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鲸活着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维系着海洋生态平衡。死亡后又会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界最为恐怖的生化武器吗?

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

当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会慢慢沉入海底,这一悲壮温柔的过程称为鲸落。鲸落与深海热液、冷泉一样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鲸落系统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这一过程可以持续4(至少)至24个月(取决于鲸的个体大小),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2.机会主义者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一边生活在此,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不断改变它们自己的所在环境。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3.化能自养阶段: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如硫化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4.礁岩阶段: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可以在此后几百年间,一直为海底的小动物提供庇护。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这也就是它们对海洋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温柔,是生命消亡后再次迸发光彩的最美重生。

鲸落里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探索。鲸落的形成和消失对许多生物来说是漫长的。现存的鲸落数量比过往少之又少,有些特定种群,例如灰鲸的西太种群数量仅为可怜的两位数,现状令人担忧。倘若人类捕食鲸类、食用鲸肉而不加以节制,恐怕其影响的生物种类也数不尽数。

为何又是恐怖的生化武器!

与唯美的“鲸落”成之对比的另一现象则是“鲸爆”,鲸爆一般发生在陆地上死亡的鲸鱼身上。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最近,澳大利亚海岸就浮现了一头鲸鱼的尸体,这具尸体的长度已经达到了20多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0多吨。庆幸的是澳大利亚警方处理及时妥当,阻止了史上的“生化危机”事件发生。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史上的“生化危机”

在2004年的时候我国台湾海岸出现了抹香鲸搁浅事件,处置抹香鲸的尸体穿过集市时突然发生了爆炸,此次爆炸影响非常恶劣。虽然并没有使人员出现伤亡问题,但是此次爆炸使集市附近的地区变得非常脏乱。街道旁边臭气熏天,街道附近充满着一些恶心的内脏,居民们为了处理这些异味也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2013年,一条被冲上法罗群岛海滩的抹香鲸尸体,在一名生物学家进行解剖时发生爆炸。爆炸把科学家都炸成重伤了,甚至还有一位死亡人士,酿成悲天惨剧。这起事故引起世界上许多人关注,如果鲸鱼总是这么爆炸会不会有一天也会炸死更多人呢?鲸鱼已经死了为什么还会爆炸呢?

最温柔的物种,为何又是最恐怖的生化武器?这是基因变异了吗?

鲸尸自爆根源

鲸鱼是长期生活在深海的动物,深海水压之巨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鲸鱼需要抵抗深海严重水压,所以它的身体里有着很大的气压才能抵抗深海水压。当鲸鱼从深海上升,它体内的压力也不断上升,往往一触即发。

由于鲸鱼死前吃了很多食物,这些东西没有消化完全,停留在胃里面腐化,产生大量瓦斯般的气体。而当鲸鱼死亡,它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开始腐败,细菌极速扩散,产生更多气体,众多气体压力之下鲸鱼尸体已经无法承受,于是鲸尸便爆炸了!大家明白鲸尸爆炸之谜了吗?如果你到海边游玩,看到了死亡在沙滩边上的鲸鱼,千万不要凑得近近的哦!也不要去戳鲸鱼的尸体,因为一旦发生了爆炸,我们跑都来不及了哦!珍爱生命,远离鲸鱼尸体,正确处置搁浅的鲸鱼尸体。

温柔的鲸鱼,唯美的鲸落,惊恐的鲸爆!你又期待遇见哪一场景呢?不妨可以留言告诉“科普先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抹香鲸   水压   鲸鱼   残余   物种   深海   细菌   生化   基因   尸体   温柔   武器   阶段   生命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