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上世纪80年代,刚刚经历过那场浩劫的国家元气大伤,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虽然稍稍改变了这种局面,但国家经济底子过于薄弱,无法满足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

此时,刚刚回国的“船王”包玉刚坦露心迹:“我愿意无条件捐赠1000万美元来支持祖国的发展!”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 包玉刚

然而,这巨额资金却无人敢接,捐款的高层官员对于这件事意见不一,很难做出决定。

后来此事传到了邓公耳朵里,邓公当即表示:“我出面接受捐赠”

包玉刚为什么要捐这笔巨款?为什么无人敢接受这笔捐赠?邓公为什么愿意出面接受这笔捐款? 这笔捐款用在了什么地方?

心系祖国

上世纪70年代,包玉刚的事业越做越大同时又心系祖国,便开始计划将事业的重心慢慢转移到内陆,迫切的希望自己能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尤其是在看到祖国逐渐崛起,这个埋藏心中许久的心愿变得越发清晰。

然而当时时局复杂,国内对于“资本家”还存有一定的抵触之心,尽管自己思乡心切,却不敢轻易回国。

1976年,身在香港的包玉刚得知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顿时悲痛不已,一字一句的阅读着大陆相关的报道,突然报纸上的一个名字让他精神一振。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2 卢绪章

自己的连襟——卢绪章,早年间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经一度打入到了国民党的核心之中,之后一度“销声匿迹”,这让包玉刚的回国之路多了一层顾虑。

1977年,卢绪章被任命为国家旅游总局的局长。得到消息的包玉刚那颗想要为祖国发展出力的心剧烈跳动起来。

跟家人商量过后,包玉刚决定先“投石问路”,便借着夫人的名义向卢绪章发了一封电报,言辞恳切的表示双方已多年未见,想借此机会回家探亲。

得到消息的卢绪章立马将此事上报给了中央,当时恰逢我国改革开放,邓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果断的说:‘船王’要回来是好事,欢迎包玉刚夫妇回国探亲”包玉刚很是兴奋,立马便将回国提上了日程。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3 邓小平

投资饭店

在北京的候机厅内,两名中年男子难以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热烈地拥抱在一起。这二人就是包玉刚与卢绪章。

“玉刚,这么多年你们还好吗”卢绪章宁波乡音未改,包玉刚只是轻轻地喊了一声“三阿哥”。

两个男人相对无言,离别数十年的惆怅与牵挂确实一言难尽。

一行人抵达北京饭店后,却被告知只剩一间房了,没有其他多余的房间腾出来给随行的人员住了。

这一间也还是卢绪章提前打过招呼专门给他们留的。就连身为首都的北京都如此缺酒店,其他地方的状况也可想而知了。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4 北京饭店

经过短暂的交流,包玉刚才明白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海外华侨归国探亲的越来越多,游客也大量增加。北京目前的旅游设施还无法承担如此多的游客。

就连卢绪章经常半夜被叫醒,派汽车把没有房间的游客送到天津。有时候连天津的酒店都人满为患,就只能请廖承志调来民航飞机把游客送到西安,等北京有了空房再把人送回来。

酒店短缺服务落后,会让中国的旅游业变得难以发展,此时包玉刚心中便起了想要为祖国捐一栋国际化酒店的想法。但今天实在不是谈论公事的好时机,便压下了这个念头,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包玉刚便去见了港澳办首位主任廖承志先生。

见到包玉刚后,廖承志热情的拉着他的手说道:“本来今天小平同志也要来见你的,不巧他今天有个会来不了,让我代表他欢迎你。”

虽然这次没能见到邓公,包玉刚心里以及很满足,觉得给祖国捐一栋酒店的事是时候提出来了。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5

这时他终于忍不住坦露心迹:“祖国现在正在进行经济建设,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但是缺少旅游饭店,我现在有能力了想为祖国做点贡献,我愿意捐赠1000万美元在北京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旅游饭店,我只有一个要求,我的父亲今年已经80多岁了,为了纪念他,我希望饭店的名字能叫兆龙饭店。”

卢绪章连声道谢,激动地说:“玉刚你有心了,这件事我先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有具体消息我再告诉你,毕竟之前从来没有过如此大手笔的捐赠,党和人民都会感谢你的”

