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4个主力军等合计26万人,秘密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参加抗击美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战争。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那是一场激情澎湃的伟大战争,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通过历时三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将帝国主义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南。此战不仅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了新中国再也不是原来那个腐败无能,任人欺辱的东亚病夫了。

抗美援朝战争让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了新中国拥有一支规模巨大,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并且他们对保卫领土和主权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定意志。中国周边国家对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评价更是提高到了“恐怖”级别。

按照常理来推断,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展开大规模作战,中国应该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才有这个胆量和底气。而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朝鲜战争根本就是一场意外之战,而我们出兵参战也是迫不得已。那么,我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苏联和朝鲜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呢?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当年那场惨烈战争发生之前的秘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盟军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书,标志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全世界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

曾经有社会科学家说过:竞争和争斗人类最基本的基因,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基因的存在,人类才在与万物竞争之中胜出,成为万物之灵长!

大战虽然结束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不会结束,而这种为了争夺生存环境而进行的基础竞争,则是再次爆发战争的基础。

二战尚未结束之前,美苏两大阵营就已经开始了实力范围的争夺。苏联红军已经攻入了柏林,他们将东欧全部和西欧一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美国方面自然也不会示弱,他们加大了对西欧重建的投资和扶持,并在军事上予以大力支援,以确保苏联红军不会将整个欧洲霸占。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在地球的另一边,美苏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里就是东亚,亚太地缘政治的核心,世界上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旋涡中心。

在二战结束之前,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基本上对战后双方的势力范围达成了一致。但实际上二者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以及核心利益的冲突,都在处心积虑的要扩大自己的控制区域,以便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而当时朝鲜半岛尚未完成统一,由于李氏王朝已经覆灭,朝鲜还没有出现强有力的统治政权,因此美国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一条腿踏上东亚大陆。

此时的斯大林并没有意识到小小的朝鲜半岛会在后来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麻烦,他认为美国人应该不会插手朝鲜半岛的事务,因为这里是在太小了,并且还有新中国作为极其坚固的前沿阵地。

因此,斯大林支持金日成尽快统一朝鲜半岛,将美国人支持的李承晚集团消灭,朝鲜统一之后,就会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支持,美国人休想踏上东亚大陆一步。

不过,斯大林也认为仅凭当时金日成的实力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苏联此时的重心还是放在欧洲,因此斯大林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帮助金日成完成统一。

但是斯大林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直接告诉毛泽东。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远赴莫斯科访问,并借为斯大林祝寿的机会,准备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

由于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不是很愉快,也不是很顺利,不过二人都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顶级政治家。因此在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还是签订了。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这份《条约》的签订,让毛泽东长舒一口气,新中国百废待兴,祖国建设的第一笔资金总算是有了着落,并且和苏联结盟,对于我们争取一个相对较长的和平时间大为有利。

斯大林对签约也是满意的,有了毛泽东这个盟友,苏联在东亚就可以高枕无忧,腾出手来全力在欧洲与美国竞争。但他对于中国方面拒绝加入苏联是不高兴的,尤其是见到毛泽东之后,他彻底明白了自己不可能改变中国人的想法。

斯大林对于毛泽东还是有所顾虑,他没有把握能够让这位中国领导人听从苏联的意见。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斯大林并没有告诉毛泽东。1950年3月4日,毛泽东启程离开莫斯科,26天之后,金日成秘密抵达莫斯科并会见了斯大林。

金日成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得到苏联的支持,帮他消灭李承晚集团,完成朝鲜统一。

整体上斯大林是支持金日成的,但是仅凭金日成手上的那点部队对付李承晚倒还绰绰有余,但不排除美国插手干预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人真的牵涉进来了,那么金日成肯定没有那个实力与其较量。因此,斯大林表达了他支持朝鲜统一的态度,但是也提醒金日成,此事必须得到中国方面的支持,如果中国方面不同意,则不宜实行。

但金日成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得到苏联的支持就可以了,毛泽东的意见可有可无。斯大林得知金日成直接回到了朝鲜积极准备开战,却没有询问毛泽东意见之时,非常生气,多次致电金日成催促他尽快到北京咨询毛泽东。

另外,金日成还盲目的认为美国人会慑于苏联人的威胁,不敢出面干涉朝鲜统一。

在斯大林的催促下,金日成在5月抵达北京与毛泽东会谈。

对于金日成的突然到访,毛泽东有些意外,他认为此时朝鲜开战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时机。

毛泽东听说金日成在3月底就到了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但是他对此却一无所知,并且他认为斯大林应该不会真的支持金日成此时开战。

于是毛泽东停止了与金日成的会谈,紧急请苏联驻华大使与斯大林核实此事。直到这个时候,斯大林才致电毛泽东说明此事。

斯大林的态度很明确,他支持朝鲜国家独立,但此事要经过中国同意,有中国的支持才可以实行,如果中国不同意,此事则另当别论。很明显,斯大林的支持力度有限,他想把朝鲜这个皮球踢给中国。

