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1965年4月3日,上海华东医院。

和煦的阳光从高大的梧桐枝叶间透照下来,为草木染了耀眼的青绿,季风也带着和解的气息。

此时,因肺气肿住院的民国名媛陆小曼,却瘦弱到如同寒风中摇曳的琼花,似乎一不小心,就会随风飘走一般。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次清醒过来的陆小曼,微微睁开双眼,虚弱而宽慰的笑着:

“我又梦到志摩了,我们约好了很快会相见。请把我葬在志摩的身边…”

说这些话时,她脸上充满了陶醉和期待,就像要去与一位心仪的情人约会。

“别胡思乱想,我们都在呢!”好友赵清阁帮她整理着蓬乱的头发,声音却止不住的哽咽。

或许是这世间再无任何留恋,63岁的陆小曼终究是走了。

作为民国著名的才女,她娇嗔妩媚了一生;但也因“相识于王赓,相恋于徐志摩,相知于翁瑞午”的复杂情感,饱受了一生了屈辱和谩骂。

她的离去,带走了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只留下后人苦苦思索那些真相:

她被徐志摩深爱了一辈子,为何被身边好友恨了一辈子?

徐志摩死后,她曾与翁瑞午同居33年却不结婚,两人到底是相互扶持还是各取所需?

如果不爱,为何要甘愿背负30多年无名无分的委屈,如果爱,为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心心念念的仍旧是徐志摩…

其实,细究这些往事的真相,还要从陆小曼与翁瑞午30年的爱恨纠缠讲起。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30年,不求名分只求供养】

徐志摩空难去世后,陆小曼的心灵和情感遭受重创,生活也因失去经济来源陷入困境。

她自幼是被骄纵惯了的富家千金,自然不懂持家,更不懂如何理财,即便徐志摩生前兼任数职,仍旧无法满足陆小曼的挥霍,两人经济捉襟见肘是常见的事情。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所以徐志摩的去世,成为考验陆小曼生存能力的一道难关。

遗憾的是:陆家父母给了陆小曼最优渥的成长环境,却没有教会她在面对困境时,如何自立自强。

失去依靠的陆小曼,如同濒危的藤蔓,迫不及待地希望找到安稳的依附之地。

而这个人,便是陆小曼的烟友,被徐志摩视为好友的富家公子翁瑞午。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翁瑞午出身虽没有陆小曼的福贵,但也是在上海坐拥无数房产,家中更有父母留下的字画古玩,所以活得潇洒自在。

作为养尊处优的阔少,他喜欢看戏、唱戏、捧角,喜欢绘画,收集名家作品,还喜欢跳舞,常去夜总会、舞厅等地。

得缘徐志摩的介绍,翁瑞午和陆小曼相识后,因共同的爱好兴趣,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

两人的密切交往,甚至还让徐志摩饱受外界的嘲笑和讽刺。

徐志摩去世后,是翁瑞午供养起挥霍无度的陆小曼。

在陆小曼最萎靡不振的日子中,翁瑞午更是陪伴她到深夜,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有一次,他待到凌晨两点,说汽车坏了,便在陆家二楼烟榻上睡了一晚。

此后,像是约定俗成般,翁瑞午索性在二楼烟榻上安家,忽略家中苦苦痴等的原配和儿女,只为守护陆小曼。

也是这件事,让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愤怒不已;按照以往习惯,他每月要向徐志摩和陆小曼寄送300元生活费,来资助两人的吃穿用度。

但外界对“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的传闻,让本就不待见陆小曼的徐申如索性断了补助。

他写信给陆小曼:“如翁君已与你同居,下月停止了。”

得知此事的翁瑞午,索性直接搬到三楼,从此承担起陆小曼的所有费用。

他虽然睡在三楼,却另设一榻,只为等得陆小曼真正接受自己。

爱一个人,不是占有她,而是尽全力地呵护着她!这是翁瑞午对陆小曼的深情。

可这份深情却是建立在对原配的背弃和对儿女的不负责任上,想想实在觉得讽刺。

直到徐志摩去世第7年,陆小曼与翁瑞午正式同居。

她对好友王亦令说:“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坠机死,我伤心至极,身体大坏。尽管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

七年的陪伴,是否换来陆小曼的情动呢?

陆小曼对待翁瑞午的感情,至今也让人争论不休。

有人觉得:七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足以暖化一个人的心,况且陆小曼本就是天生追逐爱情的女子。

但细品陆小曼的选择,终究是掺杂着利害关系;没有谋生能力的她根本离不开翁瑞午的照顾和供养,害怕孤独和寂寞的她,也太需要一份陪伴融化生命的冷寂。

而陆小曼对翁瑞午提出的两点要求,即:不允许他离婚,两人也不正式结婚。

这样的做法,也多少是出于破坏别人家庭的愧疚和赎罪之心吧。

在陆小曼和翁瑞午正式同居后,好友胡适曾写信:离开他,以后你的开销我来负责…

但陆小曼拒绝了,聪慧的她又怎敢做这一场豪赌,更别提是要依托“怕老婆出了名”的胡适。

陆小曼选择翁瑞午,是情理之中,或许更是无奈之举。


【翁瑞午的付出:为她下厨做饭,抛妻弃子,只为博美人一笑】

陆小曼接受了翁瑞午的供养,从此两人正式同居。

但她不让对方抛妻弃子,更不为自己谋求个“太太”的名分,这看似体贴的举动,翁家儿女又作何感想呢?

