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微课讲故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七期:国画作品《北平解放》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七期:国画作品《北平解放》

国画作品《北平解放》

叶浅予


作品内容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陷入绝境,为了争取北平和平解放,中共地下党为瓦解傅作义集团制订了一系列行动计划。1959年,画家叶浅予根据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创作了美术作品《北平解放》


艺术鉴赏


北平是中国的千年古都,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和政治重镇。在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相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逐渐接近尾声。1949年1月,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陷入绝境。


彼时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是打是和”成为摆在时任北平城防务最高长官傅作义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城中百姓和珍贵文物古迹免遭战火,中共地下党在隐蔽战线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瓦解傅作义集团、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最终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原计划休整一个月后再行入关,但此时他们接到了一份来自北平地下党发送的重要情报,说傅作义可能西撤绥远,或由京杭大运河南下与蒋介石汇合。


于是,中央决定提前发动平津战役,成功切断了傅作义东西两个方向的退路。此外,地下党员为了配合解放军攻城,把北平城墙的高度和城砖的坚固度都做了统计发给解放军。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七期:国画作品《北平解放》

平津战役示意图


遵循中共地下工作“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北平地下党不仅在搜集情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在策反敌军政要、营救被捕者、联系群众等领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最终配合解放军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和平解放北平。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外夹击的强大攻势下,1949年1月21日,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代表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傅作义二十五万守军陆续撤出市区,并接受解放军改编。


随后,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北平正式宣告和平解放。至此,人民免于遭受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也使得北平免遭战火荼毒。


百集微课讲故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二十七期:国画作品《北平解放》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式。全城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北平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北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使东北、华北、华东、中原以及陕甘宁边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以各大解放区为基础的强大后方,为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北平解放》这幅中国现代美术史经典名作中,叶浅予先生以巨幅传统工笔年画的形式展现了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的场景。


为了呈现出解放军进城那种万众欢欣、普天同庆的场面,叶浅予一反此前以写意为主的艺术风格,采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方式,同时还将年画、漫画乃至界画、敦煌壁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其中,敷色浓重明艳,用笔精细有序,精微地再现了北平解放的盛况。


创作过程中,叶浅予面临的最大创作难题就是构图的取舍问题。由于北平解放场面过大、人物众多,其中既有人民群众和解放军的队伍,同时还有各种建筑、道具等,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画面之中,布局把控构图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都是画家在创作中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为了能将人物、队伍、建筑等有机呈现出来,叶浅予参照了宋代以来山水画的构图方式,以鸟瞰的视角,使用散点透视突破了固定视域的局限性,将北平城内建筑、人群都一一囊括其中,通过移动的视点和S型构图,有效增加了空间延续性,进而营造了一种由前往后蜿蜒深入的视觉空间效果。


作品描绘了解放军队伍的行列在群众的簇拥中前进,彼此交织汇成了波澜起伏的欢乐海洋。在画面的细节之中,数百个人物的形象都清晰可辨、生动鲜明。通过横幅和衣着标识等,画家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


此外,画家还通过人物动作和情景刻画来塑造人物的职业特点和社会身份。比如,画面中载歌载舞的秧歌队、高举着镰刀斧头模型的大学生队伍、欢乐喜庆的红筹舞队,还有坦克和军车上的群众,甚至还可观看到爬到炮筒上的孩子。人民群众纷纷热情欢迎骑着白马的解放军队伍进场,而这些细节都生动、真实地描绘出北平解放欢庆的气氛。


此外,队伍最前方卡车上的毛主席画像十分引人注目,在五角星和对称的党旗装饰下庄严而不失亲切。驾驶室中的人物也清晰可辨,生动鲜活。车上的解放军与车下的民众热情形成互动,与另外一侧的秧歌队相映衬,烘托出欢迎解放军入城的热烈气氛。


整幅画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画面中满城遍插的红色旗帜。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旗帜”发挥着多重作用:首先,红色旗帜渲染和营造出了欢腾热烈的庆祝氛围;而该画通过旗帜展示了“S”形蜿蜒的游行队伍,制造了画面的纵深感;另外,这些横旗、竖旗与前后两个牌楼的红色间柱共同营造出一个空间,在空间之内是北平城内庆祝解放的现实场景,而空间之外则是想象中的北平城意象,它隐喻着北平的悠久历史与美好未来。整幅画作的点睛之笔就是华表旁飞翔的和平鸽,寓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北平   平津   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军   党史   构图   国画   解放军   队伍   画面   和平   美术   人物   经典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