当时解放军主力都在南方,国内的反动派残余尚未全部肃清,解放台湾诸岛的战役正在紧张准备,此时很难抽调大规模主力部队北上支援朝鲜。因为,金日成一旦击退李承晚,美国人必定会出手干预,到那时中国就必须出兵援助。

因此,毛泽东有所顾虑。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不过,金日成似乎并不是来请求支援的,而是希望听到我们不反对的声音。毛泽东曾经询问金日成是否需要帮助,但金日成明确表示不需要中国的援助,有苏联的支援就足够了。

并且,金日成还暗示朝鲜不希望中国插手半岛事务。

尽管毛泽东认为此时不宜开战,但是他又考虑到了另一个问题。当年中国共产党尚处于起步阶段之时,共产国际就经常对中共指手画脚,并且多次指示中共不要进行革命,对于这种横加干涉的蛮横态度,毛泽东深恶痛绝。

现在中国革命成功了,朝鲜要开展独立革命了,我们如果跟人家说现在最好不要革命,岂不是和当年的共产国际一模一样吗?

因此,毛泽东对金日成的计划并未表示反对,金日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斯大林则认为毛泽东支持朝鲜半岛统一。

不过,金日成如此迫不及待,则大大超出了毛泽东和斯大林的预料。很明显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对于金日成统一朝鲜,都不是很重视,毕竟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内政。如果不干扰大局,金日成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

但金日成显然缺少这种把控大局的眼光和能力。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仅仅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准备就突然发动了对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的全面进攻。

朝鲜人民军方面得到苏联支援的大批武器弹药还有数十辆性能优良的T34坦克。

在朝鲜人民军作战序列中,还有原东北野战军下属的两个朝鲜师,后来由于金日成的强烈请求,毛泽东同意让这两个师返回朝鲜。

这两个师跟随东北野战军经历过数十场战火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斗力非同一般,他们也成为了朝鲜人民中的王牌主力。

而相比之下,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则相差甚远。李承晚原本是朝鲜没落贵族,多年流亡海外,日本投降后在美国人的支持下跑回朝鲜组建了一个临时政府。

李承晚这个人本身不太懂军事却喜欢瞎指挥,明明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但却又极端固执,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完全可以凭一己之力消灭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6月25日,金日成发动突袭,南朝鲜军队根本没有准备,一路溃败。

朝鲜人民军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优势武器装备,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李承晚集团逼到了半岛南部最后的角落上。

美国人也没有想到李承晚比蒋介石还不争气,李承晚把自己吹上了天,但是一打起来,南朝鲜军队几乎就一直在逃跑。

如果李承晚集团被消灭,苏联就会宣布保护朝鲜,那么美国就会失去在东北亚大陆上唯一的个落脚点。

因此,美国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美军太平洋区总司令麦克阿瑟谋划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此时的金日成和斯大林正在看着自己在地图上不断扩大的实力范围志得意满,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来临。

关注朝鲜半岛战局的不仅仅只有美苏和朝韩双方,还有远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军委。

金日成决定开战之前并没有通知我们,但当毛泽东获得消息之后,目光就从未离开过朝鲜地图,因为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唇亡齿寒!

毛泽东和金日成所关注的重点不同,金日成眼中只有李承晚,但毛泽东非常清楚,真正的对手是麦克阿瑟。

尤其是当金日成正集中精力进攻釜山的时候,毛泽东就致电金日成提醒他要注意身后那个小小的港湾“仁川”。

但金日成依旧不以为意,他正沉浸在对最后胜利的憧憬之中。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美军精锐部队第十军团,在三百余艘军舰和五百余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在仁川突然发起登陆作战。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金日成在此部署的兵力非常薄弱,美第十军团登陆之后,迅速冲到朝鲜人民军的背后,与釜山守军对其实施猛烈夹击。

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截断,金日成只得放弃被切断的南部军队,迅速北撤。美军的速度非常快,与釜山部队汇合之后,麦克阿瑟命令部队立即向北追击。

金日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追击,他根本无力应对,只能一路溃逃。无奈之下,他向斯大林紧急求援。

而此时的斯大林却犹豫了,战局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是绝对不愿意同美国开战的。并且他相信,杜鲁门也不愿意和苏联开战,只是他们两个都没有办法压得住那个狂妄的麦克阿瑟。

于是,斯大林让金日成向毛泽东求援,与此同时,斯大林也致电毛泽东说明厉害,苏联方面不便直接出兵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避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过,如果中国同意出兵,苏联将在武器弹药和空军方面提供大力支援。

