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人生如茶

文/韵之

人生如茶,苦一点不打紧,怕就怕的是无味或变味。象我这样的岁数和这样的经历的人,前方的道路是平坦还是坎坷,其实已经没太大的关系了。有书、有茶、还有一天从早到晚阳光的挪移也就足矣。关键是内心那一道道过不过得去的人生况味。


散文:人生如茶


梁漱溟老先生说得没错,人的一辈子总要思考三个问题的:三十而立,没有物质不行,三十岁左右是考虑人与物关系的年龄;人到中年,人际关系最复杂,必须考虑人与人的关系;六十岁一过,自然耍考虑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活着有什么意义,人与自已内心的关系了。我距六十还有二年,但我的前两个关系都因我的人生残败而支离破碎。人生败迹,败掉的不仅是物质的,还有人格和人脉上的,的确是败到家了。如此看来,我一时半会还没法达到去思考自巳和内心关系的程度。我还得围绕人与物、人与人再去纠缠一番。
与物的关系还好说,一切从零开始,也许比一些在“负翁”的水平上苟活还要好些。人总还是要有事做的,选个好项目办个实体,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不仅是弥补我与物关系上的残败问题,最主要的是充实自已有事可做,不然人生就真的从此失去了趣乐的物质基础了。细想想:三、五年时间,这实体应该是能够办起来的,而且还能走向正轨初具规模。问题的关键是实体经济“活下去”,长久持续地“活下去”,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只有能够长久持续“活下去”的经济实体才算是好实体。

散文:人生如茶

也许最难面对的还是人与人关系的弥补问题上,我这大半生,虽然谈不上肝胆忠义,但还是努力与人为善的,不曾害过人,也不曾整过人,而且的确也曾帮过不少人。但倒头来自己却遭遇了被人害,被人整,以至劫难四年余。更难以忍受的是有冤无处伸,有理无法说,无恨无法泄。虽说公道自在人心,其实是狗庇的。遭遇如此的人生劫难,要说自已不愤怒、不仇恨,那肯定是自欺欺人的。尽管如些耿耿于怀,除了自己折磨自已,又能怎样呢?过去我拯救过别人,现在又有谁来救我?我必须得自救。


散文:人生如茶


到六十岁,其实也是转眼之间的事,象梁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去考虑自已与内心的关系也是必须的。不过,也许时代变了,这六十岁就考虑自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着有什么意义的话是不是为时尚早。有数据显示:全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是2.6亿。我想到我六十岁的时候,差不多是3多亿了。想想看,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族群?在这3亿多人中,我是最年轻的一个,向下看:人山人海,在公交车上偶然有人给我让座;向上看:上不封顶,高山大海,说不定还有人冲着我一声“小方”。六十岁,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散文:人生如茶


老子《道德经》中说的“出生入死”,其本意就是说,人一出生其实就是直奔死亡而去的。长寿也好,短命也罢,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的身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一味养的。怎么用?自然是用在有趣上,自然是用在乐观上,自然是用在内心的自由上。假如到了六十岁,内心还不自由的话,机会就极有可能真的不多了。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第一是物质基础,第二是情感基础,第三是精砷支柱.三者兼而有之的就只能是家.没有家想往哪里走都是不可能的.我常想“明天会更好”是世界上最骗人的鬼语.因为它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明天会更好是说不来的,只能是靠带着自谦、勤勉和敬畏干出来的.这年月,六十岁肯定是歇不来的.
人生如茶须慢品,月岁似歌要静听,尽管过程很糟糕,但愿结果还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自谦   道德经   忠义   残败   人生   劫难   实体   散文   内心   自然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