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用纠缠光子创造了“超宽带”记录

研究人员用纠缠光子创造了“超宽带”记录

罗彻斯特大学林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用上图所示的薄膜纳米光子装置,产生了纠缠光子的记录“超宽带”带宽。在左上方,激光束进入周期性极化的铌酸锂薄膜波导(带状绿色和灰色)。纠缠光子(紫点和红点)产生的带宽超过800纳米。资料来源:Usman Javi和Michael Osadciw

当两个量子粒子连在一起时,即使相隔数百万英里,量子纠缠也会发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称之为“幽灵般的远距离作用”。对一个粒子的任何观察都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就好像它们在互相交流一样。当这种纠缠涉及光子时,有趣的可能性就出现了,包括纠缠光子的频率,它的带宽是可以控制的。

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这一现象,通过使用薄膜纳米光子器件,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带宽,他们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描述了这一现象。

这一突破可能导致:

“这项工作代表了在纳米光子芯片上制造超宽带量子纠缠的重大飞跃,”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林强说。“它展示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发展用于通信、计算和传感的量子设备方面的力量,”

在带宽和亮度之间没有更多的权衡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用于产生光宽带纠缠的设备都是将大块晶体分割成小块,每个小块的光学性质略有变化,每个小块产生不同的光子对频率。然后把频率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更大的带宽。

“这是非常低效的,代价是降低光子的亮度和纯度,”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林的实验室博士生乌斯曼·贾维德(Usman Javid)说。在这些设备中,“总会在产生的光子对的带宽和亮度之间进行权衡,人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们用我们的色散工程技术完全避免了这种折衷:在创纪录的高亮度下获得创纪录的高带宽。”

林的实验室发明的铌酸锂薄膜纳米光子器件使用了一个两面都有电极的波导。根据Javid的说法,块状晶体的直径可以是毫米,而薄膜晶体的厚度只有600纳米——其横截面面积比块状晶体小一百万倍。这使得光的传播对波导的尺寸极其敏感。

事实上,即使是几个纳米的变化,也会引起通过它的光的相位和群速度的显著变化。因此,研究人员的薄膜装置可以精确控制带宽,使对产生过程是动量匹配的。“然后我们可以解决一个参数优化问题,以找到最大化带宽的几何形状,”Javid说。

贾维德说,该设备已准备好在实验中使用,但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为了用于商业,需要一种更有效和更经济的制造工艺。他说,尽管铌酸锂是一种重要的轻质技术材料,但铌酸锂的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到具有经济意义”。

其他合作者包括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凌景伟、李明晓、何阳以及光学研究所的Jeremy Staffa,他们都是研究生。杨鹤,博士后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光子   研究人员   波导   量子   粒子   晶体   薄膜   纳米   实验室   带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