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山——九皋山


历史文化名山——九皋山

九皋山,位于嵩县陆浑水库北侧。山势崔嵬,风光旖旎,南、北、西三面悬崖峭壁,遥望状似翩飞云鹤。相传,远古时期,此地为“五洋江”,大禹治水凿开龙门,放出五洋江水,水落山高,露出36平方公里皋地。因皋地四周有滕、红、秀、黄、苍、青、黑、乌、白“九龙”守卫主峰,故名“九皋”。

《诗经•小雅》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说的便是此山。传说古时九皋山坳里住下一户花姓人家,膝下一子,名叫花树郎,年方19岁,娶妻梅花,如花似玉,小日子甜美舒心。梅花有一大姐柳枝,为人刻薄,心存嫉妒,一心想拆散妹妹的好姻缘取而代之。一天,她趁妹妹住娘家时,骗妹到伊河洗澡,乘妹不备,推于水中溺死,遂换取妹妹衣服,扮成妹妹模样,来到花家冒充梅花,因其刁钻蛮横,日久被花家看出破绽。花郎心中郁闷,遂牵马来到伊河滩上放牧散心。少顷,从白云缝中飘来一只白鹤,在花郎面前盘来绕去,哀哀啼鸣,不肯离去。花郎认定这必是爱妻梅花,便伸手扶白鹤于肩上。那白鹤伸出长颈,温柔地缠住花郎脖颈,鲜红的丹顶贴在花郎颊上,双翅括住花郎飞入云端,化为一对白鹤,栖居九皋山巅,相向而鸣。后经千秋万代,衍生满山鹤群,群鹤同鸣,声闻于天,音扬于地,为青青九皋,碧碧伊水增添了优美的琴弦,这便是“九皋鹤鸣”的来历。“鹤鸣九皋”成了嵩县八大景之一。

历史文化名山——九皋山


九皋山林木茂密,峭壁险峻,历为中原道教名山,山崖丛林间掩藏有七十二洞府,洞洞有奇观,洞洞有传说,成为“玉帝封神”、“祖师修炼”、“群龙聚首”、 “天师驱魔”、“老君炼丹”、“刘秀避难”之圣地。

其山顶祖师庙,为周朝所建。相传,商朝纣王之子殷蛟因不满父王的荒淫无度,私自逃出宫院,游历了千山万水,唯对九皋风光情有独钟。他在山上搭起草庵,苦心修炼,祈求上天惩罚罪人,降福黎民,玉帝念其心系百姓,便封他为“九皋祖师”,后人在山顶建“祖师庙”予以怀念。

到了唐朝初年,大将尉迟敬德率众在此扩庙为观,名鹤鸣观。诗仙李白曾登山游览,还应观主之邀,奋笔题匾“鹤鸣宝观”。此匾现保存于山顶庙中。鹤鸣观经历代修复,共有大殿、廊房、拜殿、三门等30余间,均为青砖琉璃瓦、巨木梁柱,飞檐桃角,雕梁画栋,龙凤大脊,气势雄伟。殿前松柏参天,庄严肃穆。山巅有“龙井”三眼,据古《嵩县志》载:北宋程夫子云:“九皋山巅有三池,相距各数武,水分黄、白、黑三色,冬夏不涸”。 后因时世变迁,风剥雨蚀,几遭战乱兵燹,庙宇被毁,只剩残碑断垣。1986 年,嵩县人民政府公布九皐山古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陶村林场筹资28万元,九皋老年协会捐资5000余元,在山顶原址重修鹤鸣观,9月峻工。

