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1955年,有一个湖南老人的两个儿子被枪决。

“砰!砰!”两声。

两个生命戛然而止。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悲痛欲绝之际,这个名叫谭世瑛的老父亲给北京寄了一封信,他没有诉说自己的故事和冤屈,只是用平常的口气给“朋友”写了一封信。

说了说自己的近况,问了问朋友的最近怎么样。

这不是他第一次给这名“笔友”写信。

但是这信封上收信人的那一栏却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毛主席收到信后,看完非常感慨,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位老友经历了什么,但是能看出他生活得并不好。所以,在1955年5月1日的时候,他给谭世瑛回了一封信。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信中是这样写的:“目前情况困难,深表同情,现寄上人民币一百元,聊为杯水之助。如有所需,尚望续告,年老出门,颇多不便,似以劳动为宜。如体健兴高,亦可出门看看。”

没过多久,谭世瑛收到了毛主席的这封信,他看到了“亦可出门看看”这样的话,所以,他决定背上行囊,带着满肚子的冤屈出发,因为他想到了自己死去的那两个被枪决的儿子,内心极度酸楚难受,他的目的地是哪儿呢?

到北京,去找毛主席!

让毛主席为自己做主!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到了五月份的中旬,北京中南海迎接了一个不一样的客人,他不是中央领导,也不是重要的外宾,而是一个“乡下的老头”,这个人居然还是由毛主席亲自接见。

是的,他就是赶来的谭世瑛。

一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就用家乡话和他问好,但是谭世瑛的笑容却是那么的苦涩,没过一会儿,他再也忍不住了,老泪纵横,看起来非常可怜无助。

只见他说道:“我的两个儿子死了,我是来告状的。”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这个谭世瑛是谁?

谭世瑛的儿子因为什么事情被枪决?

他与毛主席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能得到主席的亲自接见?


一、毛主席曾经的恩师


其实,谭世瑛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对毛主席有恩的老师,谭咏春。

在1893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虽然做了一些生意,家中也变得渐渐宽裕,不再拘谨,但是他们的父母也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启蒙。

毛主席的父亲把毛主席在内的孩子们送往私塾,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能够给家里记账,能够基本识字就可以了,至于什么圣人大儒的抱负,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

当时为了读书,毛主席不知道跟家里争吵了多少次。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但是当父母的终究是愿意尊重孩子的愿望的,有知识的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1910年,毛主席希望上一所新式学堂,所以,他背着行囊离开了生活了17年的韶山冲。

毛主席就是从此开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向了未来的世界。

他的目的是一所当时学子心中的梦想——湖南湘乡县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所有的学生都渴盼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就读,这是因为当时的校长李元甫是一名深受进步思想熏陶的维新派。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而且,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也非常令人神往,当时这里很多都是支持维新派的思想开化的老师们,而且还有留洋归国的海归派。

毛主席未来的老师谭咏春就是这座学校的老师。

但是当时出现了一个烦恼,那就是,这所学校面向的大多是本地的家境比较富裕的人,毛主席非常渴望来到这里,他报考了这座学校,并且在考试中写了一篇雄文《言志》,写出自己的大志向,非常豪迈。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本来,按照毛主席的籍贯,这名学生是不能录取的。

但是,有一名老师看到了才华横溢的毛主席写的这篇文,连连叫好,他一眼就看到了作者的名字——毛泽东。

“这样的人才,需要在这里就读。”

谭咏春做了一个决定,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他想要留下这名学生,给他一个机会。但是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想要特事特办哪有这么容易。

而且,这所学堂原本叫“东山书院”,只要能进入此门,出门起码就是半个秀才,后来清朝覆灭,没有了官府的补贴。在乡绅的出资帮助下,这里就成了培养当地学子的新式学校。

他们一向不录取外地人,即使是不远处的韶山也不行。

谭咏春找到了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一定要录取这名叫做毛泽东的学生,但是说服了校长还不够,后来,他们还说服了很多老师,最后校董会例外同意。

当时谭咏春语气无不激烈地说道:我当今中国学子尚且能够去外国留学,但是湘乡人反倒不允许湘潭人前来读书,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最后,他们终于同意毛泽东进入东山学堂入学。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毛主席此后都非常感激这名老师,后来毛主席还对着谭世瑛说道:“如果没有你父亲,我恐怕现在还在韶山冲待着呢。”

