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在云南省军区原边防第4团团史馆英模墙上的郭守坤。


我的侦察兵生涯

郭守坤(一等功臣)(口述)

王代芬(郭守坤妻子)(整理)


【编者按】郭守坤原是我团侦察队队长、侦察股股长。他多次出生入死,英勇杀敌,战功卓著,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在“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中荣获银质奖章,不幸于2018年6月病逝。去世前10多天,由他口授、他妻子王代芬记录整理了这份珍贵文稿。朴实无华却惊心动魄的文字间,我们看到了他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河山无恙,英雄不朽!我们几乎未做修改地发布此文,缅怀战友英灵,并以飨大家。


有一部电影叫《侦察兵》,小的时候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无论走多远的山路我都会去看,里面侦察兵的形象便是我从此的梦想,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侦察兵。

19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1979年10月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应征入伍来到河口,成为了一名边防军人。经3个月新兵集训后分到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侦察队,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侦察兵。


初入侦察兵行列


记得分配到侦察队的第二天便是大年三十,当天我就被派往团最前沿的前哨阵地执勤。第一次近距离听到越军阵地上吼叫的枪声,我不但没有惧怕,而是从此时起,在我心中就奠定了一颗戍边卫国之心,保家卫国的思想决心更加坚定了。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雄姿英发

在阵地上执勤7天的过程中,由于表现突出,撤回连队后受到连队嘉奖一次,没过多久又被派到团教导队参加骨干集训。在集训队我刻苦训练,严格要求,熟练掌握了个人和班级的战术知识。期间由于我思想进步,各科目考核成绩优异,教导大队给予批准加入共青团;3个月集训结束回到连队后工作及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批准入党,后又提升为班长。

1981年我和另外一名战士一同被送往昆明侦察教导大队骨干集训,在集训队我学到和掌握了更多的侦察知识和技能。半年后回到连队,和侦察队的战友们一起训练、执勤,真正进入了我辛苦、紧张的侦察兵生涯。

也许大家认为侦察兵也不过是时不时出境抓个“舌头”什么的,平时就无所事事了,其实我团侦察队任务相当繁重,边境巡逻、追剿特工、情报收集、技能训练、连队建设都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当时是战争时期,经常有越南特工潜入到我方边境村寨及前沿阵地,打探我军军事情况,所以我侦察队任务艰巨而繁重。


逐渐锻炼成为一名优秀侦察兵


1982年8月,有一小股越军特工潜入到我团3营12连防区,连队发现后派了2个排兵力追剿。由于连队战士战术使用不当,被敌军打死我方战士2名,随即团部命令我侦察队替代连队追剿。我侦察分队利用侦察兵特殊方法追剿成功。此次行动缴获冲锋枪3支,子弹60发,手雷5枚及其他物品若干的战斗成果。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对照地形地物,研究判断敌情。右二为郭守坤。(许跃斌供稿)

1982年10月,又有一股越军特工深入到我3营9连防区。由于前期我方已获得情报,我侦察分队提前在敌活动区域设伏准备抓捕。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设伏期间天气阴雨绵绵,这样的气候在竹林潜伏首先要克服的是蚊虫、蚂蟥的叮咬。那时候防护装备不很齐全,战士们经受着蚂蟥、蚊虫叮咬的考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成群成群的蚊子在眼前飞舞,在耳边嗡嗡嗡嗡乱叫,伸手出去就能抓一把。队里有一名战士由于个子高大(有1.9几),手和腿都比其他战士长很多,衣袖和裤腿短一大截,裸露在外的手脚被蚊虫叮咬到哭,人几乎崩溃,但还是只能忍着不敢乱动。大家都绷紧了神经,部分战士意志已达到极限,最后坚持并完成任务。这次潜伏追剿行动击毙敌特工1名,打伤1名,缴获冲锋枪1支,子弹30发。

