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观察|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记者 谢奀国 实习记者 刘静 报道

随着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新一季权益类基金调仓思路完整呈现,其中不乏头部基金经理仍然沉醉于“醉生梦死”,也有部分基金经理抱团新能源。今年以来,港股走势如同“过山车”,受美债利率上行影响,二季度在反垄断和行业监管等因素的打击,导致2月之前南下资金大幅流入的趋势戛然而止。

7月之后,互联网、教育股进一步遭到政策打压,资金恐慌情绪严重。面对如此处境,有一类基金处境颇为尴尬,尤其是在港股遭遇反垄断“风暴洗礼”下,腾讯、美团以及快手市值大幅缩水,更是让这类基金迷失方向。那么,作为首家登录新三板的基金公司——中邮基金近年来表现差强人意。

在公募爆款权益时代的背景下,基金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既有百亿新产品不断涌现,也有大量老产品面临清盘风险,特别是一些小基金公司的迷你产品,由于规模持续下降,所面临的清盘风险更大。作为昔日的明星基金公司—中邮基金现在遭遇如此境遇,估计只有长期持有中邮基金的基民感触最深吧。

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

2019年中邮沪港深精选发生了什么?

作为昔日中邮三驾马车,邓立新还和任泽松、许进财都曾拥有分别属于自己的权益投资工作室。但是,物是人非,现如今这三人均已不在中邮基金门下,未来谁将成为新的权益类产品领航者呢?然而,回顾中邮基金权益团队的其他基金经理都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截至2121年9月30日)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从中邮基金近10年管理规模变化看,中邮基金规模一路上升,不过,自2015年四季度末创出789.3亿元新高后,中邮基金的规模一路下行,2018年四季度规模仅剩298.75亿元,中邮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是缩水近60%。

此后,基金规模有所回升,截至2021年11月7日,中邮基金的管理规模为632.46亿元,相比于2018年四季度基金规模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否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呢?毕竟,2020年是基金大年,各路基金都发行大量的权益类产品。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截至2121年9月30日)

伴随着新审批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基金管理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邮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仅有1.02亿元,位居106位,行业排名靠后。中邮基金股票型基金不同时间段(近1年、近3年、近5年)的收益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截至2121年11月05日)

我们来看中邮基金的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截至11月5日,四只股票型基金日增长率全为负值,近一年有两只基金收益为-3%以上,而同一时期同类平均收益接近于9%。有基民质疑,权益类产品如此业绩,以后真的不敢买,还是尽量避开为好。

此外,记者发现,今年的A股市场,变得越来越极端,任何一种风格都会被演绎到极致,去年在贵州茅台的带动下,公募基金抱团消费类股票。而今年年初至今,资金又涌入新能源。正如上文提及的沪港深类基金,今年二季度由于政策影响,导致中邮沪港深精选的收益大幅萎缩。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中邮沪港深精选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邮沪港深精选混合成立于2019年3月28日,募集时规模为2.57亿份,然而,令投资者意外的是,2019年6月30日产品规模瞬间降至2212万份。2019年四季度产品规模甚至降至1000万份以内。可以说,中邮沪港深精选一直处在被清盘的边缘。

那么,为何2019年二季度会有2.37亿份被赎回?对此,有银行人士表示,

此前,很多中邮基金新基金发行的主渠道是邮储银行,也就是它的第二大股东中邮集团的关联方;但是该基金由招行托管,所以该基金可能主渠道就不在银行,而是其他的销售渠道,该渠道对中邮的长期投资能力并不认可,只是作为帮忙资金参与首募,封闭期结束就撤走了。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中邮沪港深精选

截至11月5日,中邮沪港深精选混合净值下跌0.46%,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0537元,累计净值为1.0537元。中邮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5.37%,今年以来收益-7.45%,近一月收益-3.63%,近6月以来收益-11.07%,近一年收益-5.84%,与同类平均相比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行业排名也是位居最后。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记者对比二季报持仓发现,三季报前十大持仓并未出现大的变化,前三大重仓股与二季度几乎一致,分别是华虹半导体、腾讯控股、中国铁建。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大重仓股中腾讯大幅下跌,只有中国铁建实现了上涨。而且,记者发现,该基金一二季度大幅持仓的万洲国际。

