个老大难问题后,懒人们竟然又开始关注抹布洗的干不干净,抹布是否能高效烘干这种问题。在各个品牌用了不同的方案后,美的W11拖地机搞了一个集大成的方案:颗粒状凸点刮擦+自研站体旋转式搓洗+水浸式清洁+PTC热风烘干+2.5小时烘干速度。当然你可以不关心这些,只需要记住,W11洗拖布就像你吃了氮泵却没蹲腿但是被派去手工搓洗抹布一样干净,而且相比于其他品牌的自然风吹干,加温烘烤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细菌不会滋生。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相信用过传统的扫拖机器人的,在扫地和拖地功能切换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触,换头真麻烦。从基站里搬出机器人——给它翻成肚皮朝天——拆下扫地头——收纳扫地头——拧上拖地头——给它翻正——放回基站——开启拖地。等拖完了再换回扫地模式的时候,又要反过来整一次。虽然我很清楚,给我省了那么多事,我理应付出一点劳动,没毛病,但是人啊,总是想更加方便的——要知道,多一个操作步骤,使用频率就会减少至少1/3。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有需求就有市场,美的W11果断出手解决这个问题。原理也不复杂,就是自动升降滚刷,滚刷降下去,就是扫地模式,滚刷升起来,就是拖地模式,再也不用动手更换了。这也是美的第一次将Auto-Raise 自动滚刷抬起技术运用到拖地机器人上,这是拖地机的一小步,却是懒人们的一大步。

W11却也不会仅仅如此,它的大水箱和大电池也属实够大,4.7L的水箱,加上6200毫安时的电池,理论上拖地面积能够达到350平米,实际使用中,拖150平米(建筑面积)的房子两次,还有不少水,对我而言,一周换一次水也足够了。让人懒惰的元素又增加了(笑)。

我谨代表懒人们,表示对美的W11的感谢。

3、自立自强,聪明不添乱

前几天看到篇文章,说扫地机器人跟自动驾驶的关系,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从工作原理到元器件都很像,激光加雷达加算法,扫描构建三维空间规划路径,用三角测距和直线测距的方式实现预判避障。但是为啥咱们老觉得过去的扫拖机器人特别笨?横冲直撞,犯傻发呆,都是常有的事,扫地机器人成了添乱机器人,动不动就被困了要求救。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技术点,一是导航,二是避障。主流的导航方式有三种,一是LDS,Laser Direct Structuring,激光雷达,二是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技术,三是视觉导航,这些技术我也不懂,但是相比于技术原理,建图和设定工作路径的算法更重要一些。

不过在避障的技术上,各家的差异就很大了。红外避障、机械避障、摄像头避障、线激光(结构光)避障是常见的几种模式。目前最主流的还是用红外避障的原理,成本更低,实现更简单,但是红外避障对深色物体不够敏感,而且缺乏立体的避障能力,所以才总是出现各种乒乒乓乓的撞东西,各种徘徊不前左右为难,各种转来转去找不到方向的情况。因为室内太复杂,而且深色物品多(垃圾桶就是个典型例子,我还记得之前有个扫地机器人最热衷于绕着我家垃圾桶转圈),这就需要有更精准、更少受干扰的线激光避障来解决。说多了可能大家也不好理解,以美的W11为例,它的线激光避障,可以做到精准的识别室内的一双拖鞋,并且准确的避开它,实际的工作中,美的W11也很少像其他的扫拖机器人那样,随时发出碰撞响声。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除此之外,作为智能家电,扫拖机器人跟智能生态的联结也很重要。这几年我手机里装了一大堆扫地机器人的APP,各自为战,麻烦的很。但是美的W11就可以用一个美的美居APP实现单入口管理,顺便把家里的空调、洗衣机一起管了,非常方便。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顺便说一句,一定要善用APP,比如设置虚拟墙、设置禁区、设置清扫区域等都是很实用的功能,我之前用过一款带基站的扫拖机器人,要设置禁区还得在地上贴磁条,这真是虚拟墙破了次元壁了。还有一些很常见的场景,也可以用APP解决,比如地上不小心落了残渣,或者洒了水,就可以用APP操控机器人单独清洁局部区域,也省得你到处找拖把的麻烦。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不添乱是对机器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还能听话干活,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当然,就算W11的表现再好,我依然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这些扫拖机器人设备,还是无法取代全面彻底的家务打扫。以我个人为例,现在每天用W11的选区清洁功能给客厅卧室扫地一次,如果地面明显脏了(两只猫打过架)就湿拖一次,做好日常清洁;每三天就用W11各房间扫地一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拖地(一般湿拖/大水量湿拖),每周(最多两周)请家政打扫一次,基本上能确保家里一直是干干净净的。

这年头,从家务中解放出来,把有限的、难得的休息时间用在更悦己的事情上,也算是我们这代人“适当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吧。说到这里,再一次表达对各内卷品牌的感谢。

当扫拖机器人开始内卷,堆料和体验哪个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机器人   拖布   基站   拖把   抹布   水箱   懒人   激光   清洁   干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