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表篇(下)——交恶刘璋与两面骑墙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表(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刘表重大事件之七——交恶刘璋

上期讲到刘表挫败了袁术的进攻,使孙坚命丧襄阳城外,坐稳荆州之主的位置。随后掌控长安朝廷的李傕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主动与刘表交好。本期继续讲刘表后续的相关事件。

此后一段时间,荆州凭借地理因素以及刘表的治理,度过一段较为安定的时期。由于北方各地战乱频仍,不断有人为避难来到荆州,劳动力的增加使得荆州的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不少名士也成为刘表的座上宾。《后汉书》许多人物传记多有提及,不过因为刘表始终安于荆州地界,没有过多参与天下纷争,这些人的才能并没有施展的机会,进而史书除名字外基本没有更详细的事迹,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表篇(下)——交恶刘璋与两面骑墙

兴平元年(194),益州牧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任。成都与襄阳距离遥远,这件事似乎跟刘表没什么关系。然而刘表却跟刘璋爆发了冲突。

原来,州牧制在汉朝的恢复,正是刘焉向汉灵帝提出的建议。经过黄巾之乱,刘焉已经看出来天下即将大乱,于是找了些好听的借口想去当交州牧躲避乱世,不过后经人建议,刘焉改注意申请去了益州。这样的人当然谈不上对汉朝有什么忠心,只不过想在乱世中割据一方,凭险自守,完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所以后来董卓乱政,天下真的分崩离析,刘焉对朝廷更加不在乎,进而内心生出不臣之心。

《三国志·刘焉传》载: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这段话意思是刘焉制造了上千辆皇帝出行才会用的舆车,而刘表则把刘焉的僭越行为举报给了皇帝。尽管当时朝廷对益州实际已无力管辖,但这件事刘表结结实实地恶心了刘焉一把。刘表是董卓任命的荆州刺史,李傕任命的荆州牧,不管谁掌控朝廷刘表也都不曾敌对,加上跟关东联军盟主袁绍一起对付袁术,两人关系也走得很近,所以在天下多数人眼里,刘表就是个好好先生,安分守己的地方大员,形象比较正面,许多名士也愿意投奔。

相比之下,刘焉跟张鲁的母亲关系暧昧,张鲁又是五斗米道首领,这就让大多数饱读经典的士人有些反感。更要命的是兴平元年(194),刘焉在朝廷中做官(人质)的长子刘范、次子刘诞竟然密谋勾结马腾进攻长安。事情败露,刘焉两个儿子被杀,巧的是刘焉在绵竹所造的府邸、舆车都因大火烧得一干二净。这场大火有多严重呢?原本刘焉治所设在绵竹,因为大火才迁到成都。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刘焉急火攻心不久发背疮而死。刘璋字季玉,这个三儿子才意外地继位。可以说刘焉确实有野心,但是还停留在密谋阶段就被刘表给提前捅破了,益州与荆州之间自然关系不会好。

刘表当然也绝非善类,他举报刘焉也并非一时冲动,而同样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荆益二州接壤,同为南方大州面积广阔,都吸纳了许多避难的士人与百姓。而刘焉制造舆车、联结马腾等行为,足以表明其野心勃勃。最关键的另有两点:一点是刘焉地处长江上游对刘表有地利的天然优势,另一点是刘焉从外地来投的各州难民中挑选精锐组建“东州兵”,军力大增。这对刘表来说如芒在背。

刘表举报刘焉,使朝廷对其产生警戒,同时也让天下人对刘焉产生厌恶心理,由于双方的地理位置关系,可以使原本打算去益州的士人转投荆州,间接打击刘焉。

刘焉死后,东州兵发生暴乱,刘璋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平叛。刘表得知消息,派出别驾刘阖潜入益州煽动刘璋部将沈弥、娄发、甘宁叛乱并攻打刘璋。然而叛军未能得手,逃入荆州。

东州兵暴乱镇压下去后,刘璋便派赵韪领兵进攻荆州。这个赵韪对刘璋有拥立之功,然而赵韪支持刘璋继任的目的就是看准刘璋性格暗弱,他有架空刘璋自己控制益州的打算。所以赵韪领兵行进到巴东郡的朐忍县,便拥兵自重不再进军。

刘表也没有吞并益州的实力与自信,所以双方的这场冲突就此打住。不过总的来说,刘璋的上台,让刘表西面的威胁骤然减轻,甚至不再是威胁。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表篇(下)——交恶刘璋与两面骑墙

刘表重大事件之八——骑墙派的对与错

建安元年(196)秋,汉献帝东归洛阳。因董卓火烧及之后的战乱,洛阳城已经是一片废墟,多亏河内太守张杨派人帮助修缮,皇宫才勉强能够使用。太仆赵岐出使刘表,请求其对皇帝及朝廷给予援助。刘表便派兵帮助修复宫室,并运输了不少物资。

