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1985年,一位穿着破烂的老农,开口就向政府索要1100万法币,政府人员看着他手中的欠条,立马进行了审核,不久之后将欠款全额交给了他。这张欠条上面究竟写了什么,老农又是如何得到这张欠条的。

老农向政府索要欠款

1985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农来到山西政府门前,老农没有直接进去,而是一直在门口徘徊,他手里握着一张纸,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叨着。政府工作人员很快就发现了这位神情异常的老人,他们上前询问,老人家,我看你在门口转悠了很久,是有什么事要我们帮忙吗。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拿着欠条的老农

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老农突然语出惊人,他说自己是来索要欠款的,政府欠自己1100万法币。起初,工作人员并没有当真,但是老人随后拿出了一张发黄的纸张,工作人员接过这张欠条,仔细地看了起来,欠条虽然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还是依稀可见的,欠条上明明白白写着:八路军战士借走郭明阳1100万法币,并且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便还钱,欠条上面还盖着政府的红色印章。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上世纪的印章

这是一张抗日战争时期的欠条,欠款金额达到了1100万法币,面对如此高额的欠款,工作人员也不敢怠慢,赶紧把老农请了进来,老农对工作人员说,欠条上所写的郭明阳是自己的祖父,这张借条是祖父当年借给八路军战士所留下的,自己本来不想麻烦政府,但现在家里十分贫苦,自己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拮据,无奈之下才拿着欠条找了过来。

工作人员赶忙把这种情况报告给了上级,很快便找来了相关的鉴定人员,在众人的一番研究之下,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土改后农民在丈量土地

根据老农的介绍,自己名叫郭建英,其祖父就是欠条上的借款人郭明阳,在自己爷爷这一辈,自己家里的生活还是十分富裕的,爷爷郭明阳年轻的时候,凭借煤炭生意发了财,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商。但是郭明阳不同于当时一般的地主老财,郭明阳从不欺压穷人,反而总是接济当地的穷苦百姓。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原来的地主老财

在当时混乱的战争时代,大多数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郭明阳总是时不时地给老百姓一些帮助,让很多因战乱而家破人亡的百姓能够生存下去,他还经常招募穷苦青壮年到自己的矿上当长工,让这些人能够有一些微薄收入,养活自己的家庭,而且他从不克扣工人的工资,总是与长工友好相处,当地的百姓都十分感念他的恩德,称他是大善人。郭明阳最为人敬佩的事,就是在抗战时期帮助了当时的八路军战士。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为战士们筹粮

欠条背后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由于日本残酷地实行三光政策,当时整个敌后根据地的生活都十分艰难。老百姓生活拮据,与敌作战的八路军战士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长时间的战争,很多老百姓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被迫流离失所,老百姓没有地种,也就没有了粮食来源,八路军将士们也需要经常长途作战,离开根据地之后,部队的补给就成为了最大的困难。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八路军战士艰难的生活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即使生活如此艰难,很多老百姓为了帮助八路军战士,还会把自己一部分的粮食分给他们,帮助战士们打游击。我军在建军之初,就定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很多八路军战士宁可挨饿,也不要老百姓的粮食,但是老百姓还是偷偷把粮食给了士兵,希望能为抗战做一点贡献。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但总是这样也不行呀,部队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向老百姓借粮食。老百姓总是偷偷给八路军粮食,与其这样,不如给老百姓写下欠条,等到日后抗战胜利了再把欠款补上,虽然很多老百姓收到了欠条,但他们却没有想过要兑换,只是想要留个纪念,让自己的儿孙知道。

在抗战进入到尾声时,日寇即将面临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殊死一搏,日军大量征集粮食,他们对敌后战场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扫荡。八路军的一支部队行进到达了山西,这支部队因为长期奔袭作战,后勤补给早已匮乏,很多战士都不得以饿着肚子作战,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有些士兵甚至只能用树叶和草根充饥。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行进中的部队

士兵们每天吃不饱肚子,没有力气与敌兵作战,敌人的追堵又越来越厉害,在万般无奈之下,部队指战员只能向百姓筹粮。但是日军已经将多数百姓的粮食征召走了,家中也没有多少存粮,只有为数不多的种子粮了,部队虽然筹集了一些粮食,但仍旧是杯水车薪,如果一直没有粮食,这支部队可能会因为缺粮而被拖垮。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向百姓筹集粮食

就在部队十分犯愁的时候,郭阳明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知道部队现在生活十分艰苦,虽然因为日寇的打压,自己的生意也不是很好,但为了支援八路军战士,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变卖了自己家中的财物,用这些钱财购买了10车的粮食,随后他把粮食送给了八路军,郭明阳的这些粮食解决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送给战士们粮食