1983年5月,一股越军特工再次潜入我2营6连防区,团命令我侦察队围剿。此次行动地点杂草丛生,沟壑纵横,无路可走,只能行走在杂草丛中、沟壑之间,天气也异常闷热,给追剿行动带来极大困难。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部分战士在行动中暑昏迷,就连带出去的军犬也累死在途中,在此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完成任务安排撤回。

中越河口边境防区地形复杂,西段有红河相隔,东段有八字河相隔,东南段是与越南山水相连,国界、边界不清,越南大部分阵地据点都在界河对岸,离我方非常近,时常向我方边民及前沿阵地进行射击。1983年4月,敌前哨阵地对我红河边境公路进行射击,打死我方一名县武装部副部长,还对我居住在红河边平民住所进行射击,打死、打伤我在家的居民。

我侦察队为掌握敌方前沿阵地观察哨火力点,需要深入抵近设伏观察,并要找到适合我方的观察点。有时设伏观察需要几个星期,有的战士望远镜看时间长了心翻呕吐,喝点醋又继续坚持观察。经过1个多月的观察分析,终于掌握了多次向我方进行射击的火力点,我侦察分队制定了还击措施,一举端掉了此火力点,并击毙敌排长1名。此次战斗我及其他2名战友毕志华、周世武荣获三等功。我首次立功。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侦察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后合影。前排左五为郭守坤,左六为严龙江。(许跃斌供稿)

1983年5月,我侦察分队转到原边防5团和我团接壤地区观察设伏。经过2个月了解观察,掌握到越曼元地区经常有三、五个特工时续巡逻。了解其规律后,我侦察分队组织骨干人员渡河过去设伏进行抓捕,因设伏地形复杂,抓捕条件不成熟,不利于抓捕,于是我方果断先敌开火,当即击毙越军特工2人。由于战斗地点离敌军阵地较近,我方不敢恋战,迅速撤回,此次战斗有排长汪正军及几名战士荣立三等功。

由于战争形势变化,1984年5月,侦察队执行观察巡逻点集中在东南与越陆地交界的龙堡地区(过去分散在全团各点),为配合“两山”战斗,我们也加大了对越边境驻军的袭扰打击、抓捕侦察工作。中越边境地形相当复杂,且地图与实地极不相符,沟壑纵横,杂草丛生,悬崖峭壁,给我侦察分队出境侦察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例如1983年8月第一次深入到越丁丢平地区,地图距离只有12公里,可实际距离有30公里左右,按我作战方案2天就应该到达指定地点,但我们第5天才到达,到位后地形越是意想不到的复杂,给我们设伏带来很大困难,只能采取一线设伏。第6天中午,3名越军经过我设伏点,第一个背着冲锋枪,第二个拿着大砍刀,第三个身背望远镜。由于地形特殊,不利于我隐蔽,特工先发现了我设伏人员,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用微声冲锋枪瞄准带枪的那名越特工射击并将其击毙,其他设伏战友同时向另2名逃跑的越敌特工开火并击毙,此次战斗取得毙敌3名的战绩(因地形复杂特殊未追缴武器),我第二次荣立三等功,其他5名战友也荣立三等功。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王瓦东战斗表彰大会上,团首长和绍全、何志海、吴祥杰、张学文等与侦察队官兵合影。二排右三为郭守坤。

鉴于我思想作风优良,军事过硬,在多次出境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色,经上级领导研究批准,我于1984年提干,成为一名侦察领导干部。


潜伏捕获越南寨主席


1983年9月—1984年3月,我侦察分队通过抵近观察,开设观察点,走访边民了解情况,又获得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获取越南南寨主席及其民兵时续在南寨和戈榔寨地区巡逻。

1984年5月,我侦察分队组织出境到南寨河设伏抓捕,此次战斗按原方案出境时间为3天,但实际用了5天时间。第5天中午12点,南寨主席带着2名民兵从南寨经南寨河到戈榔寨巡逻,在经过我设伏点时我一跃而起,将带枪的南寨主席捕获。2名民兵与主席有一定距离,见状迅速逃窜。由于地势特殊,我未继续追赶并组织迅速撤回。