正当中邮沪港深精选混合对万洲国际配资好持仓后,6月17日,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免去“太子”万洪建执行董事等职务后,万洪建不断揭露万洲国际“内幕”。在此之前,万洪建发文指控其父万隆“将资金转移境外”“高价进口猪肉”“偷税漏税”等多宗罪状,引起轩然大波,万洲国际股价应声下跌。

由于万洲国际股价大幅回落,而到了第三季度却退出前十大,只能说明该基金在踩雷万洲国际后伤的不轻。即使是持股达4.42%的招商局港口,其股价也是大幅回落。另外,记者发现,中邮沪港深精选选择的基本是以银行证券为主的金融股、中字头国企标的。通常意义上,该类股票均属于相对稳健的品种,很难在市场上引领“进攻”。

在公募爆款权益时代,基金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既有百亿新产品不断涌现,也有大量老产品面临清盘风险,特别是一些小基金公司的“迷你”产品,在销售能力疲弱下,清盘风险更为明显。中邮基金旗下多只“迷你”基金将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wind)

相对于百亿规模基金,规模超级迷你者也不在少数, 比如由杨欢掌舵的中邮多策略四季度末规模就仅约为0.01亿元。数据显示,中邮基金旗下有多只成立满一年的基金在全年实现正收益,且利润提升的同时,份额同比却遭遇净赎回。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21年起中邮基金赎回的份额创近年来新高,可以说,随着业绩持续下滑,该基金赎回压力很大。

据中国基金相关法规,公募基金清盘的条件为: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或者份额持有人少于200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中邮基金旗下的中邮多策略、中邮沪港深精选、中邮价值优选在2020年四季度末的产品规模均不到0.30亿元。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以中邮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为例,该基金规模截至2021年9月30日为0.01亿元,基金经理为王高,这只基金成立于2014年,成立以来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仅为87.65%。中邮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去年4月份以来遭遇大规模赎回,规模在2020年10月份已经跌至低点。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

半年内中邮基金领导班子大“换血”

今年以来,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对于高管人员的变动,相较于大型基金公司来说更加频繁,中邮基金高管频繁变动,先是3月12日,中邮创业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新任谌重为副总经理。5月13日,中邮创业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孔军因任职届满离任总经理,继续担任董事,张志名为新任总经理。

此外,去年12月2日,中邮基金公告称,聘任毕劲松为公司董事长。值得关注的是,从毕劲松的个人履历来看,其与张志民均在首创证券任职。据公告显示,毕劲松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管理司保险信用合作管理处干部、首创证券总经理等职务;现担任首创证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对于高管人员的变动,相较于大型基金公司来说更加频繁,今年以来出现越来越多公募基金高管在行业内不断流动的情况。基金公司“丢帅”,无疑意味着公司在投资战略等多个层面将重新洗牌。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产品业绩,其稳定性都面临急剧挑战。

基金观察 曾遭遇两次老鼠仓事件,中邮基金多只基金面临清盘,张志名能否带领中邮基金走出困境?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据公开资料显示,孔军于2018年5月22日起任中邮创业基金副总经理,并于同年9月21日升任中邮创业基金总经理。不过,记者发现,孔军任职期间,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中邮创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427.45亿元,旗下基金数为49只,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分别为225.71亿、192.33亿元。在孔军任期内,中邮创业基金规模仅仅增长4.8%,可以说是发展过慢。

尤其是2020年的公募大年使得不少基金公司规模成倍增长,对比来看,中邮基金的规模增速并不显眼。反倒是在更换高管后,二季度基金规模出现100多亿增长。收益方面,中邮创业基金发行的混合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近三年收益率与同类平均勉强持平,近5年混合型基金收益率为同类平均的一半。

