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常出现后援补给跟不上的情况。这个时候有些部队就会向附近的百姓“借粮”、“借钱”,用以部队的补给。

当然,纪律严明的我军部队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出此下策。当地百姓看到这些在前线厮杀的战士们,竟然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自发组织起来把粮食送到八路军根据地。

军民一心的鱼水情让战士们倍感温暖,但部队是纪律严明的地方,于是无奈之下,我军只好给这些百姓打欠条,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一定悉数奉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开展了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兑换欠条行动。不过很多手里有欠条的老百姓,只是把这张欠条当成一份纪念,并没有去把他们兑换。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山西老农上门“讨债”

80年代,在山西当地政府门前,一位打扮朴实的老农不停地徘徊,犹豫再三终于向工作人员张开了口:

“这张欠条,现在还作数吗?”

工作人员从老农的手里接过了一张皱巴巴,已经泛黄的纸。展开来看,纸上用蝇头小楷记录着当年借款借粮的情况,上边还有八路军的签名和部队印章。

再看这位老农老实巴交,从衣着看来必定非常拮据,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骗子。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兑换过几次欠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欠条没有兑换,工作人员赶紧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上级。

可这张欠条显然已经“过期”了几十年,那么这位老农的欠条最后兑换了没有?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借据(非本文所有)

八路军借粮

这位山西老农叫郭建英,这张欠条的真正主人也不是他,而是他的爷爷。说起这张欠条,还要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说起。

我国连年战争,本身就不富裕的国家,因为战火纷飞变得更加羸弱。有一次我军部队行军来到了山西,经历过长途跋涉以后,军中的军用物资已经不多,尤其是粮食。

就算战士们“省吃俭用”,这些粮食也撑不了几天。连饭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打仗呢?无奈之下,我军部队首长只好向老百姓借粮,以解燃眉之急。

可当时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富裕,连年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每年的庄稼收成本也大大锐减,加上日军扫荡,家里的积蓄也不多,粮食更是捉襟见肘。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借粮旧照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老百姓还是尽可能将自己家的粮食送到了部队,希望为中国的抗战尽一份绵薄之力。然而,这些粮食仍然不够战士们维持几天。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郭姓的煤老板出现在了部队。

山西煤老板解难题

这位煤老板就是郭建英的爷爷郭老爷。时至今日,煤老板是“暴发户”的代名词,在战争爆发之前,郭老爷家里确实非常富裕,家境殷实。但正是因为连年战争,郭家产业也一落千丈,经济能力大不如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郭老爷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积蓄”。他本可以用这些存粮和钱财安度晚年,虽然不是锦衣玉食,但好歹一家人也不至于太难。

可是听到八路军公开借粮的消息,郭老爷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家里的许多财产进行了变卖,还将家里的粮食悉数都拿了出来,最终兑换了1100万法币,把钱和粮食都给八路军送了过去。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法币指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国流通的一种货币名称

看到郭老爷的慷慨之举,我军部队领导非常感动,再三向郭老爷表示感谢,还要打欠条,并且承诺在战争胜利以后一定会悉数还给郭老爷。

郭老爷说什么也不让打欠条,他说:“你们八路军为我们老百姓打天下,做的都是惩恶扬善的事儿,一点粮食和钱,我怎么能问你们要欠条呢。”

我军领导深感军民一心的鱼水情,内心一股暖流涌了上来。但纪律就是纪律,最后军领导还是给郭老爷子打了欠条。不过和当时所有的欠条一样,欠条没有具体的还款日期。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传家宝的欠条

正所谓“好人有好报”,虽然时逢乱世,但因为郭家上上下下都是仗义疏财、为人谦和的人,所以在当地的信誉非常好,因此郭家的生意在当时也非常红火。

没过多久,郭老爷借出去的这笔钱就很快被他赚了回来。加上他家的货物物美价廉,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生意也越做越大。

可郭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就越被其他同行眼热,于是就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价,把这些便宜货卖给老百姓。老百姓也分不清商品质量的好坏,当然捡着便宜的买。却不知道这些便宜货实际上利润更高,产品质量特别差。

其实郭老爷完全可以这样做,但他觉得这样做违背自己的原则。就这样,郭家的生意慢慢没落了下去,郭家的日子也从当地有名的富户,成了普通的农民。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旧社会农民

这样的结局,郭老爷并没有怨恨谁,而是过着知足的日子。然而由于连年的劳累,郭老爷在破产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弥留之际,把八路军给自己的欠条当成了传家宝交给了儿子,也就是郭建英的父亲:

“我把这张欠条交给你,不是为了让你去讨债。而是想告诉你,咱们老郭家也是曾经为国家效过力的‘人物’。除非到了万不得已,这张欠条千万不要用。”

郭建英的父亲接过这张欠条,感觉沉甸甸的,他也按照父亲的嘱咐,一直将这张欠条好好保存了起来。就连建国后政府公开兑换欠条,他都没有把这张欠条拿出来。

再后来,郭建英又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这张欠条。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借条

家中突逢变故

郭建英从父亲的手中接到这张欠条以后,也是想着能够把它当成传家宝,传给自己的儿子。毕竟这张欠条是郭家和八路军军民一心的鱼水情见证,也是激励后代们努力上进的最好榜样。

然而没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郭建英的妻子却突然染上了重病。

郭建英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妻子生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背上了一屁股的债,可妻子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为了救妻子,郭建英无奈之下,只好把这张欠条拿了出来。

其实郭建英本人是非常“不好意思”的,毕竟这份传家宝传到了自己的手里,就被自己这么用了,实在是无颜面对先祖。

当然,郭建英本人还有其他方面的顾虑,那就是这张欠条还有法律效力吗?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张欠条还具不具有法律效力?当年的见证人还在不在?有没有谁能证明这张欠条的真实性?

怀揣着这些疑问,郭建英来到了当地的政府门前。他好几次鼓足勇气,但始终没有张开嘴。

看到一直在政府门前徘徊的郭建英,政府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了他,经过询问后发现,郭建英竟然是来“讨债的”,而且数目也不低,高达1100万法币。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了这件事,上级领导也非常重视。但很快大家也陷入了一个难题,如何证明这张欠条的真实性?

政府根据欠条上留下的团长名字,找到了这支部队的相关资料,却发现团长早已经离世很多年。借款人和被借款人双双都已经离世,只剩下一张泛黄的欠条,是真是假如何说得清?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可是工作人员看到郭建英老实巴交的农民模样,了解了这张欠条背后的故事,觉得郭建英应该不可能撒谎。而且当年如果不是郭建英的祖父仗义疏财,给我军送来了救命粮,会对当时的山西战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还不知道。

工作人员紧紧握着郭建英的手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到人,证明这张欠条!”

最后,经过几方查找,终于找到了当年事情的证明人,证明了这张欠条的真实性。根据这么多年的通货膨胀和货币兑换,最终政府兑换给了郭建英8万元。

考虑到郭建英妻子的情况,当地政府还把郭建英的妻子安排在了当地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

80年代,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怎么处理?

我军当年使用过的各类欠条

编后语: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并没有拿着欠条去要求兑换,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日后考虑,而是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打算要回报。收下这份欠条,只是为了让战士们能够安心。

他们宁愿缩衣节食,要把物资送到前线,让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冲锋在前。对于这些人我们始终心怀感激,因为他们的善举,才在那样困难的年代,为战士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所以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军民一心,才能共创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老农   欠条   山西   传家宝   政府   我军   老爷   老百姓   粮食   部队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