此次战斗抓获南寨主席,缴获冲锋枪1支,子弹30发,并获得大量南寨地区情报。此次战斗有3名战士荣立三等功,侦察队荣获集体三等功。因名额有限,我把立功机会让给了战友。


拉敏之战


1985年我侦察队克服各种困难,开设了多点抵近观察哨,走访边民村寨数十个,确切掌握到越拉敏东北侧地区8号公路前哨阵地住有越军1个班。

经上级批准,我侦察分队于1984年5月27日出境,准备捣毁此前哨阵地,消灭阵地敌人。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侦察队战友聚会合影。(许跃斌供稿)

出发后,按地图只有12公里的距离,实际将近33公里。经过2天的艰难行走,5月29日抵达阵地位置。由于地势原因,我方到达位置与前哨阵地间有一条很深的水沟和茂密的森林,无法寻找到最佳有利射击位置。这时已到晚8时了,我侦察分队研究上报,撤回一定距离,第二天凌晨7时又组织编队重新选择路线,7点半开始按规划路线出发。一路艰难行走,抵达阵地附近已是中午12时。这时越军阵地人员正在吃午饭,我侦察分队3个战斗小组顾不上休整,迅速选择好最佳位射击位置,准备好后同时向越军开火,将正在吃饭的越军打个措手不及,每人打完30发子弹后撤退。因前哨阵地离越军连队较近,我侦察分队还未来得及撤出,越军已开始反击,各种武器一并向我方射来,火力非常猛烈。此情况下我侦察分队重新组织编队,交替掩护并安全撤退。此次战斗消灭前哨阵地敌军6名,我无一伤亡。侦察队再立集体三等功。排长汪正军和我等12名战士荣立三等功。


边境巡逻


1984年6月—1985年5月,由于形势的变化,我们侦察队所驻西南陆地交界地区有1—8号界碑,并在这一地区有2—8公里的争议地区,越军经常深入到这些地区过耕(耕地)过伐(伐木),破坏界碑。为此我侦察队需要不间断巡逻维护,组织追赶驱逐。巡逻的地点地形复杂,都是在茂密的杂草、森林、沟河间行走,并且这些路段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埋下很多地雷,我侦察分队在巡逻时还面临被地雷炸到的危险。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永远在等待出发的队列之中。前排左二为郭守坤。(许跃斌供稿)

有一次在巡逻途中我将一枚地雷绊出,庆幸的是由于地雷在地下的时间长,引线盖已生锈,所以未发生爆炸。我和战士们都捏了一把汗,稍作修整后又继续巡逻在边境上。


王瓦东之战


1985年5月—1985年7月,我带领侦察队战士通过观察走访,了解到一个重要情况,掌握到龙科坪到王瓦东地区有1个排的越军,王瓦东有1个青年冲锋队驻扎。

经情况确认准确后报予上级,省军区前指下达了我侦察队出境的命令。我侦察队迅速成立了指挥组(团长和绍全亲自带队),观察组,接应组,战斗组(由我带队),于1985年8月7日由我率领各编组人员,由我方阵地向越王瓦东方向出发。

由于王瓦东地区地形、水系相当复杂,山高坡陡,草深林密,途中悬崖峭壁,有的地方必须要用攀登绳才能上去,甚至还有的峭壁无法攀登,就得绕道行走。这样的情况下影响了我侦察分队的行进速度。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前左起:赵启松,聂伟,严龙江,许跃斌(供稿),李文标;后左起:杨跃国,邱明昆,郭守坤,罗洪明,黄建方


经过一路上的行进观察,首先选择好观察组的最佳位置,观察组人员留下后,其他接应组和战斗捕俘组继续向王瓦东方向挺进。通过全方位观察,认真选择好设伏接应的最佳地形,确定了第二接应组的具体位置。接应组人员到位潜伏下,捕俘组稍作,休整后继续前行。

