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是历史的必然,看他怎样一步步走向死亡的?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喻为“汉初三杰”、“兵家四圣”,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就是这样一个拥有盖世奇功之人,最后被吕后萧何所诱杀,惨死宫中,灭三族。

韩信的死,有其必然性,他有义士气质,大将风度,但可惜的是,这位大将军在政治上却是幼稚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步步让他成为必死之人。

韩信之死是历史的必然,看他怎样一步步走向死亡的?

一、三次让刘邦对其越来越有看法

1.攻打齐国

彭城大战之后,刘邦派遣韩信进入河东,韩信引兵渡河,声东击西,顺利平定魏地,又马不停蹄继续引兵北上,攻占代地,大破赵军,顺利将赵地也收入囊中。

此时的刘邦,在和项羽的成皋战役中,一直陷入长久的消耗战,汉军惨遭溃败,退至小修武,夺取韩信帐下的军队,下令让韩信统领赵地兵马攻打齐国。

其实,刘邦并没有真正想让韩信攻打齐国,他派遣使者郦食其进入齐国,说服齐国投城,齐国也同意依附,放松警惕。可韩信听取身边谋士蒯彻的建议,为了争功毅然决然发动攻击。齐军毫无准备,大肆溃逃,齐王见到汉军出尔反尔,盛怒之下把谋士郦食其烹杀了。

2.求封齐王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韩信来信借局势要挟刘邦封他为假齐王。此时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击败,他立即火冒三丈,当着韩信派来使者的面就准备破口大骂。这时,张良和陈平悄悄地提醒刘邦,他反应过来马上接口道:“我是生气,生气的是韩信明明可以做真齐王,为什么要做个暂时代理的?我就封韩信做真齐王!”

这件事情成为刘邦韩信关系的分水岭。

3.加封土地

项羽与刘邦鸿沟议和后,项羽撤退,刘邦去追,双方在固陵开战,刘邦的二十万大军,居然打不过项羽十万军队,还被项羽重重包围。这时刘邦请求韩信前来助战,可是这一次韩信根本就没理他,让刘邦猜不透他的意图。最后还是张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韩信这是封了齐王,还想扩大封地。刘邦赶紧扩大了韩信的地盘,然后韩信就带着军队杀了过来,帮助刘邦解了围。

这一次,当张良说出韩信的意图之后,刘邦没有破口大骂,证明韩信在刘邦心里彻底没有地位,刘邦对他的不信任为他日后之死埋下了伏笔。

韩信之死是历史的必然,看他怎样一步步走向死亡的?

二、韩信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韩信功高盖主,这叫携不赏之功,带震主之威,处臣子之位。这个人是有志向的,志向就是因公封王,他既没有项羽的称霸之志,也没有刘邦的称帝之心,他只想当一个因功封赏的诸侯王。

1.依赖性人格

韩信是一个具有严重依赖性人格的人,他对刘邦怀有幻想,他认为自己功劳大,觉得我这么大的功劳,主上还会伤害我吗?况且我也没有什么错。他本身是个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之人,这是他对人的一种态度,他也认为别人也是知恩图报之人,没有预见到自己功高的潜在危险。

2.市井之心

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不懂得处于全局权衡利弊,与人抢功、邀功,这些行为对于刘邦来说并不会给他加分,他总是希望刘邦能够用君子之心,厚待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些行为正在给自己挖掘陷阱。

3.无政治头脑

韩信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第一不懂得适时而退,统一后韩信应该就应该退王爵,上交兵权,做个富有的平民,他不懂得开国之君和功臣的关系是,打天下情同手足,共天下视为心患。不懂得被认谋反不一定要有谋反的证据,只要有谋反的能力,就可以被认定为谋反。他不知道皇帝杀功臣不关系到个人恩怨,只关系到江山的存亡。

韩信之死是历史的必然,看他怎样一步步走向死亡的?

三、吕后的政治考虑

当刘邦到了“日薄西山”之时,为了保住自己儿子刘盈未来的皇帝宝座,就必须震慑住那些和刘邦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开国功臣,而且必须要挑最厉害的收拾,只有这样“杀一儆百”,才会保住她和儿子刘盈的未来,所以功劳最大还不知韬光隐晦、行事张扬的韩信成为她下手的对象。其后彭越被杀,英布被逼谋反,最后也被杀,吕后终于除了汉初三大名将韩信、彭越和英布,所以,韩信之死有其历史必然性,是非死不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项羽   汉军   兵权   知恩图报   齐国   谋士   必然性   刘邦   功劳   军队   走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