部队的指战员十分感激郭明阳的义举,他随机写下了欠条,把10车粮食的价格,以当时的行价兑换为了1100万法币,并承诺等抗战胜利后,一定会还清这笔欠款。郭明阳见状,连连摆手,他说道,自己这些粮食是为了支援抗战用的,请八路军同志一定要收下,不用打欠条了。但是,指战员一定要把欠条交到郭阳明手上,他表示,如果不接受欠条,那我们就不能接受这些粮食。

在多次推脱之下,郭明阳只好收下这张欠条,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找部队兑换,只是希望以后能留做纪念。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当时所写的欠条

把欠条当成纪念

这次事件之后,大家都记住了郭明阳的义举,对这位早有声名的商人也越来越敬佩。抗战胜利之后,郭家的生意也十分红火,大家都知道郭明阳品行良好,都愿意照顾郭家的生意,但是好景不长,一些同行看到郭家生意越做越大,就合伙打压他的买卖,他们通过降低价格,售卖劣质产品的方式,和郭家竞争。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为百姓分派粮食

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老百姓的生活却依然拮据,面对价格低很多的产品,百姓们也不免心动,在没有客源的情况下,郭家的生意也是步步下滑,当时很多人劝郭明阳让他把货物质量下降一点,这样可以减轻成本,降低价格,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家的生意可能还有缓机。但是,对于旁人的劝说,郭明阳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良心,他不愿意以次充好,把劣质的产品卖出去,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同行的刻意打压之下,郭家的生意也越来越惨淡。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抗战时期的民兵战士

等到了郭建英父亲这一辈,祖上的富裕早已过去,因为常年的亏损,家中已经负债累累,郭建英父亲不得已变卖了祖上的家产,来还清债款,他将余下的钱财分给了仆人,自己带着仅剩的一点钱,在乡下盖了一间房子,一家人开始以务农为生。

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当年的那位八路军指战员就牺牲在了战场上,这张欠条也没来得及兑现。不久之后,郭明阳也因为身体不支倒了下来,在这位老人临死之际,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了身边,把这张欠条的事讲了出来,他告诉儿子,不要拿着这张欠条去找政府,当年自己帮助八路军也是为了抗战,这张欠条就当做一份纪念,让子孙好好珍藏,让后代记住这段历史,也记住那些为抗战牺牲的战士。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部队进行抗战动员

郭明阳去世后,郭建英的父亲就一直保存着这张欠条,他也遵循了父亲当初的遗志,没有去找政府兑现,虽然郭家已经逐渐衰败,自己也从之前的富少爷,到现在只能靠务农为生,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把欠条拿出了。幼年时代的郭建英很难理解父亲的做法,家里生活十分不易,为什么不拿出欠条来,让政府给自己家里一些帮助,但长大之后,他慢慢懂了其中的道理。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进行阻击的八路军战士

父亲在临终之前,把这张欠条交给了儿子,他嘱咐郭建英,虽然现在家里生活很难,但我们不应该麻烦政府,这张欠条是我们郭家的一份纪念,我们要永远留着它,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也不要忘记你爷爷的义举。郭建英听从了父亲的嘱咐,他把这份欠条妥善保管了起来,让它当成一种纪念,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不准踩踏的标语

政府兑现“承诺”

但老天似乎要被这样的家庭再一次摧残,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郭建英的妻子不幸患了重病,郭家因为多次衰败,光景早已不复从前,郭建英也没有自己爷爷的那份经商能力,一直生活得十分艰苦,面对妻子的重病,家里的积蓄几乎被掏空了,本来已经困难的家庭,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妻子的病情还依旧需要费用,在这样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郭建英想到了之前的那张欠条。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新中国的土改法

拿起欠条,郭建英的内心是十分纠结的,父亲的遗嘱还在自己的耳边想起,如果自己去找政府,自己的爷爷泉下有知,该会怎么想,而且这份欠条时间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了,当时签名的人早已经离去,这张泛黄破旧的纸张是否还有法律效用。但是看着床边躺着的妻子,郭建英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穷苦的百姓

郭建英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政府门口,但是在进入之前,心里又患起了嘀咕,他一直在门口犹豫徘徊,向里面打量着情况,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政府工作人员热情招待了郭建英,经过鉴定人员的审核,他们找到了借条上的盖章,并经过验证,确实是当时的印章,而且关于当年签字的指战员情况,政府也进行了了解,经过知情人员的回答,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张欠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整理麦子的老农

证明了欠条的真实性,接下来就是该如何解决这一事情。当年为了抗战,很多百姓都将粮食捐给了部队,为了日后进行补偿,政府也都留下了欠条。对于百姓的帮助,政府也是十分感激的,这些欠款是肯定会归还的。但是,这笔钱该怎么算呢,根据当时的行情,10车粮食被兑换成了1100万法币,但是法币经过多次贬值,价格也不如从前,而且现在法币已经被废除,如何结算成人民币呢。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上世纪的民宅

法币是之前国民政府时期发行的,但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政府大量滥发货币,法币出现了严重贬值,到1948年,法币崩溃时,其物价已经上涨了3492万倍,所以用法币来衡量现在的价格是十分困难的,最后在政府人员的多方协商之下,决定以现有粮食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来进行结算,最终政府交给了郭建英8万元人民币。

