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苏女学生要给邓小平让座,毛泽东说: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01、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后,毛泽东乘坐专列,离开北京,访问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苏联。

12月16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顺利抵达苏联首都莫斯科。

这是毛泽东人生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元首出国访问,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承担着无与伦比的历史任务。

因此,毛泽东直到1950年2月17日才从莫斯科启程,返回北京。

1957年的11月2日至11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邓小平等人再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留苏女学生要给邓小平让座,毛泽东说: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毛泽东访问苏联

这是,毛泽东生平第二次出国,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巧合的是,毛泽东两次出国,两次去的都是苏联莫斯科。

02、接见留学生

在莫斯科有一所苏联最高学府、世界排名前茅的著名大学——莫斯科大学。

当时,中国曾派遣大量学生来这所学校求学。

11月16日,当莫斯科留学生得知毛泽东访问苏联后,大概3500个留学生,早早地来到莫斯科大学的礼堂、俱乐部和教室集合,聚精会神地聆听代表团团员陆定一的报告。

当时所有留学生都希望在异国他乡能见到敬爱的领袖。

报告结束后,他们真挚地向陆定一邀请毛泽东给留学生发表讲话。

毛泽东向来十分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早在革命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他就经常接见抗大学生,耐心地为抗大学生答疑解惑,引导他们走上革命之路。

当陆定一向毛泽东提出留学生们的要求后,毛泽东欣然同意,特意在行程表上额外增加了接见留学生,时间就定在第二天,因为这天正好是星期天。

11月17日下午3点多,毛泽东参加完一次会议后,马不停蹄地走出了克里姆林宫,准备前往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

下午6点钟,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等人来到了莫斯科大学礼堂。

学生们欢呼雀跃又泪流满面,他们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震耳欲聋。

很快,毛泽东在礼堂发表一篇著名的讲话。

留苏女学生要给邓小平让座,毛泽东说: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毛泽东对留苏学生发表讲话

毛泽东深情地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话语间,毛泽东对年轻学子的殷切嘱咐尽显无遗。

毛泽东大概讲了40分钟,这才在学生们恋恋不舍的眼神中离开了大礼堂。

当毛泽东得知还有几百名学生在后院俱乐部里等待他的接见时,他又马上来到俱乐部,语重心长地嘱咐学生们道:

“第一,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谦虚;第二,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将来工作好;第三,和苏联朋友要亲密团结。”

这些简短的话语,让在场所有留学生欣慰不已,他们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他们殷切的嘱托和热情的关怀。

他们心中油然生起了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学成归国后,努力报效祖国,为新中国建设奉献自己毕生精力。

03、让他站会儿

毛泽东接见完留学生后,最后又和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等人又来到了一个女生宿舍。

这个宿舍住着四个女生,分别是中国研究生王惠菁、苏红、沈宁还有一个苏联女学生谢斯卡科娃。

毛泽东走进房间后,首先就看房间里放着什么书。

当他看到王惠菁的床铺上放着一张三天前的《人民日报》时,他有些意外。

毛泽东好奇地问道:“你们这里能看到哪些中国报纸?”

王惠菁激动地回答道:

“我们除能看到《人民日报》以外,还能看到《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从北京来的报纸最快的只要两三天”。

毛泽东看留学生这么关心国家,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热情地和王惠菁握手,以示鼓励。

毛泽东又问身边一个女学生叫什么名字。

别看这位学生是个女孩子,还是第一次看到毛泽东,可她虽然很激动,却一点都不紧张。

她爽朗地笑了笑,大声说道:“我叫苏红,江苏人。”

毛泽东特别喜欢这么开朗的学生,他很自然地开了句玩笑,笑道:“哦,江苏人,所以姓苏。”

而后,毛泽东又问旁边的一位女学生叫什么名字。

这位女学生叫毛泽东如此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她也从紧张中恢复过来,落落大方地回答道:“我叫沈宁。”

这时,毛泽东又幽默地秀了秀自己并不熟练的英语:“Miss沈。”

(注: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多次苦学英语,可惜他实在太缺乏英语天赋,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无法用英语口语交流,可幽默的毛泽东经常用半英半汉的玩笑话开玩笑,让人忍俊不禁)

毛泽东见沈宁有些面熟,又问她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沈宁笑道:“我爸爸是沈端先。”

留苏女学生要给邓小平让座,毛泽东说: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夏衍

沈端先,原名沈乃熙,字端先,以字行世,他的笔名是夏衍。

夏衍是著名文学家、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7年5月,夏衍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秘密入党,并加入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工,是一名杰出的地下党员和隐蔽战线工作者。

沈宁就是夏衍大女儿,1931年出生于上海。

毛泽东很早就知道夏衍的大名,当他得知沈宁是夏衍的女儿后,笑道:“是沈端先啊,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位漂亮的女儿。”

说完,大家都笑了。

这时,毛泽东发现彭德怀正神情严肃地坐在沈宁身边。

毛泽东不由得开起了老战友的玩笑,指着彭德怀道:“你们认识他吗?”

彭德怀威名远扬,在场所有人都认出了他。

可她们见彭德怀正襟危坐,不怒自威,都不敢和彭德怀开玩笑,只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毛泽东见状,知道彭德怀就是这个脾气,他无奈地摇摇头,又指着坐在彭德怀身边的乌兰夫道:

“他叫乌兰夫,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相对来说,乌兰夫名气要小很多,很多留学生并不认识他,毛泽东用这样的方式化解了尴尬。

留苏女学生要给邓小平让座,毛泽东说: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毛泽东、苏红、沈宁

说完,毛泽东又指着站在墙边的邓小平,笑道:“他叫邓小平。”

这时,大家才发现,宿舍里太挤了,一向低调的邓小平趁没人注意,悄悄靠在墙边,微笑着看毛泽东和学生们交谈。

也怪大家因为毛泽东的到来,太过激动,居然没能热情招待邓小平。

当时,坐在毛泽东身边的苏红反应最快,她连忙站起身来,诚恳地致歉道:“真对不起,小平同志,请您过来坐。”

还没等邓小平走过来,毛泽东却一手把苏红拽回座位上,笑道:

“邓小平是党的总书记,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说完,毛泽东又热情地介绍道:“他还是你们留苏的同学呢。”

苏红楞了一会,赶紧问道:“小平同志,您是哪一年来苏联留学的?”

邓小平露出了标志性的和蔼笑容,笑道:“1926年。”

原来,1919年秋,年仅15岁的邓小平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邓小平抵达法国,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26年1月17日,邓小平来到苏联莫斯科,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直到1927年才回国参加革命。

留苏女学生要给邓小平让座,毛泽东说: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

赴法留学的邓小平

苏红听完邓小平简短而不失礼貌地回答后,不禁感叹道:“这么早啊。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呢。”

说完,苏红回过脸来看了看毛泽东,她发现毛泽东用饱含赞许的目光看着邓小平。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器重,一切尽在不言中。

PS:

食堂其实特别喜欢写伟人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交流的平凡琐事。

因为,这些故事最能反映伟人的真实特点。

本文这个故事,食堂查阅了很多资料,从中删减了一些内容,节选部分情节,展现了毛泽东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关怀年轻人的品质,也反映了彭德怀不怒自威,不善于表达感情以及邓小平低调内敛、谦虚和蔼的特点。

故事虽小,却别有一番风味,希望大家喜欢。

食堂水平有限,文章难免有所疏漏,如有错误,望请海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乌兰   抗大   莫斯科   苏联   英语   为人民服务   俱乐部   礼堂   中国   会儿   留学生   热情   毛泽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