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在一片非常大的包谷地里队员们再次休整。由于前方情况不明,不敢贸然前行,只能等待观察组观察了解清楚情况后才能继续行走。就在等待时,包谷地里忽然出现1名带火药枪的越南民兵,我一跃而起将这名民兵捕获。

正审问时接到观察组报告,在包谷地右前方发现1名带冲锋枪和望远镜的越军朝我方向走来。我随即让被我捕获的这名民兵给那个越军喊话,说这里有情况让他下来查看。那个越军到离我们30米左右距离时发现了我们,立即转身逃跑。

说时迟那时快,我把民兵交由2名战士看押,迅速追赶那名逃跑的越军,冲出35米左右我将其捕获。这名越军是越冲锋队队长,枪已上膛,保险已打开,但未来得及开火就被我捕获。

2名班长赶来,帮我一起把这名冲锋队长绑好,而那名越民兵却趁机逃走了。

过了近25分钟时间,接到观察组报告,在包谷地周围到处有越军活动。此时情况不明我不敢贸然撤出,在包谷地里一直呆到下午5点。观察组报告未发现越军活动后,我及其他组人员迅速组织撤离。撤至路边,我与黄良辉参谋压后,其他人员押着俘虏朝前走。

当撤离到包谷地边一无名高地时,我发现左前方一小路上有5名特工,且正准备向我方战士射击,我立即先敌向其开火并迅速扔出了一颗手榴弹,当即炸死敌人2人,其他3人趁势逃跑。

此时观察组又报告,在我们回撤的右侧又出现一股越军,此时驻扎在王瓦东的越军也向我开炮射击。情况非常紧急,我立即向指挥部报告,请求我方炮火拦截压制。在我方炮火掩护下,我们迅速组织撤离。当我们撤离到戈榔河时,从河的下游又遇一股越军巡逻,并与我接应组人员交上了火。经过一阵的交火,由于天色已晚,双方都不敢恋战,各自撤离。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郭守坤荣立一等功证章证书。

此时我们所经之路有一悬崖峭壁,需用绳子攀登才可行。此情况下报告了指挥组后接到命令,就地将俘虏枪毙,带回武器等物品作为证据。我侦察分队执行完命令后迅速撤退。

当所有编组人员归组撤离到边境时,已是凌晨5点,到达指挥所已天渐亮了。此次战斗捕获敌冲锋队长1名(后枪毙),炸死越军2名,击毙3名,并带回武器等物品,我无一伤亡。我荣立一等功,黄良辉参谋及侦察队杨跃国、杨家洲2名班长荣获二等功,其余11名战士荣获三等功,侦察队集体荣立三等功。


龙科坪伏击


1985年8月—1986年3月,由于战争形势变化,我侦察队又到东南与越陆地接壤地大南溪驻扎,在此巡逻、执勤、训练。

1986年5月我3营防区1076阵地遭越特工袭击(我无人员伤亡,有1名战士水壶被打穿),上级命令我侦察队出境了解掌握袭扰我军的越军情况(因过去此方向地形复杂,纵深较远,从未遭到过越特工袭扰事件)。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留影的侦察英雄。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情况,我侦察分队潜入到越纵深40公里的龙科坪设伏。由于龙科坪地区村寨分散,范围较大,道路纵横,我侦察分队只有选择在中心村寨的小村道路设伏。设伏2天1夜后,发现龙科坪主席背着冲锋枪出来巡逻,此时我一跃而起将其捕获,缴获冲锋枪1支,子弹30发,并详细了解了龙科坪地区各村寨及越军情况,并查到袭扰我军的是刚调防到此地区的一股特工。

由于纵深较远,未将俘虏带回,只收缴了武器弹药,我侦察分队迅速撤离。半小时后越特工分3股来追赶,但由于地势复杂我未与敌军交上火,我侦察分队于第二日返回驻地。此次战斗双方无伤亡,我侦察队战士有7名获三等功。