在80年代,普遍工资几十元的情况下,8万元的人民币在当时是一笔巨款,郭建英十分感激政府,时隔几十年,政府依旧记得自己爷爷的功绩,愿意兑现这笔欠条,这让郭建英更加明白,我们现在的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会欺骗和无视老百姓。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民国时期使用的纸币

对于郭建英来说,他本身并不希望向政府兑现欠条,因为爷爷和父亲都嘱托自己,不要随便使用这张欠条,应该把它当做一份纪念品,让他在自己的手中传承下去,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了解过去的事情。谁想到,这个家族的纪念最终还是被自己给兑换出去了,老人对于这件事非常痛心。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上世纪的硬币

但是老人的选择也是逼不得已的事,他希望把这张欠条传承出去,可是妻子的生命更加重要,而且,这张欠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自己一个家的纪念,如果交给政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样的故事,了解当时艰难的抗战岁月,不是更有意义吗。

在政府了解到郭建英家庭情况之后,把他病重的妻子送进了医院,接受治疗。因为之前郭建英的爷爷帮助过部队,当地政府还专门优待了郭家,郭建英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很好的安排,老人平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政府也会派人帮助他处理。在政府的帮助下,之前生活艰苦的一家人,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政府人员拜访老人

军民鱼水情

其实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政府就针对之前借粮所产生的欠条进行赔付,百姓只要拿出盖有红章的欠条,政府就会如实进行兑现。但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拿出自己家里的欠条,找政府进行兑换。在战争时期,人民都是心甘情愿地帮助政府,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部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终究能过上好日子。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解放军部队

回首再看这一张张欠条,它们就像郭明阳老人所说的一样,是一份纪念品。它纪念了之前的那份历史,纪念了那段“军民同亲”的过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勇敢无畏的少年,扛起了肩上的长枪,在党的信念下,为了一个理想的未来战斗,他们参加的军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这只军队不同于过去的旧式军队,他们有着铁一般的纪律,行军过程中不允许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要求已经刻在了士兵的心里。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提着长枪的战士

部队战士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骚扰群众,他们不愿意损害群众的利益,他们愿意为了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献出年轻的生命,部队严格的作风最终感染了群众,他们相信这支部队,也相信领导这支部队的中国共产党。他们可以无私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战场,在残酷的战争岁月,在每个人都艰难生活的情况下,百姓愿意无偿地捐助粮食,即使可能会被敌人发现,他们也愿意偷偷的帮助中国共产党。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小车推车的胜利

人民的幸福离不开党,党的成功也离不开民众。

有人说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的胜利”,其实三大战役都是人民的胜利,三大战役中,我国动用的民工达到了880万余次,担架使用数量达到36万余副,大小车辆达到了141万辆,牲畜使用260余万头,粮食达到了4.25亿公斤……而且部队弹药和粮食的供应,很多都来自人民群众夜以继日地运送。运输的小车上,装着送给前线战士的大米和白面,但是民工们却吃着高梁和咸菜。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躺在街头的战士们

百姓愿意支持这支人民的军队,是因为军队钢铁的纪律,在1949年5月,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后,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入城之后的十二条纪律,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了这项规定,在经过连续数天的战争中,很多战士都累得倒下了,但是纪律规定不允许进入民居,士兵们在蒙蒙细雨中入睡了,宋庆龄女士看到这一幕,感慨道“国民党军队在也回不来了”。当时一位来华地记者拍下了这个画面,他赞叹地说道:“解放军真是一个伟大的部队,这样的举动这样的纪律让人心生敬佩”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宋庆龄女士

生在这样的华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庆幸。在战争年代,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军民鱼水情,在和平年代,每当我们国家遇到大灾时,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团结。1976年的唐山地震、1998年的江南洪水、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长江雪灾、到现在最近的新冠疫情爆发,每次在灾难面前,我们都能看到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身影,看到灾难背后,那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华夏儿女。

1985年,山西老农拿一张烂纸索要1100万,核实后政府立即全额兑现

为了救援灾区,全国范围内的14亿群众都动员了起来,大家为灾区捐款捐粮,奉献自己一份力量,一些人士甚至亲赴前线,与解放军一起帮助受灾情影响的民众。大灾来临之际,挡在我们前面的是战士,但在战士背后默默付出的是民众。

老农找上政府,在查实之后,政府把欠款还给了他,我们看到的是政府的担当与使命,当我们了解到欠款背后的故事时,我们看到的是战争年代,为抗战伸出援手的爱国商人。一张小小的欠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意义却十分巨大,它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军民同亲的年代,我们要感谢那个时代为了信念而战斗的勇士们,也要感谢战士背后,那些为了革命而奉献的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老农   法币   政府   欠条   欠款   山西   全额   老百姓   粮食   战士   部队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