是啊,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此生遇到的良师益友,毛主席的革命信念也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人之后才坚定了自己的意志的,所以,毛主席一直记得一路走来给他过援手的人。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毛主席终于入学了。

当时一同入学的,还有一名叫做谭世瑛的青年学生,他也和毛主席一同上了这所学校,当时毛泽东与谭世瑛就一同进入了这座学校的戊班,后来毛泽东才知道,原来这个一同学习的同窗就是谭咏春先生的儿子。

那时候,毛主席其实花销很少,衣衫也非常破旧,他们都不愿意与毛主席待在一起,甚至有意地孤立他,只有谭世瑛从家中搬到了学校的宿舍,和毛泽东在一间睡觉。

每到节假日的时候,谭咏春甚至还会准备一桌非常丰盛的饭菜,还让谭世瑛邀请毛主席前来家里吃饭,让毛泽东吃得好一些。

甚至在学校就读的时候,天气变得寒冷,谭咏春从儿子这里获悉,毛泽东居然还没有过冬的厚实棉被,只有一床普通的被子,所以谭咏春特意叮嘱妻子,给毛主席购置一套厚实一点的棉被。

毛主席还有一次在学校中突发高烧,那次病情非常严重,正是因为谭咏春和谭世瑛轮流背着毛主席,就这样送到了大夫那里,及时就医。

毛主席也一直记得当日发生的事情。

而且谭咏春这名好老师帮助毛主席的原因也是如此朴素——这个孩子心怀大志,我此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我必须为这位栋梁之才做些什么。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也就是在这所学校,毛主席第一次见到了地球仪,知道了世界之大,也第一次听说英语这个语种,他像是一块海绵一样汲取所有的养分,拼命学着知识。

谭咏春虽然不舍,但是还是发现,毛泽东在一个学期就把东山学堂能学的东西学完了,他知道毛主席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他给毛泽东建议,前往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读书,那是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那里能够振翅高飞。

甚至考虑到了毛主席的家庭情况,谭咏春和校长李元甫还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有了这封推荐信,毛泽东前往长沙之后,就能免费在那里读书。

从东山学堂离开的时候,那是他与恩师谭咏春的最后一面,他也依旧记得谭世瑛这名当时为数不多愿意和自己玩的朋友。

但是时过境迁,随着岁月变换,两个人很少有交集,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二、谭世瑛的难处


“我的儿子死了。”

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久别重逢,没想到他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

其实,早在1950年初的时候,谭世瑛就寄出了给毛主席的第一封信,当时这一封信只是为了叙旧,当时谭世瑛写得非常用心,他那时候还不知道毛主席还记不记得他。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因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见过,也没有再联系,他不知道时间会不会冲淡他们的友谊,怀着忐忑的心态再次联系这位昔年好友,信上写了一些祝福的话语和最近写的诗词。

毛主席收到谭世瑛的信非常开心,他一直记得他们父子对自己的恩情,于是连忙回信——

世瑛兄:

惠书及大作诵悉,甚为感谢!近况如何,甚念。如有意见,尚望随时示告。毛泽东,1950年1月10日。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收到回信后,谭世瑛非常开心,因为他们已经有很多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小时候的相知相识没想到毛主席现在还记得自己。

但是那时候想谭世瑛这样读过书的人,因为过往的历史问题,没有办法找到工作,只能在家务农,根本没有地方要他,就在这时候,谭世瑛想起了毛主席。

他想请求主席给自己找一份工作生活。

谭世瑛曾经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邵阳县政府当过一阵子的文职人员,当湘乡解放之后,他就失去了工作,但是这短暂的任职经历让他不被人民群众接受,没有谋生的手段。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毛主席看到自己这老同学想要找一份工作的心思,十分同情他的处境,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必须要做出表率,必须做到大公无私。

毛主席在信中写道,“以就近解决为上策”,他没有为谭世瑛找工作上提供额外的帮助。

但是收到谭世瑛的信件之后,毛主席还是不忍心自己的老同学受苦,还额外从自己的稿费中取出来了300元钱,寄给了谭世瑛,希望这个能够缓解一下他现在面临的困难。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毛主席用自己的钱解决了他的困顿,但是面对公事,他的重要原则就是绝对不能因私废公,所有的无理要求都不能存在,因为自己只有做出表率,才能让其他人知道,这是一个为了所有人民服务的政府。