陆小曼忘记了:她离不开翁瑞午的照顾,而翁家原配和儿女更离不开翁瑞午。

为了平衡家庭与“外室”的关系,翁瑞午一面负责妻子儿女的生活支出,一面又和陆小曼相濡以沫的过日子;即便翁瑞午家底丰厚,但因为陆小曼花费不菲,家国愈加动荡不安,到最后,翁瑞午也要靠变卖字画度日。

翁瑞午对陆小曼是极其的体贴,他懂生活、讲情趣,还会融雪煮茶,下厨做饭。

她不开心时,他便讲笑话讨她开心,她眉头紧锁时,他亦唱戏逗她取乐。

除此之外,翁瑞午还供养着陆小曼的外甥,以及专门伺候陆小曼的厨师和佣人。

《春申旧闻》中说:“现代青年以为志摩是情圣,其实我以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做徐志摩,只要敢于表白、表达和争取,便是追求所谓的爱情了。做翁瑞午,却要内敛,爱、情、思,全部放到心底最深处,只做不说。他愿意为陆小曼摘下悬崖峭壁上那朵最美的花,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愿意为陆小曼倾尽家产,只要她能减少病痛,笑逐颜开。

可以说:在陆小曼面前,翁瑞午彻底做到了“无我”,妻儿、家产都不及她的一颦一笑。

所以,为了驱散陆小曼的孤独和不安,翁瑞午还曾把四女儿翁重光过继给她。

陆小曼没有孩子,却也真心喜欢这个懂事可爱的“女儿”,她千挑万选买来好看的床和睡衣,买来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但翁重光没有在这个新家待到一星期,便悄悄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因为翁重光不能接受陆小曼半夜不睡,天亮不起,更无法接受她挥霍无度,整日吞云吐雾。

翁瑞午对陆小曼有多深情,就对妻子儿女有多么薄情;因此两人的感情,从来不被翁家儿女接受和容纳。

翁太太五十二岁去世时,大女儿翁香光冲到陆小曼家,对父亲气呼呼质问道:

“你为什么不早点与母亲离婚?如果早离婚的话,她还可以找个好人,过上几年舒心的日子!”

说完,又对陆小曼喊道:

“你为什么抓住我父亲不放?为什么!”

但即便如此,翁瑞午也没有放弃过迎娶陆小曼的想法。

1952年,翁瑞午问他的女儿们:

“你们的母亲已经去世,你们也不要太难过,就让陆小曼来当你们的母亲,好吗?”

几个女儿不明确态度,或低头不语,或表示要考虑几日;陆小曼写信给翁瑞午的长子,远在美国的对方直接回信称:不想知道家中的事。

这样沉默的反对,只能让翁瑞午和陆小曼的结婚想法作罢。

至此,陆小曼再不许翁瑞午提有关结婚的事情,两人就这样无名无分同居了30年。

虽无名分,不过陆小曼在填写表格时,“家庭成员”一项,仍会写上翁瑞午。

可以说:这么多年,陆小曼早就习惯了对方的存在,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情感上,难以独立生存的她,太需要翁瑞午带来的安稳和陪伴。

有人说:翁瑞午是迷恋陆小曼的容颜才供养着她。

可到后来她人老珠黄,萎靡不振,一口牙齿脱落得精光,他也没有放手,为她甚至变卖古董家产,最后要靠女儿从香港寄来的钱,供养陆小曼的吃穿用度,他依旧毫无怨言。

这种种体贴入微的做法,也是因为爱吧!

只是让人有些遗憾,如果爱,为何要用背叛来伤害?


【翁瑞午出轨干女儿后,陆小曼的感叹让他绝望】

自从翁瑞午走进陆小曼的生活,象征着陆小曼的孤独和困境得到缓解。

但两人终究不是正式的夫妻,纵然同居30年,但这份关系却少了约束力。

也是因此,60岁的翁瑞午后期出轨了他与陆小曼的义女,导致女孩怀孕。

这桩晚节不保的丑闻,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但即便如此,遭受背叛的陆小曼却若无其事。

她没有哭闹,也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风轻云淡的感叹:

“我哪里会吃醋呢?我对翁瑞午其实早就没有什么爱情了,我们之间只是朋友间的友情而已。”

