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如何跟孩子制定规则并有效执行,是很多爸爸妈妈都感到头疼的事情。虽然我们都知道要“温柔而坚定”,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太过“温柔”,就是太过“坚定”,导致执行规则的效果与自己的想象差之千里。

很多时候,我们执行规则会随着自己的情绪发生变化,哪天心情好了,对孩子的行为接受度会比较高,就觉得不用那么严格。

哪天心情不够好了,就觉得看孩子哪里都烦,必须要把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强迫孩子服从。

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如果没有一个长效的执行力,任何规则对孩子来说都只是父母用来暂时管束他的“栅栏”,孩子会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直到与父母爆发激烈的“权力之争”。

制定规则之前,我们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来辨别这个规则到底是自己的需求,还是基于自己、孩子和具体的事件三方面的需要。

多数情况下,规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用来约束孩子行为的一套准则,评判的标准则是由父母说了算。

每次定完了规则,我们都期盼能都起到“药到病除”的神奇作用,但常常因为父母的压制强推导致孩子的反抗,或者事物太多而无暇坚持执行,导致规则成为一句“空谈”。

实际只要我们认真想一想,这个规则是孩子希望并愿意制定的吗?如果是,那么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有没有满足接纳、理解与自主选择、自我成就等需要呢?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制定的并不是一个孩子愿意接受并执行的方案,只是一个变样的要求或者命令而已。

如果要尝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遵守与改变,可以运用4C模式。

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4C模式的内涵:

我运用这个模式,和儿子商定了平板电脑的使用规则。

C1联结情感

自从儿子学会了用平板电脑,每天放学回家就要拿着平板电脑看动画片,如果我不注意提醒,他就会没有节制地一直看下去。虽然我心里很着急,但是我也知道不能在他看得高兴的时候立马提出制定规则,那会招致他强烈的反感。

如果我态度过于强硬,反而会爆发不必要的冲突。联结情感的重点就是要找一个轻松愉快的时刻,让孩子在没有戒备的情况下提出。

一天儿子在沙发上看了一阵动画片,然后闭上眼睛。我问他怎么了,他说眼睛有点累。我帮他揉了揉太阳穴,看他比较放松,我知道讨论规则的时机来了。

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挑选恰当的实际,如果在孩子内心比较放松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沟通氛围如同海洋,语言就像海面上的船,如果海面波涛汹涌,那么无论航船如何鉴定,也会翻船。

所以,在沟通的一开始,我们需要建构一个平和的对话环境。

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C2确认需要

“儿子,妈妈看见你这几天的状况,有点担心。”

“妈妈,怎么了?”

“我感觉你被绑架了。”

“啊?我现在正坐在你面前啊妈妈。”儿子感觉莫名其妙。

“虽然你坐在妈妈面前,但是你却被平板电脑绑架了。”我一边说边做出比较夸张的表情。

“我才没有呢,我绑架它还差不多。”儿子很反感“绑架”这个词,透过他的语气,我觉察到他对自主选的需要。

“那你如何绑架它呢?或者说你怎么安排你看动画片的时间呢?”

“我不知道”,儿子预感到我要限制他的屏幕时间,马上抛出一个不知道,来表示他的抵触。

注意: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我们不要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我们此时需要确认的是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只有满足了需求,才有可能让他们自发地改变行为。

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C3缩小差距

“妈妈知道,其实平板电脑对你来说挺重要的,你在学校上了一天课也挺累的,看看动画片可以帮助你放松,而且你还可以在一些动画片里学会很多有用的东西,我很想你能开心地看动画片,但同时也能完成好每一项学习任务。”

根据和儿子的协商,我们把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定为20—30分钟,但要先完成作业。如果作业比较多,那就少看一会儿,如果作业比较少,就多看一会儿。我在平板上设置好了时间限制,只要提醒时间到了,儿子就主动关掉平板。

注意:沟通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我们提出的规则表示抵触,就要及时进行调整。

C4创建行为计划

和儿子商定平板电脑使用规则的时候,我提醒他,他才是行动的主人。

“妈妈,我定规则,你来监督我好吗?”

“不是啊,你是你规则的主人,当然是你自己来监督自己哦。”

“嗯,那好吧,那我看动画片的时候,你不可以来打扰我,不许念叨哦。”

“那么,如果你需要助手的话,你会选择谁来当你的助手呢?我、爸爸或者奶奶?”

“妈妈,你来吧。”

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这个时候的儿子,已经具有了主人翁的精神,他这个规则的制定人给助手安排了工作:在他用平板电脑的时候,协助他避免被其他人打扰,最主要的是在时间到了他还舍不得关机的时候,帮助他拿走平板电脑,为此他还赋予了助手三种权利:

在创建执行计划时,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用他们自己的策略来满足需求。比如,用“主人”的权力,满足他了被尊重的需要,用“安排助手”的环节,满足了它自己选择的需要。这样的设计,就可能让自在执行规则时不再有那么强烈的抵触心理。

写在后面:

通过4C模式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让孩子改变的关键所在,并不是我们的大道理,而是孩子能够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自己的需要。

我用“4C模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不再迷恋玩电子产品,很管用

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不愿意被制约,被束缚。作为家长,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这样的觉察,保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了解孩子的需求,让他自己掌握选择和主动权。

在这样的大框架下,和孩子共同商定规则,才能让孩子具备主动并且愿意长期执行的意识。

我是@喜仔麻麻 ,社会学硕士,二胎宝妈,专注于家庭教育及儿童早期发展,欢迎关注,获取更多育儿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规则   作业   平板   电子产品   助手   儿子   父母   妈妈   模式   孩子   时间   电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