但是毛主席还是提出了可行的建议,那就是通过当地的土改,从而获得能够耕作的土地。

这次谭世瑛不是为了工作或者土地来的,他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听他讲,在他来北京之前,谭世瑛的两个儿子就被枪毙,连带着谭世瑛自己都被判处了要接受整整一年的管制时间。

其实他们被处决是有原因的,谭世瑛一共有四个儿子,可是长子谭可夫是国民党政权的营长,甚至还参加过反革命组织,证据确凿,经过审判,最后被判决。

而他的三儿子谭斗生则当过伪政权的排长,后来他的哥哥的罪行被揭露,他还故意进行隐瞒,最后,也被逮捕服刑了。

因为家中有着这种成分,正因此谭世瑛成为了一个“反革命家属”,连农民的组织农会都不能加入。

毛泽东主席听完老同学的诉苦之后,也对他的遭遇感到悲伤,当听说谭世瑛眼部还有疾病的时候,赶紧安排秘书把老同学送往医院进行医治,医疗费当然是由毛主席自己掏腰包。

毛主席没有忘记老同学的痛苦。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他以一名人民群众老同学的身份,帮助谭世瑛,他给湘乡县委以及谭世瑛家乡所在的第二区区委和石洞乡支部写信,就是想要仔细甄别事情的前因后果。

毛主席甚至还为了不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还特意写明了一点,那就是:此人历史我也完全不清楚,但是请你们查明告我为盼。

毛主席一句也没有提及他与谭世瑛的交情,说话的语气也是非常理性中立,他就是希望地方的同志们能够在客观的角度查清究竟是出现了什么事情。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终于,毛主席等到了湘乡县委查明的真相,没想到,湘乡县委同志们说的话和谭世瑛讲得完全不一样。

本来建国之后,谭世瑛的两个儿子已经得到了几次宽释,但是没想到他的两个儿子却不珍惜解放后的好政策,反而一直在犯罪,甚至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

政府绝对不能纵容违法犯罪的现象出现,所以,他们被逮捕,最后的刑罚也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

在这份报告上还说,谭世瑛本身还有着很多旧社会的缺点,身上还带着一些“老爷”的做派,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态度也非常奇怪,非常不当,纵容了他们。

但是因为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所以只是管制一年,没有对他进行其他的处罚。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全都清楚了,现在毛主席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明白以后,他第一时间让自己的秘书帮助自己给谭世瑛写信,并且转达了地方政府单位的报告。

这是因为毛主席收到报告的时候,谭世瑛的眼疾已经痊愈,他不能在毛主席这里一直待着,于是便返回了故乡。

在信中,毛主席先是写了“世瑛兄”,紧接着,他在信中稍显严肃地写道:已对你家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政府和人民对他们的依法处理,也是应该的,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转变过来。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毛主席甚至为了自己老同学,无比诚恳地说,一定要遵守法律,要努力进行生产,这样的话,以后人们一定会对你们另眼相看的。

毛主席考虑到了所有问题,甚至最后还说道,假设觉得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将这封信带给县区乡政府的同志们阅读。

谭世瑛完全佩服了主席的胸襟和重情重义的性格,回到家乡后,他一句不提自己儿子的死亡,反而努力干活,在田地里耕作,终于获得了人们的尊敬,自己也能够填饱肚子。

后来,谭世瑛把毛主席的信件保留了一生,生前还教导子孙要永远记得主席曾经说过的话,遵纪守法,认真工作,这就是处事的原则!

现在这些书信还由谭世瑛的后人保存着,就是当做传家宝一样把这种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永远铭记。

而毛主席也在自己的原则下,报答了谭世瑛的恩情,而且还把自己的钱寄出去,希望他能够过得好一些,毛主席不仅关心国际风云,他还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恪守了一生。

两个儿子蒙冤被枪决,父亲竟是毛主席老同学,他说:上北京告状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湘乡   韶山   东山   儿子   两个   同学   北京   学堂   父亲   老师   学校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