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美国大规模增发货币,中国面临输入型通胀是必然


温铁军:美国大规模增发货币,中国面临输入型通胀是必然

一个客观事实是,美国在2008年发生华尔街金融海啸之后,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救市政策就是量化宽松超发货币。并且,无论现任美国下一任政府如何批评上一届政府,但到他这一届时还是会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进行救市。无论是之前的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还是现在的拜登总统,都必须采取同样的做法。

而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不同。由于80%的美国经济都是由金融资本经济及其派生出来的服务业构成,所以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只能选择救金融。但中国却不同,如果中国发生危机,那么中国政府会选择救实体,这本质上是因为各自的国情不一样。

尽管美国的做法针对美国国情是合理的,但如今看来也是一发不可收拾了。美国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制造了大量流动性进入投机市场,从而引发了原材料、能源、粮食等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在美国救市、大规模增发货币之前,一桶石油的价格只需要30美元左右;当它开始大规模救市以后,石油价格上涨了4-5倍,小麦价格上涨了2倍,玉米价格也上涨了1.7倍……这都是大量增发货币造成的结果。

虽然美国大规模增发货币,但通胀却并不在美国发生,而是通过美元的流动性向全世界进行成本转嫁。大家就要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以中国为例。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原油价格翻了4倍,中国也得按照4倍的价格进口,那么中国厂商使用原油作为原料或能源来生产的时候,生产成本就上涨了;同时,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比如小麦进口的价格翻了两倍,那么中国的厂商就必须以两倍的价格进口……这就叫做“输入型通货膨胀”。

同时,我们再看看美国。由于美国的消费品是靠中国以及其他很多国家提供的。发展中国家向美国提供廉价的消费品,美国的商品价格还是便宜的,因此美国不发生通胀。通胀只会发生在其他国家,这就等于美国可以不断地向世界转嫁它自己滥发货币的成本。

因此,美国政府不论哪个政党当政,都是一届接着一届做着同样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至少新世纪以来并没有改变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通胀   美国   巴马   中国   货币   进口国   铁军   发生   金融   政府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