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北宋时期有两次比较著名的改革,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还有一次是王安石主持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从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庆历新政”的失败经验,所以对北宋王朝的改革更加彻底。

王安石变法期间可谓轰轰烈烈,后来也对北宋的影响非常深远,有人说如果王安石的变法能一直贯彻下去,那北宋的命运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事实上这场变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留下了5五个负面影响,这也是其后来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王朝对现状的一次深层次思考,也是北宋王朝变法图强的一次大胆尝试。可惜的是,不同于战国时期七雄都想图变的局面,由于刚经历过“庆历新政”,北宋内部已经对改革产生了分歧,而且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这种分歧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现在都有人说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才给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崩坏经济体制,破坏市场规则

一般来说,政府机构是不参与市场经济的自主行为的,可是王安石变法将财政收入作为官员考核的主要标准。市易法的颁布,意味着国家机器插足经济市场,直接控制游戏规则,达到“敛财”目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官员为了业绩指标,想方设法地提高税收收入,把所有压力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加重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以及对民间百姓的剥削。

同时,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市场,虽然在短时间内充盈了国库,但是也导致了整个经济的混乱,导致不少私营的商贩因为无法获利甚至赔本,很多商贩负债累累不得不走向破产,变法将商业秩序搞得一塌糊涂,不仅未能繁荣北宋商贸,使得原本积弊重重的北宋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现象。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拒绝善意建议,名臣纷纷离开朝堂

王安石性格执拗刚烈,被世人称为“拗相公”,为了使变法能顺利推行,他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则,容不得任何人对新法提出不同意见,把一些对新法抱有善意但又提出不同意见的名臣排斥在外。

欧阳修提出“止青苗钱”,王安石批评他为“修擅附流”,使得欧阳修早早退隐;韩琦认为新法做不到“抑兼并、济困乏”,王安石骂他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让韩琦告老还乡;甚至自己的弟弟王安国反对变法,也是大力打压。

这种极端的态度,导致北宋数得上的名臣几乎都反对新法,如韩琦、富弼、文彦博、苏轼兄弟等。不近人情,不分善恶,不听忠言的性格导致王安石在朝堂上众叛亲离,不仅得不到善意的建议去改良新法的弊端,也使得真心为国考虑的名臣离开朝堂,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加速党政进程,使得党争走向明面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虽然已经出现党争端倪,但是还处在萌芽状态,双方之间的斗争还比较含蓄,并未走向明面,双方之间的斗争也仅仅限于有限的手段,并未下狠手。但是王安石“赞则用,反则贬”的强硬作风,使得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彻底公开化,双方矛盾越来越深,手段也越来越激烈。如守旧派代表人物司马光,因为反对新法,表示过于激烈,被王安石逼迫,不得不罢官著书。

这种“一言堂”做派,导致守旧派不得不被迫进行更为激烈的手段进行反制。两党从理念之争,慢慢上升到“为反对而反对”的纯粹党争。双方的党争局面直接扰乱了北宋的政治生态,使得之后新法时而废除又时而恢复,政府政令朝夕相左,北宋社会秩序越来越混乱。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任人唯亲不为德,导致小人得志

王安石选人用人,只看是否支持变法,并不在乎这个人品德是否良好,是否真心为国为民。他这种盲目推行变法的态度,使得变法派素质良莠不齐,政治投机分子利用王安石这种以“变法”为尊的态度,趁机赚取政资本,由他直接或者间接举荐起家的蔡卞、蔡京、吕惠卿、章惇等,这些人很多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

《宋史·奸臣传》一共有24个人,但是变法派的骨干力量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想象变法派当时鱼龙混杂的程度。正是王安石变法被这些奸佞小人当作晋升台阶,使得变法成为了这些人的敛财工具和攻击政敌的道具,使得朝堂混乱,贪污盛行,党争激烈,百姓困苦,可以说变法派对之后的“靖康之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破坏政治生态,导致权臣频出

台谏制度,在北宋时期被认为是除皇权和相权之外的第三势力。这种制度的存在有助于制衡相权,避免相权独大, 让北宋的政治生态处于比较微妙的平衡状态,让国家有了相对稳定的纠错机制,避免矛盾激化。但王安石为了减少变法的掣肘,插手谏官任免,不仅将自己的亲信谢景温任命为御史台副长官,还抵制李定成为谏官,可以说王安石的这种做法,使得谏台制度名存实亡,甚至谏台官成为了攻击政敌的“工具人”。

北宋后期权臣、佞臣频出,不负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等名臣汇聚一堂的盛世之景。可以说王安石为了变法破坏政治制衡制度的做法,严重危害了北宋的政治生态,使得北宋后期昏君奸臣汇聚一堂,导致其加速灭亡。

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王安石变法事实上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当时北宋至上到下都在深思北宋的积弊,也有意进行改变,包括守旧派头头司马光也并非一味守旧,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支持适当的改变,但是王安石变法过于激烈,又没有作出一定的妥协,导致北宋整个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也破坏了北宋当时的政治生态。

至今历史上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不变法,那么北宋就在沉默中慢慢消亡,只是因为变法加快了这个过程。但若要说北宋亡于王安石变法,这未免又有些夸大其词,虽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政治体系的破坏负有责任,但其所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变法目标远大,历史意义深远,而去全盘否认变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靖康   宋史   守旧派   王朝   奸臣   新法   伏笔   北宋   轰轰烈烈   混乱   生态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