三十多年的感情,最终被一句“只是朋友”带过!这样的答案,不知翁瑞午听闻又该作何感想。

有时候我也始终疑惑:恨不得掏心掏肺爱陆小曼的翁瑞午,为何选择了出轨呢?是风流倜傥的本性使然,还是想用这场晚节不保的出轨,去试探陆小曼待自己究竟几分真心…

如果是后者,这段相守30年的感情,也终究被一厢情愿做了笑话看!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如同陆小曼无视翁瑞午的出轨般,她也以若无其事的方式,接受着翁瑞午回归家庭;不仅如此,她还抚养了翁瑞午与义女的孩子,尽管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陆小曼却格外开心。

一生怕极了孤独和寂寞的她,终于享受了番天伦之乐的幸福,即便这个孩子,源于翁瑞午对自己的背叛,但她似乎从来不曾在乎。

翁瑞午的背叛她不在乎,翁瑞午的生死,她似乎也从来没有在乎。

1961年,翁瑞午因肺病住进中西医院。

面对前来探望的朋友们,他抱拳拱手的嘱托道:

“今后拜托大家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他至死是放心不下陆小曼的,这个让他不惜抛妻弃子、变卖万贯家财的女子。

但陆小曼对于翁瑞午的即将离去,又是如何反应呢?

据张方晦回忆:

当时去陆小曼家探望翁瑞午,此时的他已经弥留之际了,“不少陌生人都围在一个小房间里面,他躺在一张床上,眼睛瞪着,已经不能说话了。”

张方晦喊了翁瑞午一声,翁瑞午尚且能听清,转了转眼珠看了张方晦。

但陆小曼却独自坐在堂屋的藤椅中,离翁瑞午的距离是最远的,她脸上的表情异常平静。

用张方晦的话来说:“似乎并无什么永别的悲痛之色”。

她爱他吗?

也许不爱吧,从始至终她要的是陪伴和供养,要的是驱散寂寞和孤独的热闹与温暖;那些掺杂着爱恨嗔怨的感情,似乎随着徐志摩的离开已经尘封在岁月中,再也没有人能唤醒那份柔软和悸动。

又也许是爱的,只是这份爱太浅,浅到无法惊醒悲伤,它包含着依靠和感激,包含着愧疚和亲情,却始终无法生出那些缠绵的情意,写出一封浪漫的情书,讲给对方听。

她的爱,随着徐志摩的离开,便终日幽闭在潮湿的心房中,任其在往事中颓靡着,破碎着。


【放在最后的话】

徐志摩去世那年,由于徐父的阻止,陆小曼失去了出席徐志摩葬礼的资格。

在被悲痛吞噬的日夜中,她只得把自己的伤情写在文字中。

在《哭摩》中,她写道:

我一定做个你希望我能成为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只是这份改变,因为与翁瑞午的同居,几乎又延迟了30年。

直到翁瑞午去世,她才真正走出家门,靠着撰写文稿和创办画展养活自己。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想想也觉得唏嘘:早年的她,以名媛和交际花立世,晚年又以画家身份扬名;这份才华始终伴随她的生命中,只是这份醒悟来得太晚了些。

编书和画画占据了陆小曼的大部分时间,闲来无事的时候,她便静默的坐着。

有时索性提笔,把想说的话写给徐志摩听,在那些无法寄送的书信中,她回忆徐志摩生前的期望,回忆泰戈尔在他们家的故事,回忆两人相识相恋的那些点滴。

对于翁瑞午陪伴的30年时光,她似乎忘记了,也似乎不想去提。

临终时,陆小曼嘱托朋友,希望能把自己葬在徐志摩的墓旁。

但这份遗愿最终落空,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没同意,徐家人对她仍旧是恨之入骨。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时代,陆小曼的骨灰被草草埋葬在荒郊之中。

最后还是她的侄女,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为她修建了一座衣冠冢。

墓碑周围荒凉,唯有一张她年轻时候的照片,笑容灿烂,明媚如花,犹如那四月的风。

翁瑞午:抛妻弃子变卖家产,供养陆小曼30年,将死时她却冷眼旁观

生前的她是那样的张扬热烈,如今静静地在这个地方安眠,不知道她的人走过这里,会以为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墓,知道她的人走过这里,也只能感叹一下这段纠缠不休的红尘往事。

或许吧!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他的命数。

有人成就一番事业,有人绽放生命,还有人历经情劫。

纵观陆小曼的出身和才华,她本该是光鲜靓丽的、是顺遂幸福的;但她倾尽一生,似乎只是为了与爱情周旋和对抗,最终逃不过悲欢离合的宿命。

“情”这个极美的字,让她的人生充满传奇,也终究误了她本更加传奇的一生…

滚滚红尘,多少人为爱暗自伤神?

殊不知,爱情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变化多端的它,更无法担负起我们一生的安稳,只有学会自立自强,懂得释然人间的不完美,懂得珍惜陪伴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收获恬淡安然的智慧,得到命运的新生与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名媛   胡适   原配   名分   冷眼旁观   家产   儿女   孤独   女儿   感情   好友   正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