但是此后许久包玉刚都未得到明确的回复,这件事似乎就此没了下文。

原来,在当时1000万美元可是一笔巨款,没人敢收下这张巨大金额的支票。当时国内还流传着要自力更生,拒绝一切外援的陈旧风气,更不用说还要用私人名字来命名。各位高层来回商量,意见始终有分歧,难以下定决策。

卢绪章以国家旅游总局局长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如实的叙述了如今遇到的问题以及包玉刚的问题。信由廖承志转交给邓公,此后事情便一帆风顺了。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6 邓小平和包玉刚

邓公爽快地答应了,并感叹道:“为什么不能用资本家的钱?这可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有用的好事啊!人家有贡献也可以纪念啊,为什么不行?现在的时代不同于以往了,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如果有包先生的捐款,我来办!并且亲自为酒店提名。”

1979年12月12日至15日,卢绪章写了《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建造饭店,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报告》。

在得到邓公批示后,这件事终于开始步入正轨,但此事依旧受到了各方阻力,在一年之后才被彻底落实。

1980年3月,包玉刚与邓公第一次相见。他一直对邓公充满了信心,觉得他是一位卓越的伟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一定能与世界接轨,实现现代化

会面结束之后,包玉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他心中所愿的中国复兴,经济繁荣,国富民强一定能实现!

与邓公熟悉之后,每次包玉刚回北京两人就不再是官方的会面,而是两家一起聚餐,毫无拘束。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7 邓小平

包玉刚是香港商人中罕有的赞同香港回归中国的一员,他认为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回归是必然归宿,没有其他的选择。

这下包玉刚仿佛又找到了可以为国家效劳的大好机会。

为香港回归东奔西走

包玉刚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香港的未来,不遗余力地为之努力,并乐此不疲。他一直信奉“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了香港为了祖国,义不容辞。

中国方面对于他在香港回归的作用十分的重视,包玉刚频频来访也成了中国了解香港情况和外界信息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当时包玉刚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8 包玉刚斡旋中英两地助力香港回归

两国关于香港的问题立场都很坚定,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肯定有着不少的分歧,而包玉刚就像润滑剂,总能适时的为中英关系磨合提供帮助。

有一次,包玉刚带着自己的大女儿去见撒切尔夫人时为她带了一份礼物。

撒切尔夫人连忙拒绝:“多谢你的好意了,但你知道的,我们国家要求我是不可以接受礼物的。”

可包玉刚请她放心坚持让她打开盒子看看,原来里面放着的只是一条普通的跳绳。

包玉刚解释说:“您可以每天像我一样每天跳跳绳,不但能强化心脏,还可以减轻脑力负担。我保证,这条普普通通的跳绳,能为您解决一切烦恼。”

这下可把撒切尔夫人逗笑了,说道:“你太幽默了!”

接着包玉刚严肃的说道:“其实我真正的礼物是想英国哈兰德·沃尔夫船厂订购了一艘轮船,已经谈妥签约。一年后,希望您主持下水仪式,祝福这艘船”

稍作思考后便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我答应你主持这艘船的下水仪式。”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9 包玉刚和撒切尔夫人

而此时,包玉刚又开口道:“另外,我在上海也订购了一艘同类的船,希望您在主持完这艘船的下水仪式后,去中国主持那条姊妹船的下水仪式”

撒切尔夫人按照规定是不能以首相的身份去别的国家主持轮船下水仪式的,但她明白包玉刚是在做赔本生意,高价买了一艘船还不得不少做一年的生意,顿时被他的诚意所感动。这是首例英国领导人到中国,支持中国制造业。

包玉刚太聪明了,他没有直接参与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他明白英国不会轻易放弃香港,但祖国的统一需要香港的回归。

包玉刚便牺牲了大笔金钱去英国订船,进而邀请撒切尔夫人到中国,从一个非官方的角度,亲自体会一下上海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城市。

1983年,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再次展开谈判,英方仍坚持要保留治权,中方则坚持认为,主权与治权绝对不可分开。就此,双方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0 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包玉刚受邀参加

此外,1983年对于香港人来说可谓是刻骨铭心,不但超强台风袭击造成重大损失,就连港币汇率也创历史新低。人们对于香港的前途也一片迷茫。只有包玉刚,坚定地支持香港回归并认为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会更加繁荣昌盛。

