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准备四十万银两,有困难吗?”两江总督左宗棠匆忙把胡雪岩招到江宁,要他准备好四十万银两。让人马先开动起来。


跟着左宗棠这么多年,胡雪岩从来没有让左宗棠失望过,所以养成了左宗棠这个脾气。


左宗棠见胡雪岩面上有些迟疑,便又问了一句:“有什么困难吗?”胡雪岩想了想,不想让左大人失望,所以就答应道:“请左大人放心,我会尽力想办法的。”


这也是常年养成的习惯,胡雪岩总想事事做得满意,可是很快他就发现了,什么事都满意是不太容易实现的。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纰漏从这开始,胡雪岩没能保住自己毕生的心血,最终导致倾家荡产。


胡雪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和左宗棠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又为什么会因为左宗棠的一句话而导致倾家荡产呢?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一个晚清时期,御赐黄马褂的红顶官商人。纵观他的一生,可以分两个时期:


01 第一时期发展期,识人做事有眼光


他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期,家境清寒。其实,胡雪岩祖上是做河船生意。胡雪岩爷爷那一辈儿,因为沙船生意小有富足,便把家人从徽州绩溪老家迁到了杭州。绩溪全都是山地,耕地少。全年的收成加起来,也只能供三个月的口粮。


不足的粮食,只有向外地去购买。所以徽州人为了生计,基本都脱离了农村,到城市去经商。几千年来,徽州人命中注定要做生意的人。也就是后来的徽商。


胡雪岩父辈也一直跑船,不成想一个表爷起了贪念,坏了船业规矩,自己跑单,遭了劫,连船带人都没了。几辈人的心血毁了,爷爷一口急火攻心,走了。父亲变卖了家产还了债。从此家道没落。胡雪岩这时已经上学了,但是突遭变故,只能边自学边做零活。


胡雪岩十四岁进了钱庄当学徒,聪明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他脑瓜灵活,手脚麻利,嘴上功夫也不错。其他伙计,单手待他都挺好,经常带他出去办事,他也乐得跑腿打杂,探风送信儿。


“哪位是胡大人”?一天一大早,店里忽然来了一个小鱼倌儿,拎了四条大鲤鱼,点名要找的“胡大人”。原来是“胡大人”帮助他把一船的活鱼全买了,还给以后网到的鱼找到了销路,所以拿来两对鲤鱼来拜谢。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可是“胡大人”是什么样的人?”老板问。“瘦瘦的,高高的,一颗门牙还掉了。”店里的伙计“轰”的一下都笑了。掉了门牙的瘦高个儿不就是胡雪岩吗?老板有些不高兴:“你怎么就成“胡大人”了?”


胡雪岩机智的回答:“小的表哥就叫我达仁,通达的达,仁义的仁。老板一听也乐了,正好一早儿就送鱼,是个好兆头,老板一高兴,正式把胡雪岩从学徒升为伙计。


胡雪岩在钱庄因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所以做的是如鱼得水。可是因为一时义气,帮助了两个落魄之人—王有龄,蒋营官。老板觉得他胆子太大,不好管教,就被老板开除了。胡雪岩不得不离开待了十几年的地方,其他钱庄也不愿雇用他了。


可是有山穷水尽,就有柳暗花明,在胡雪岩没有收入,妻子又将生孩子时,蒋营官投桃报李,带来了巨额资金,资助他开了“阜康钱庄”。而王有龄也因为他的帮助,衣锦荣归。念及旧恩,在王有龄升为浙抚时,胡雪岩也捐了官,接管了粮台,逐渐打下了在杭州发展的基础。


这就是胡雪岩认人、识人的眼光,同时也说明了年轻的胡雪岩,为人处世之道:慷慨侠义,胆识过人,不以目的去结交朋友。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02 第二时期事业高峰期,慷慨侠义胆识过人


胡雪岩的这个时期也是与左宗棠的政治命运息息相关的。接触到左宗棠也是在王有龄败给了太平军,困在杭州,等不到援军,自缢身亡之时,胡雪岩押运二十船军械粮食,不能往回走,只能冒险送给左宗棠。


左宗棠觉得胡雪岩把王有龄扔在杭州,自己逃走,是个轻义重利的商人,并且有耳目说:胡雪岩出杭州前,拿了王有龄十万官银。而左宗棠是出名的犟脾气,人称“左骡子”。所以一进门,连座都没让,冷冷地问道:“你就是胡雪岩吗?”


胡雪岩见座也没让,站在那里有点不知所措,忙作揖:“浙江粮台参见左大人”


左宗棠又冷冷地道:“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胡雪岩说:“阔到说不上,只是比一般人稍舒服些”。左宗棠鼻子里“哼”了一声,让胡雪岩坐下,又突然问道:“你和王大人关系甚好,为什么现在一个人活着?”


这话极不友好,胡雪岩只好说:“左大人,容我如实告知。”


便把杭州被围,他在城里办施粥厂,后来城里断粮,王有龄如何以“赵氏托孤”为喻,跪求自己出城,想办法多救些百姓的事儿一一说出。说到王有龄下跪,左宗棠也有些动容。


“这么说,你还是为了杭州百姓,才这么委屈求全的?”胡雪岩说:光墉虽无学识,也知人心骨肉,决不会为了私利,忘了恩义。并且王大人交代的公差,采办军械粮食共20船,余款2万银票已运到。”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左宗棠一愣:“你说你运来了二十船粮食?”胡雪岩答:“正是”。左宗棠马上拉长了声音:“来人啊,给胡大人上茶。