《资治通鉴》载:太仆赵岐为承说刘表,使遣兵诣雒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援助落难的皇帝这种有助于名声的事情,刘表是绝不甘于人后的。不过刘表对皇帝的用途也就仅限于此,他并没有更深介入的想法。不久之后曹操把汉献帝迎至许昌,刘表还是照样遣使纳贡。当然这时刘表也意识到,曹操迎奉皇帝旨在争夺天下,势必跟实力最强的袁绍发生冲突,于是刘表同时派使节加强与袁绍的联系。

治中邓羲劝谏刘表,认为这种两面派做法并不可取。刘表则答道:“对内我尽到向皇帝纳贡的职责,对外我不背弃联军盟主,这是天下间最正确的道义,邓治中为何会不理解呢?”邓羲愤而辞职隐退,终刘表一世而不出山。

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作为刘表八面玲珑为人虚伪的一个例子,经常被人提及。笔者倒认为,这段记载完美体现了什么叫作者观点的潜移默化。

在《三国志》中这段文字出现在刘表被任命荆州牧之后,张绣来攻之前,突兀地记载了一位谋士的愤而辞职,前后不搭。说明一个问题,即便《三国志》作为私修史书极为出色的一部而被选入二十四史,陈寿对历史的严谨已经足够让人尊敬,但仍然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甚至不乏陈寿的个人观点乃至价值取向,偏离实际情况。

具体而言,细读《三国志》原文,各路诸侯中袁绍、刘表的记载存在大量带有偏向性的文字,就比如邓羲辞职,刘表以后的失误至少这个时间还未发生,那么同时与朝廷(曹操)及袁绍搞好关系非常正确而且正当。平白无故得罪其中一方根本毫无必要,这段文字读下来,笔者只觉得邓羲莫名其妙,而不会觉得刘表做错了。但是这段文字的出现本身,就是陈寿想告诉大家刘表是个两面派为人不齿。

以前笔者也这样觉得,但随着年龄增长与对三国历史的不断学习,逐渐发现很多类似的记载,其实包含着史书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也希望大家还是要尽量客观的看待历史。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表篇(下)——交恶刘璋与两面骑墙

刘表重大事件之九——招揽张绣

由于关中连年战乱而耕地荒废,屯于弘农的张济严重缺粮,于是领兵攻打荆州的穰城,结果运气不好,身为主帅却中流矢身亡。荆州官员们都向刘表庆贺,刘表却表示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不接受庆贺。

《三国志·刘表传》载: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

这段意思是刘表认为,张济穷困不得已才到荆州,身为主人对客人无礼而引发交锋。这并非刘表本意,因此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刘表这么说,也确实这么做了,他派人招降张绣,并把宛城让给张绣屯兵。于是刘表不仅避免了冲突进一步扩大,还给自己找来一支强悍的凉州精兵看守北大门。

上面引用的史料并不难理解,对刘表招揽张绣的事情大家也比较熟悉。重点在于刘表说的话中以“牧”来自称,这就很奇怪了。笔者翻阅很久,并没有找到其他同时代州牧或诸侯的对话会这样指代自己。这段对话是刘表对下属说的,还要强调自己是州牧,其实没有必要。

如果刘表确实这样说话,那可能透露出刘表不自信的心理状态,需要时时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增强自信。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诡异的自称也可能是陈寿写史时自己加上去的,用以营造刘表器量狭小的形象。作为汉末诸侯中对曹操威胁最大的两人,在处理袁绍与刘表两人的传记时,陈寿慑于时代因素,有意无意对这两人进行了更大程度的贬低是几乎不可避免的事情,笔者也能够理解。

对张绣的招揽是刘表非常成功的一大策略,尽管张绣并不能算刘表的下属,两人更多属于联盟性质,但张绣地盘是刘表给的,军粮需要由刘表供应,所以刘表在双方关系中毫无疑问占据主导地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张绣从建安二年起(197)至建安四年(199)官渡之战前夕,没少跟曹操开战,中间也经历过淯水之战这种投降曹操转瞬复叛的事情。总的来说,张绣为刘表抵挡了许多次曹操的进攻。在曹魏阵营的许多武将传记中,都有刘表、张绣组成联军对战曹操的记载。

随着张绣投降曹操,南阳郡也被曹操占据。这倒也没有给刘表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失,一来南阳此前被袁术占据,后来宛城让给张绣,南阳一大部分也顺势成了张绣的势力范围,再后来这里成了跟曹操交战的前线,因此这个曾经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郡逐渐没落,反倒是南边的襄阳、江陵、江夏等地接纳大批难民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南阳就地理位置来说本就属于中原,最初划在荆州是以此来加强荆州与中原的联系,既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那刘表割据荆襄地区就行了,北边的南阳郡已如同鸡肋。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表篇(下)——交恶刘璋与两面骑墙

张绣

也许正是由于失去了南阳郡这个跟中原联系的纽带,刘表从此更加专心于荆襄地区的经营,也因为不介入中原的战争,刘表反而发展成实力首屈一指的大势力。

当然,刘表的荆州不可能完全脱离天下纷争,他不去找麻烦,麻烦也会找上门。那么等待刘表的是什么样的麻烦呢,下期继续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敬请点赞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益州   襄阳   建安   荆州   州牧   南阳   中原   朝廷   群雄   两面   皇帝   英雄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