1984年12月9日,中英双方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的香港回归的问题,并签署了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包玉刚也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包玉刚一直在以实际行动支援着祖国的发展,常常奔赴于全国各地,当然包玉刚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宁波。

创建宁波大学

早已荣登“世界船王”宝座的包玉刚,多年来始终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在他的观念中无论如何“树高千丈”,但总归是要落叶归根的。

1984年10月,这是包玉刚夫妻离开四十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宁波。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1 年轻时包玉刚与妻子黄秀英

当包玉刚看到狭窄的泥泞小道,闪烁昏暗的路灯,每家每户都是烧柴的土灶......这与现代化的城市相差太多了。对此他感触颇多,离家那么久,家乡的面貌基本上没变,暗暗下定决心决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当时宁波的财政勉强能解决温饱,还真拿不出钱搞新建设。为此,包玉刚写下了“开放宁波,振兴中华”,决心要助宁波发展一臂之力。

他深信教育是根本,他了解到宁波作为一个有500万人口的城市,却还没有一所称规模的综合性大学。要现代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合格的人才,什么事都做不好。

因此1984年初,包玉刚决定捐资2000万美元,在家乡宁波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2 宁波大学旧址

1984年12月20日,包玉刚在见到邓公后激动地说:

“宁波是我的家乡,我已经有40多年没有回去过了。香港有550万人口,有4所大学;宁波有500万人口,面积是香港的十倍却没有一所大学。我决定出资在宁波办一所大学,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邓公也爽快地说:“我赞成!”

1985年,邓公对宁波官员下达指示:

“办宁波大学的事,包先生出钱,我提名,你们的工作就是要督促协调各方面,把这件事办好。”

随后,邓公题写的“宁波大学”四个大字由时任宁波市委书记的葛洪升带回了宁波。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3 源于影视邓小平题字

国务院代总理出席了宁波大学的奠基仪式,并主持了会议,就宁波大学的办学方向、管理体制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

包玉刚曾多次亲临宁波大学,关心学校的各种情况,并且坚信,终有一日宁波大学会成为一所国际一流大学!

拜师母建中兴中学

1984年10月,包玉刚回到故乡祭祖,回到这里以后,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教育比较落后,顿时他感受到了一种责任。

从老宅出来以后,他临时起意决定去儿时就读的中兴小学看看,这座曾经声名鹊起的学校还完好的保存着,跟包玉刚记忆中的学校一模一样。

包玉刚很重视教育,在刚到达香港的时候,也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期,包玉刚也坚持要把女儿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

近代宁波帮先驱叶橙衷先生曾说:“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受到他的影响,包玉刚也十分热衷于办学。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4

在几位儿时同窗的陪伴下,包玉刚决定去拜访当年选他当旗手的老师——支家英。可惜,这位可敬的先生以逝世多年,不过好在师母尚健在,已86高龄,仍耳聪目明。

包玉刚见到师母非常高兴,恭恭敬敬的给师母鞠了三个躬,在师母房间里见到了恩师的遗像,他双手合十毕恭毕敬的鞠躬。

在包玉刚即将离开师母家时,他发现师母好似有什么话要交代,便对师母说:“您有什么话就对学生说,能办到的,学生一定尽心尽力去办”

师母抹了下眼泪,笑了:“我没啥要求,中兴已经停办多年了,这次玉刚你把学校重新办一办吧”

包玉刚点头说道:“您放心,您吩咐的这件事学生一定尽全力去办,感谢恩师和母校师长对学生的教诲和栽培”

离开师母家后,包玉刚便和几位同学说:“土地由你们几位负责,钱由我们这些香港校友出”

4位同学齐声答应:“没问题!”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5

1987年9月,由于包玉刚等校友的大力支持,中兴重新拔地而起,由原来的老破小的小学扩建为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中学。

看到这估计有很多人会发出疑问:“包玉刚是如何从一个沿海小村落里的普通少年变成举世瞩目‘船王’的?”这就不得不从包玉刚父亲说起了。

世界船王发家史

包玉刚于1918年出生在浙江,他的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在湖北汉口经营了一家鞋铺,家境比较不错。于是包玉刚从小便受到了熏陶。

包玉刚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船舶专业毕业后,跑到上海一家银行当了一个小职员,机灵能干的包玉刚很快就做到了银行的副经理,此时的他还不满30岁。