胡雪岩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宋朝苏东坡去寺庙,庙里的和尚不识人,怠慢了,只懒懒地说:“茶”。过了一会儿,发现是官人,马上恭敬地说,“敬茶”。最后发现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便非常热情地招呼:“敬香茶”。于是就有这样一个妙对,说: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用来挖苦和尚,没想到今日让自己碰到了,不觉得好笑。


同时胡雪岩也对左宗棠的脾气有了了解。左宗棠也认可了胡雪岩的用人、识人的本事,感到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后来又经过多次共事经历,向朝廷举荐胡雪岩,胡雪岩最终成为穿黄马褂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从此开启了在商言商,在官言官,广交天下朋友,做天下生意。


03 “仁”“义”无双胡雪岩

胡雪岩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宗旨:“花花轿儿人抬人”,指我尊崇你,你自然也就抬举我了,在经商生涯中始终坚持人亦为核心,坚守“仁”“义”。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随着时间推移,盈利无数的日子,胡雪岩开始有化解不开的感觉,连胡雪岩的母亲也因为他经手兵器,认为是杀人之物,属于不祥,所以在家里设了佛堂,每年还叮嘱胡雪岩,一定要布施,以化解灾祸。


一天,遇到京西白云观的道人,说:你有些心事在心上,胡雪岩说:“商人为钱愁白了头,我现在也是这样”。道人说:“你倒不是愁,是忧,我感觉你对自己赚到手的钱,隐隐约约感到不安”。这一下就说到了胡雪岩的心里!忙对道人说:“还望道长明示。”道人说:“你怎么赚钱那是你个人的事儿,不过要想去了心病,我劝你考虑怎么花钱?”


如果放在平时胡雪岩肯定不会听的,但是现在心中正好有个解不开的结:“花到哪一步才算对了呢?”道人摇摇头说:“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要你大把大把的乱花钱,而是要你忘了,你是一心在为钱做。”


他就又补充道:“我们道家讲“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佛家讲一个“空”,你是信佛的,我问你,“空”是什么”?胡雪岩摇摇头:“我不明白”。


道人道:“空就是无所谓,就像一个不记事的小孩,你给他一个小泥人,他拿着很开心,“趴”一下松手,泥人掉到地上,掉了就掉了,小孩并不关心,这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忘”,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空”。”这么一比喻胡雪岩心中豁然开朗。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其实早在杭州被围的时候,胡雪岩心中就有想法,他就已经开始施药,送粥了,更是创建了“胡庆余堂”。但是俗语说得好,救急容易救穷难,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要不然到头来还是一贫如洗。所以胡雪岩又资助了不少私人学堂。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亲自撰写了“戒欺”,并制成匾额挂在内堂,时刻提醒着店内伙计,用地道的药材,精心配制成药。使之在大江南北声名鹊起,于是就有了“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说法,胡雪岩也被人称为“江南药王”。并且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真正体现了他仁心仁义。胡庆余堂门楼上,如今还保留着胡雪岩的题字:“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体现了胡庆余堂创办是为了济世救人。


胡雪岩经常说::天下的饭,一个人吃不完的,只有联系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不管你有多强大,一个人无法独占市场。


在与左宗棠来往的当中,胡雪岩也将赚到的钱财,多用在支持洋务运动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做法,胡雪岩才会受到后人的尊重。他作为封建社会的唯一一位红顶商人,不仅仅只是为后世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还让很多国人感受到了胡雪岩的爱国情怀。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04 盛极而衰终年惨


盛极而衰是自然法则,胡雪岩的经历,同样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当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的时候,就会遭到其他商人的记恨。所以,当胡雪岩在上海创办蚕丝厂时,不仅遭到了外国洋人的抵制,还让当地的老商户感到巨大的压力,他们联合起来,一致对付胡雪岩,施加压力,最终让他的蚕丝厂赔的血本无归。


左宗棠这二十年的行军作战都是胡雪岩为他置办军械,筹集粮饷。没有胡雪岩,左宗棠就没了臂膀。现在准备打仗了,李鸿章力主议和,却碍着左宗棠主战,所以只能拿胡雪岩开刀了。


先是胡雪岩经手的洋款到期,李鸿章的门人却推说海关的协饷未到,在等二十几天。胡雪岩又不愿意让左大人觉得自己在诉苦,只好自己想办法。可是由于胡雪岩为蚕农考虑,联合抵制洋商,积压了两年的蚕丝,一束没卖。


最后导致两千万的丝,六折,只卖了八百万。市面上的同行马上造谣,胡雪岩已经破产了,第二天,属于胡雪岩的阜康钱庄门口就排起了提款的长队,兑换了大半天,钱庄就倒闭了。


1883年,60岁的胡雪岩,因丝价大跌,钱庄周转不灵,同行的嫉妒挤兑,清政府趁火打劫,下令抄家革职。3天之内倾家荡产,成为了争夺政治权利的牺牲者。导致62岁郁郁而终。


左宗棠见胡雪岩,不寒喧也不让座:“听说你是个商人,很阔吗?”

对于胡雪岩这个人,后世对他褒奖不一,有人说他是死于贪念,如果不是对于金钱的过于追求,就不会被清政府利用,落得个凄凉惨死。


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在晚清时期,那个动荡的年代,胡雪岩凭借自己的能力,将商业版图伸向全国,本身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不过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没有给商人创造很好的经商环境,胡雪岩也因为生意做得太大,招致他人嫉妒,导致身败名裂。


胡雪岩给后人留下遗言:勿近白虎。也是告诫后人,不要被金钱迷住眼睛。


胡雪岩从一介布衣到富可敌国的“大清红顶商人”,他创造了一段传奇,尽管最后以生意惨败,凄凉离世,但其处世,经商的经验,确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最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阜康   徽州   红顶商人   寒喧   钱庄   道人   杭州   商人   大人   时期   生意   老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