重修的鹤鸣观,座西朝东,数棵双人合抱之古榆枝繁叶茂,将庙宇遮掩在荫翳里。庙前台阶两侧竖重修石碑2幢。台阶11层,宽3米,高4米余,青石条垒成,两边饰青石栏杆。祖师殿为二梁起架,面阔二丈五尺,进深一丈六尺,檐宽三尺。左右廊坊对称,面阔二丈二尺,进深一丈五尺。正面涂红墙,4根红油柱子,圆鼓柱础,四抹六门二开透花门,上半部为棂子窗,下半部为浮雕图案。台阶,门槛皆为青石錾就。房坡为黄色双层差扣琉璃瓦。房脊正中为二龙戏珠,两头为卷尾龙吻,脊上镶海狮、倒扎鱼等吉祥物饰。红墙黄瓦,飞檐桃角,雕梁画栋,龙凤飞腾,两房坡铁链锁系四短人,建筑古朴,别具一格。正殿门柱刻楹联“道祖修行鹤鸣山,神通广大闻天下”。殿内八卦置座,五行木天花板封顶,雕梁画栋。殿内塑祖师坐像,头戴平天冠,身穿黄龙袍,怀抱宝剑,足蹬龟蛇。左右廊坊内塑四大将官,各殿塑像神采奕奕,惟妙逼真。庙前20米处,另建有砖木瓦房7间,路北5间为龙王庙,内供龙王塑像5尊。路南2间为奶奶庙,内塑奶奶像3尊。

九皋山峰顶平坦开阔,如今山坡植满果树,春来花红香浓,秋天果实累累。

鹤鸣观因鹤鸣九皋而名,九皋山更以漫野圣境而秀而奇而神秘,每一处圣境,都充满传奇色彩。

从鹤鸣观之东沿山径盘旋而下20米,南面悬崖上有一石洞,名“白虎洞”,深6米,宽6米,高2米。传说为太上老君差追白虎日夜看守炼丹庐,为白虎所居。

其西边一洞曰“九龙洞”,是九龙聚首之洞,洞西角石壁上天然形成九龙图状,盘旋飞腾,形象逼真。据传,这九龙为神龙偷下天庭与狮、虎、豺等灵兽同居所生,因而神态各异,内供九龙圣母神像,端坐洞中央一米高莲花台上。

紧挨九龙洞有一“老君洞”, 洞深8米,宽3米,高2米,前3米洞大如屋,内供太上老君。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修行炼丹,其弟子徐甲、碧云童子骑麟跨鹤随同前来,隐居于此,苦行修道炼丹。此洞神奇怪异,洞内洞外气温迥羿,洞外寒气逼人,洞内和暖如春。

老君洞南侧一银洞,人称“无底洞”。相传,西汉末王莽撵刘秀, 40万大军团团围困九皋山,刘秀无路可逃,惶惶间,鹤鸣观老道指点他,“入此洞,出南阳”。刘秀依言而行,突出重围,继而发展壮大。

老君洞北有“水帘洞”,洞中山泉哗哗,汇成无数溪流,形成大大小小飞瀑,低处水溅如珠,高处悬帘天庭。真乃:洞中有泉,泉流有声,洞内泉清如镜,洞外树绿花红,人站洞口,如在画中。

历史文化名山——九皋山

“水帘洞”隔壁是“白云洞”。相传为白蛇当初修炼之地。远眺可见洞内雾气腾腾,股股白色云雾溢出洞口,犹如飘絮,随风飘移,缠绕山腰,覆盖山峰,升天成云。真乃:“薄雾蒙翠峰,碧纱罩玉容,闺秀初想见,难舍春恋情”。

与“白云洞”翅首相望的是“黑龙洞”,传说为青蛇修炼之地。此洞一经乌云笼罩,必有倾天暴雨,危害人民,白蛇见此甚怒,与青蛇追斗,赶至峨嵋山,后收之为徒,拜为姐妹。为此,当地流传民谚:“白云洞白云飘,清风细雨润禾苗;黑云洞黑云罩,狂风暴雨必来到”。

山北悬崖上有“蝙蝠洞”,古时,栖聚着成千上万的白蝙蝠。据《嵩县志》载:北宋大理学家程明道先生云:“九皋山巅悬崖石洞中,白蝙蝠大如鸭。万千齐飞,状若白云。”白蝙蝠到处捕食昆虫,附近田禾不受虫害,年年丰收,群众称之为“九皋农福”。白蝙蝠粪便在洞中经数年化学变化,成了价值连成的名贵中草药“白夜明砂”,味辛性寒,消积活血,壮胆明目,有药到病除之神灵。当年太上老君以此药浸泡于泉水中长期饮用,活到150多岁,眼不花耳不聋。