1949年,受局势影响,包玉刚举家搬到了香港。

包兆龙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商人,他认为房地产是非常盈利的行业,准备带着包玉刚做房地产的生意。但包玉刚没有把握:“香港太小了,生活很不安定,我们在这既不会讲广东话又没有熟人,我们还是不要考虑永久性的生意了吧,先从见效快的进出口贸易开始。”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6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包玉刚又决定在香港发展其他的事业,将香港的生意转为永久性。

紧接着他发现,香港的地理位置绝佳,还有很好的天然港口,每天停靠出发的货船数不胜数,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回家告诉包兆龙以后,他发现父亲对此犹豫不决,便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告诉父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复苏了,现在各个国家贸易往来很频繁,香港现在的港口每天路过很多货船,已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了。船运相比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很廉价,将来必大有作为。”

包兆龙被他说服了,下定决心准备支持他。

1955年,37岁的包玉刚凭借从日本银行贷款的77万美元,从因果商人手里买来一艘老旧的烧煤货船,并取名“金安号”。

包玉刚深知自己手里只有一艘破旧的“金安号”,与其他手里有好几条船的船主不同。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7 金安号

当时国际上普遍采用短期高租金的方式,这种方法在经济繁荣时期来说还是能取得较高利润的。于是在冷静分析了国际上变化多端的情况下,便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毅然采用低租金长期租的稳定经营方式。

在包玉刚看来,长期租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收入稳定风险较低;另一个是可以取得银行的保证。事实证明,包玉刚的看法是对的。

在短短的一年里,包玉刚便建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1967年以后,由于欧美工业蓬勃发展,各国竞相争夺能源,其中中东的石油运输需求大增。

包玉刚敏锐的发现这是一个发展航运的好时机,由于资金有限,包玉刚只买了4艘小油轮。

但他却碰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欧美的石油公司对于华人船主的船只不屑一顾,认为中国人的船只老旧管理差技术也不好,再加上外国人对于包玉刚的名字十分陌生,所以包玉刚对他根本不信任。

之后,包玉刚凭借自己的努力见到了ESSO石油公司的负责人戴维纽顿。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8

戴维纽顿或许为他的胆量和气魄所动,接着在与包玉刚的交谈下,又发现了包玉刚的见识不凡。

或许被包玉刚的诚意所打动,戴维纽顿微笑着说:“包先生,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用一次你们的船,就一次哦。”

包玉刚十分激动,内心想的却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他不再说话,决定用行动来取得这个欧美人的信任。

包玉刚亲自上阵,率领4艘小油轮漂洋过海,往返运货。小油轮运载量小,比不得大游轮,但小油轮船速快,进港和靠岸要灵活得多。

他严密计算,统筹安排,精准无误的核定出小油轮运送的日期,夜以继日组织调动人员,并且亲自监督安排船队装油启航。

终于,一番心血没有白费,按照合同提前几个小时完成了这次的任务。无论是运输速度、装卸质量还是安全保障都令ESSO石油公司十分满意。

借此,包玉刚也与ESSO石油公司达成了的长期合作。包氏环球公司从此跻身国际运航界,船队也发展到了20多艘。

1980年,船王包玉刚豪捐千万美元无人敢接,最后惊动邓小平

图19

包玉刚的船85%都是租给日本的航运公司,他们也认为包玉刚的船不仅租金低廉,而且信誉可靠,因此,他们更乐于租用包玉刚的船只,而不是自己买新船,这似乎已形成一种不成文的默契。

随着时间的发展,包玉刚慢慢的有了七八十艘船只,超过了当时世界公认的“船王”奥纳西斯。自此成为了世界上新的“船王”

一代船王溘然谢世

1991年9月23日傍晚,包玉刚先生突然哮喘病发作,呼吸困难,后来抢救无效,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

他的去世引发了世界的轰动,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回首包玉刚先生的一生,不遗余力支援国家建设,为祖国统一东奔西走,为香港繁荣辛勤耕耘。他始终坚持着从青年时期就怀揣的爱国思想,并始终为祖国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也正是这些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华人,不断的助力着改革开放,中国才能稳步向前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船王   撒切尔   师母   油轮   宁波   香港   北京   中国   夫人   祖国   美元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