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谁:假央企的魔幻江湖

骗子从来都喜欢吹京官,企业也不例外!在很多人眼中,央企是一块如假包换的“金字招牌”。然而调查发现,一些民企竟然可以通过“挂靠”变身为“央字号”。目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假央企”不在少数。为此,各级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对“假央企”予以打击。10月2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曝光了一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共涉及企业353家,注册地涵盖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对“假央企”进行曝光确实是打击假冒的有效手段。让那些脸上贴金的“假央企”及时现出原形,市场上就会少一些冒充“李逵”的“李鬼”。

因为近年来,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化合作运营的资金优势和合作机制优势更加凸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私营企业通过股权代持等运作,摇身一变成为“伪国企”,这给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公司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唬谁:假央企的魔幻江湖

假扮国企可以带来好处,至少在相当多的金融机构那里,这是实力雄厚的象征。如果运气好,碰上那些无意做详实背调的地方政府,还能签下利润不菲的合同。

伪装的手段看起来也非常朴素:取一个威风十足的名字,做一个与国企类似的官网,企业简介一栏里尽量是宏大却语焉不详的话术。比如“这是一家由军队孕育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企业”。

如果要把功夫做足,还可以找一家北京的事业单位挂靠,让这些机构短暂的成为股东,之后迅速地注册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子公司,把实际的控制人埋到深处。

过去的很多年,这样的伪装公司大多聚集在两个领域:房地产、工程领域和金融领域。民企披上央企的外衣,绝不仅为满足虚荣,他们更看重的是央企的地位和待遇。

“央企”光环加持之下,“假央企”将获得更高的融资和授信,在谈判中会更有底气,在竞争中会更加强势。更可怕的是,“假央企”在金融市场、土地市场上大行其道却时常违约。他们违约,背后的“真央企”再站出来澄清,这就令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合作者、投资者苦不堪言。

如果把“挂靠”看作一场交易,一些民企就是想通过“挂靠”获得和央企一样的地位和待遇,进而由此获得更高的回报。这就是“挂靠”交易禁而不绝的原始推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民企“挂靠”央企就是“买身份”,得到这个身份便能绕过一些“门槛”。所以说,在曝光打击之外,还需要釜底抽薪,从根源上消除民企的假冒动机。

唬谁:假央企的魔幻江湖

人们不免质疑,为什么打假力度不断升级,真真假假的“挂靠”戏码仍在持续上演?问题集中在几方面:工商登记环节仅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形式审查,一些企业通过伪造公章、虚假证件等蒙混过关;有些企业确实与央企存在投资关系或经授权,但央企退出后并没有改名;更多企业通过错综复杂的股权交替进入央企体系,甚至被挂靠的央企并不知情……这表明挂靠行为处于一个灰色地带,有相当的模糊性,这也是许多央企更多依靠公告进行自我澄清的原因。

这让人想起一些产品“蹭名牌”,而品牌只能通过抢注近似商标进行反击的做法。肃清市场环境,不能仅依靠相关主体自证清白。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央企要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清理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多部门联合行动,通过“刨根问底”式监管问询把一些“李鬼”挡在入口处,将更多的“假央企”连根拔起。

比如近期的华业石化频繁披上“央企”的外衣,意欲何为?顺着华业石化幕后实控人的蛛丝马迹,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挂靠假央企”从而获得融资和担保,或许只是这条产业链的冰山一角。清流工作室发现,江苏润港还曾声称自己参与到一起“虚假贸易”中。

虽然“假央企”在登记信息中有国有成分,这不代表就是央企。近年来,所谓的“央企”露出原形的故事层出不穷。一些投机者花钱与北京等地一些长期停业的“僵尸国企”进行“挂靠”,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有关广告。还有的“假央企”是伪造登记材料,硬拉央企当自己的爹。比如中海国龙案中,中海国龙登记时拿出了中石化的名义,但中石化一纸声明断定——我没有你这个孽种!

唬谁:假央企的魔幻江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李逵   所有制   原形   民企   错综复杂   地方政府   国企   领域   江湖   更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