弹药仓库抢险


1985年底,由于中越地区形势的变化(稍有缓和),我侦察队撤回团驻地。1986年7月,河口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雨,洪水把整个团部及大部分直属队淹没(我侦察队驻地地势较高没有被淹)。团军械仓库被泥石流淹埋,仓库房顶有一块几十吨重的大石头压在上面,仓库里存放着152加农炮弹,情况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排除险情会导致库房炮弹爆炸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上级命令我侦察队迅速搬运炮弹,我侦察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行动,没有一个人害怕退缩。战士们都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每个人一天搬运每颗近80斤重的炮弹几十枚。

经过2天1夜的搬运,终于把所有炮弹搬到安全地带,搬运完后仓库也被大石头压垮。由于此次情况危急,危险系数大,上级领导给予我(时任侦察队长)及所有参加执行任务的32名战士荣立三等功,集体三等功,并奖励侦察队500元的生活补助。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全家福。郭守坤(中),郭守坤妻子王代芬(左),郭守坤女儿(右)。

此次任务我侦察队面对危险,临危不惧,不论出境执行战斗任务还是保护国家财产、人民安全都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真正体现出我侦察战士思想作风优良,军事过硬的军人作风和英雄本色。


我从新兵集训队下到侦察队历任战士、班长、事务长(排长)、副队长,队长,后任团侦察股长。在侦察队近10年期间,我参加过团、师、分区、省军区及全军各种培训、集训无数次。特别在1985年底被选派参加全军侦察兵在四川乐山的集训,由海灯法师大徒弟范应连任总教练亲自执教,并得到海灯法师的当面传教,在集训队受到海灯法师、总教练范应连及集训队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我参加过团、师侦察兵特技表演无数次,还受邀到地方一些学校、单位进行联欢和表演等。我侦察战士的表演和功夫得到部队领导、战士及地方群众的赞赏和好评。

我从一名普通侦察战士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侦察干部,出境和带队、指挥出境10余次,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次侦察、战斗任务,并且我方无一伤亡,先后荣立过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全国“边陲优秀儿女”荣誉称号1个。

虽然艰险无数,但我无怨无悔。


「团史资料」一名南疆侦察英雄的临终遗稿(郭守坤)

在病床上,英雄面对死神微笑。

【附录】郭守坤,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11月出生。1979年10月入伍,历任云南军区边防十三团侦察班长、排长、副队长、队长、股长、后边防四团三营营长、蒙自军分区情报站站长等职。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全国团中央荣誉称号1次,多次获军区及所在部队嘉奖。

1979年10月入伍(原云南省军区边防十三团服役)。

1980年2月,新兵集训结束下连队成为一名侦察兵,第二天即首次参加前哨执勤,因表现出色,受到连嘉奖。

1980年6月,在团教导队集训成绩优异,被批准入团。

1981年6月,提升为班长,并选送昆明军区侦察教导大队骨干集训。

1982年6月,因思想进步,军事本领过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2月,被上级研究批准提干,任蒙自军分区边防十三团侦察大队排长。

1983年-1984年,在多次出境执行侦察任务中,英勇顽强,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3次。

1985年7月,在出境执行侦察任务作战中英勇果断,机智指挥,带领全队出色完成任务并我无一伤亡,在此次战斗中荣立一等功。

1985年9月,被团中央授予“优秀边陲儿女”荣誉称号,获银质奖章。

1985年10月,被选派参加全军侦察兵武术集训队,由海登法师及其大徒弟范应连亲自执教,在此集训期期间得到海登法师的亲教及好评。

1986年,在执行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荣立三等功1次。

1986年、1987年,2次参加全军侦察兵大比武,均取得优异成绩。

1994年,不幸遭遇车祸,病养在家。

2006年,办理自主择业手续于蒙自市生活。

2011年,检查出肝癌,同年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手术并治疗。

2012年,肝癌复发,后在各大医院多次手术及治疗。

2014年,患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2018年6月逝世。

(除署名者外,其他图片由王代芬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南疆   遗稿   越军   侦察兵   连队   分队   我方   临终   地形   阵地   特工   战士   英雄   地区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