数据显示,近五年,中邮创业基金管理的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47.94%,而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92.51%,甚至远远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62.38%的涨跌幅。据记者了解,中邮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不过,建立之初已经在业内声名远扬。

据悉,正是当时中邮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凭借优秀的业绩为业界所认知。知名基金经理任泽松曾在2013年到2015年的的大牛市中表现十分抢眼,他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不仅在2013年以80%以上的业绩夺得当年业绩冠军,还在2012年12月初到2015年6月12日为期两年半的大牛市中,累计净值增长率高达705%,超过同期基金业绩第二名150多个百分点,这一表现也让其一战封神。

对于优秀人才,中邮基金非常大方。2014年10月,任泽松率先成立了任泽松投资工作室并担任总负责人职务。据当时媒体报道,工作室一成立,就拥有2名基金经理和2名研究员的高配置,并且拥有非常大的权限。当时除“公募一哥”外,任泽松和中邮基金同样成立工作室的另两位基金经理邓立新、许进财合称为“中邮三剑客”。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中邮三剑客频频踩雷导致“基金一哥”摇身一变为“踩雷王”。其管理的基金连续踩雷多只个股,包括尔康制药、乐视网和宣亚国际等。在2012年-2015年的成长股时期,其明星基金经理任泽松积极布局创业板,重仓乐视网、尔康制药等创业板股票,且持股集中度高。2014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年内涨幅为57.29%。2015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中邮核心竞争力混合全年回报率分别为106.41%、100.96%。

不过,自2017年以来,中邮基金多次踩雷,从乐视网到尔康制药,再到宣亚国际,处处可见中邮基金“身影”。叠加两起“老鼠仓”事件,使其跌落的速度加快不少。此后,随着明星基金经理流失,以及2018年总经理周克不幸辞世,中邮基金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作为昔日中邮三驾马车中的另一位——邓立新,“下场”就不怎么好了。中邮基金原投资副总监邓立新2017年陷入“老鼠仓”案件之中。据2019年11月5日,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开庭信息,邓立新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掌握了中邮核心成长、中邮核心优势标的股票名称、买卖节点等非公开信息,利用上述掌握的非公开信息,自2009年3月至案发前止,单独或伙同孙某鸿、王某一起操纵上海、北京两地的12个股票账户,先于、同期或稍晚于上述两只基金买卖相同股票。

具体涉案金额和明细如下,邓立新涉及成交金额34.7亿,非法获利5507万;孙某鸿涉及成交金额16.8亿,非法获利2927万元。公开信息显示,四只基金年均是偏股票型基金,且业绩较差。据Choice数据显示,邓立新任职以来,除了中邮风格轮动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回报为正之外,其余三只基金均是大幅亏损,业绩平平,中邮低碳配置混合自邓立新任职以来,回报率为-21.20%。

而在此之前,中邮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厉建超,在担任中邮核心优选基金经理期间,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使用其控制的“孔某”“孔某照”“冯某斌”“管某涛”等证券账户,先于中邮核心优选基金1个交易日至5个交易日、同步或者稍晚于1个交易日至2个交易日买入、卖出与中邮核心优选基金投资相同的股票,累计趋同交易金额9.147亿元,累计趋同交易获利1682.8万元。

  2015年10月29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厉建超涉案期间的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四款规定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依法判处厉建超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700万元。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6年4月1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刑事裁定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对于基金公司来讲,尽管“老鼠仓”事件对公司影响力和品牌建设能力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仅从“人性的贪婪”不足以解释基金经理缘何频繁出现“老鼠仓”事件。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高达40余名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事件,断送锦绣前程。某些基金公司多次出现“老鼠仓”事件,其风控能力难免备受基民质疑。与此同时,监管的力度和强度也在不断讨论之中。

本文由《赣商》杂志旗下新媒体·洞见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线索征集热线:185190278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基金   困境   大幅   收益   老鼠   业绩   规模   来源   记者   事件   经理   数据   公司   张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