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很多人都知道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可是,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吃?吃了好不好呢?

因为阿司匹林是药, “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防血栓,就不免会引起出血。因此,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风险是可能引起非致死性大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本来是为了防病,要是来个出血事件,就得不偿失了。这和得了心血管病治病吃药不一样,治病的好处是很明显的。

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所以,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也就是没病时预防得病,就要认真权衡了,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才可以吃药。

前面写了一篇文章,阿司匹林和“他汀”,在预防心血管病的江湖中,地位此消彼长,说的就是,自打“他汀”药物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之后,因为可以减少动脉斑块破裂,就减少了阿司匹林在预防血栓方面的用武之地,使得阿司匹林的获益减小了。这样,和出血不良反应比较,优势就小了。预防用药值当不值当就要好好考量了。

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因此,现在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用药,要求就更严格了。

推荐适于服用的人群,是评估属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年龄40 70岁之间,初始风险评估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10年预期风险 10%。这是有具体标准、需要医生来评估的。

这样的人,经过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个或者更多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就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

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但是,就是在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做预防之前,还必须做好四件事。

第一,要仔细权衡服药的获益和出血风险,筛查和排除出血高危也就是有高出血风险的人,以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或动态地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哪些人属于高出血风险呢?有以下这些:

1.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比如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就是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等。

2.既往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

3.年龄>70 岁。

4.有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 4~5期(就是到了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没有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控制住的高血压患者等。

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这些人都属于出血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筛出来排除的。所以服药之前除了了解病史,还要做一些检查。

第二,按照有关专科的规范,采取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防范措施。比如,有胃肠道病史、消化道出血病史的可以检查胃肠镜,提前治疗消化道活动性病变;比如检查幽门螺杆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先做根除治疗;必要时可以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就是“**拉唑”一类的药物,或 H2受体拮抗剂比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第三,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要戒烟、慎饮酒、科学膳食及运动,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也就是降低风险。

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像吸烟、饮酒、饮食不当,除了是心血管病风险,还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也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必须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才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如果经过科学膳食、运动减重、降糖、降脂治疗,控制了危险因素,心血管风险降低了,也不一定非要服用阿司匹林了。

第四,开具阿司匹林处方之前先要和患者沟通,患者同意后再开始应用。应用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患者是有知情同意权的。

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除了风险评估,还要先做好四件事

有三类人不适合预防性吃阿司匹林。一是40岁以下或者70岁以上的人,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吃阿司匹林对预防有好处,所以不主张吃,要吃就要个体化评估;二是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再就是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都高的患者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评估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的,也不能吃。

对于心血管风险确实高的人,做好了这四件事,风险还高,又排除了各种不适合吃阿司匹林的情况,才可以开始服用阿司匹林。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明星计划# @头条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心血管病   阿司匹林   幽门   病史   消化道   血栓   螺杆   药物   患者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