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封建时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虽有其局限性,但恰恰是王位传承最好的安排,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封建时代的历史已经实验了各种王位继承模式,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父死子继,还有过兄终弟及、退位让贤、公平竞争和秘密储君制度等等等等。但综合来看,后边任何一种继承模式的弊端都比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要大。

第一种,退位让贤,可让出去后不一定是贤能继位

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大禹治水以后舜主动让位给他,于是大禹在任期结束之后也想把位置让给贤能之人。可他的儿子姒启不干,厚着脸皮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而那个被大禹视作接班人的贤能之人,只留下了名字“益”就淹没于历史之中。

当然,真要细究“益”也不是大禹最为心仪的继承人,那个人叫皋陶。可这个人因为早早病逝,更是不为人知。鉴于大禹儿子启的上位手段,我们都有理由怀疑,皋陶之死到底是不是和他有关。

而出土的竹书纪年更是再一次颠覆大家以往的认知,《史记》记载下的传统美德,尧舜禹上位的背后,竟都是前任君主的抱憾离世。

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也有让出去的,比如燕国的燕王哙即位后看到相国子之聪明能干,就把燕王的位置让给了子之。可接下来就是国内公子派的不服和齐国的趁火打劫。如果不是后来出了个乐毅,燕国恐怕要灭国。

要知道,历史记载中的子之真的是一个比较能干的人,他还名正言顺的得了燕王之位。

至此以后,禅让模式几乎消失。除了郭威、柴荣,再也没有诚心实意的禅让。有的只是王莽、曹丕、司马炎的这种权臣逼迫下的“假禅让”。

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种,外人给不了,就得各位公子各凭本事

这可以分成老君主活着和病故两种,首先是老君主还健在。

曹操的儿子中有很多厉害的人物,其中曹丕继承了他的谋,曹彰继承了他的勇,曹植继承了他的才,曹冲继承了他的智,可一说公平竞争。尤其是曹丕和曹植的这一场竞争,让曹操失去了最疼爱的小儿子曹冲。然后就是各位曹魏公子的内斗,曹植、曹彰等一众公子失了权,大权逐渐旁落,无意中让司马氏占了便宜。

曹丕虽然短命,可其他公子倘若还活着,哪里容得下司马懿放肆。但前提是,曹操不搞公子间的公平竞争,一开始就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让兄弟们断了念想好好辅佐曹丕。

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明成祖朱棣生前犹犹豫豫,在朱高煦和朱高炽之间抉择不定。而他死后无疑是给仁宗、宣宗留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好在无论是仁宗皇帝还是宣宗皇帝都还是比较有手段,巧妙地避免大明再起刀兵。

第三种,兄终弟及,这个可能是弊端最多的一种继承方式

烛影斧声,让赵匡胤丢了命,而继承他位置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兄终弟及对哥哥的生命非常有威胁。而弟弟继承后,难免也有哥哥势力的反扑,比如朱祁镇和朱祁钰。这种政权的反复更迭,伤害最大的还是大臣和民众。像肱股之臣于谦,正是死于这种政权更迭之中。

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种,满清的秘密储君制度

和公平竞争差不多,先把储君之位拟定好,藏在正大光明匾之后。看似毫无破绽,但还是出现了九子夺嫡这样的事件。真是一种讽刺。

所以说立贤,又要立哪个贤?君王的儿子都有继承权,没真正继承掌握大权之前,知道哪个是真的行,哪个是真的不行?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几千年封建历史中摸索出的最好继承方式。

不管是刘邦、刘彻,还是袁绍、刘表,只要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必然引发一场腥风血雨,轻则公子内斗,重则身死势力亡。

古人也不傻,饱受诟病的嫡长子继承制恰恰是最好的安排

真别觉得影视剧里的大臣冒死谏言君王家里事儿是多此一举,他才是真正忠君爱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长子   大禹   贤能   燕王   君主   弊端   封建   公子   古人   位置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