除众多洞穴外,山上还有许多传说景点:祖师殿北面一坡,名“落日坡”,相传为后羿射落九日之地。落日坡有一片断崖,名“断肠崖”,传说为嫦娥偷吃后羿仙丹,私奔月宫,后羿追至此地,不见踪影,怒而箭射九皋,致使九皋山北坡塌陷,形成断崖。

山西崖畔有一巨大石柱,名“拴船桩”,传说是大禹治水拴船之处。大禹凿开龙门,放出五洋江,紧接着又劈开陆浑、崖口,出了洪水,获得土地,使人民安居乐业。至今,九皋山附近群众耕地仍可掘出贝壳,螺壳之物,即当年 “五洋江”凭证。

九皋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以洛阳为政治、经济中心的时代,沿伊河而上、穿车村孙店、越南阳、走衷樊,而至南方往来的必经之路。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楚子(楚国王)伐陆浑之戎。《左传》中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即九皋山下。明朝末年李自成屯兵九皋山,官军将领汤九州带三千人马,四面夹击、围歼义军。闯王佯败,诱使汤九州进入山谷,四路伏兵,乱箭齐发,杀声震天,汤军全军覆没。汤九州暴尸荒野,九皋乡绅将其葬于九皋洼口的南坪。

九皐山不仅是风光名山,历史名山,道教名山,更是文化名山。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游览,留下千古绝唱。仅李白就为九皐山留下多篇墨宝。

李白在《霜隼下晴皋》一诗中,通过描写严霜季节九皋之鹤冲天而起,翱翔苍穹的神态,赞美九皋之鹤不畏严寒,搏击长空的英勇气概:

九皋霜气动,翔隼下初晴。

风动闲云卷,星驰白草平。

棱棱方厉疾,肃肃自纵横。

掠地秋毫迥,投身逸翮轻。

高墉全失影,逐雀作飞声。

薄暮寒郊外,悠悠万里晴。


唐代曾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观察使的李德裕,在《西岭望鸣皋山》一诗中写道:

高秋对凉夜,四望何萧瑟。

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唐开元年间进士、洛阳人祖咏在《望鸣皋白云寄洛阳卢主薄》中,形容九皋山: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日照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翁坎殊未己,峻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清嶂。

远映林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清代嵩县著名诗人陈相如,在《九皋山》中吟道:

五岳既峙,乃作皋山。鸾翘凤翥,虎距龙盘。豁岈万壑,崔嵬千峦。伏牛八百,东缀西联。嵚崟载云,岝蓉巑岏,元化溟涬,气象万千。连襟二室,萦带三川。东弛汝海,西眺秦关。陆浑拱持,伊水弯环。城邑隐隐,如豆如丸。琼宫玉刹,画宇雕栏。罗城旋绕,飞翠流丹。朝聚青霭,夕霏紫烟。梦月桂镜,松风鸣弦。琪花瑞草,怪石灵泉。白鸥黄鹄,绿罴元猿。飞走葱郁,充盈其间,庶类蕃朊,室藏兴焉。南面正位,穆穆闲闲。宜风宜雅,岿乎儒冠。诞峰岐嶷,甄毓豪贤。侧转向北,赳赳桓桓。勃如改容,怒挥戈铤。棱威崭峭,猛将登坛。允兹灵地,实维洞天。云笙月管,会集群仙。群仙戾止,羽衣蹁跹。驾鹤来游,和鸣其巅。我欲从之,坌息追攀,永谢尘埃,上世盘旋。

还有唐时白居易的《秋游》、黄甫冉的《远山》、钱起的《遇鸣皋隐者》;宋代程颢的《秋月》、邵雍的《和晚秋》;清代陈相如的《九皋山诗集》等,都是描写九皋山的名篇,给九皋山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山——九皋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名山   嵩县   老君   水帘洞   后羿   太上老君   山巅   白鹤   祖师   蝙蝠   历史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