尽管战局的发展方向并没有超出毛泽东的预计,但局势变化之快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情况来得太突然了,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渡江战役之后,我军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时任三野副司令员粟裕正在东南积极为解放台湾做准备,此战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一战。

鉴于当时参加解放台湾战役的部队有众多二野和四野的老部队,粟裕曾建议中央派资历更深厚的刘伯承或者林彪来担任总指挥,他来协助。

毛泽东非常信任粟裕,告诉他不要有顾虑,人民军队不搞派系斗争那一套,无论在那里都会绝对服从党的指挥。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毛泽东便有了更长远的考虑,如果美国人不满足于仅仅打到三八线,而是继续向北,甚至是越过鸭绿江,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不再是解放台湾,而是保家卫国了。

而就在粟裕积极准备解放台湾的时候美国第七舰队突然蛮横地进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军进程。我军当时的海军还很弱小,根本无法和强大的美军舰队相抗衡,这就使得解放台湾的计划不得不做出更改。

鉴于形势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变化,毛泽东在1950年7月命令粟裕到北京会面,随后公布了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

而这支东北边防军其实就是原四野第十三兵团,整编这支部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朝鲜战争。粟裕到达前线之后,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一方面对第十三集团军进行整顿,为边境战争甚至是入朝作战做前期准备。

同时,密切观察朝鲜战局变化,根据情报粟裕分析朝鲜人民军一路溃逃,美军一路向北,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地,狂妄的麦克阿瑟很有可能会直奔鸭绿江而来。

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粟裕认为仅仅一个十三兵团还无法应对美军的侵略。如果要打,最好是能在朝鲜打,不要将战火引到国内,防止演变成为全面战争。

根据粟裕的建议,毛泽东在九月份便密令在东南沿海为解放台湾做整训的宋时轮第九兵团,尽快集结,准备北上。此后,有多次改变命令,催促宋时轮加快北上速度,因为朝鲜战局恶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不过,最终粟裕因为身上多年的伤病复发,没能继续担当志愿军总司令。

粟裕因病在指挥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毛泽东手里的第二人选就是林彪,不过林彪身体也不好,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林彪反对出兵朝鲜。

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朝鲜局势的对策。当时毛泽东为会议定了基调,尽管金日成打得很顺利,但是政治局会议还是按照最坏的结果去做准备。最坏的结果就是美国人插手,金日成溃败。

中央政治局大部分同志是不同意出兵参战的,原因很简单,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力空虚,百废待兴。

况且,对手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就算要援助朝鲜也应该是苏联老大哥带头,苏联人如果要出兵,那我们就出兵。如果连老大哥都不管,我们强出头怕是会得不偿失。

实际上毛泽东在金日成征询意见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朝鲜此时开战并不合适。金日成急于求成,仓促之间发动战争,更让毛泽东无比担心,因此在仁川登陆之前,毛泽东便提议在中央军委,在东北成立边防军。

鉴于邻国朝鲜发生战争,在边境地区成立边防军提高警戒,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意见,但是要说出国作战,那可就不一样了。

要打这场战争,全国都要勒紧裤腰带,能不能打赢,要打多久都说不准,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争论的很激烈,整整三个月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就在此时,麦克阿瑟派遣部队进驻台湾,并告诉蒋介石,如果解放军攻打台湾,美军将协助国民党部队进行反击。

在朝鲜高奏凯歌的麦克阿瑟,竟然不顾白宫的告诫,公然宣称要把战火烧过鸭绿江。1950年9月22日,美军一架B-29轰炸机,对我国边境城市安东实施轰炸,造成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如此一来,美军不仅攻击了我友好邻国,还干预阻止我国政府维护国家统一,并公然对我国领土和国民进行攻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表态,新中国再也不是原来的受列强其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东北边防军成立后不久,斯大林就曾经向周恩来表示,如果中国能在边境地区集结九个主力师的兵力,在需要的时候入朝参战,那么苏联将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另外,斯大林还表示会支援一个歼击机师,并帮助训练中国飞行员,战后会把这些飞机全部送给中国军队。

苏联方面的态度也是中央政治局最终决定出兵朝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当时的中国空军还在襁褓之中,尚未形成战斗力,根本不具备在空中与美空军格斗的实力。

1950年10月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最终做出了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月8日上午,毛泽东发布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当天下午彭德怀飞赴沈阳为入朝作战做准备。

但此后,苏联方面的态度却发生了翻转,正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谈判的周恩来发来电报。斯大林突然之间又决定暂时不再为中国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随后,斯大林对周恩来表示如果中国感觉出兵有困难,可以不出兵,即便美国占领了朝鲜,东亚仍旧还要以中国和苏联为主,社会主义阵营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很明显,斯大林此时已经不是担忧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害怕和麦克阿瑟这个狂徒交手。他担心美苏一旦直接交手,真的会引发核战争。

鉴于这个突然情况,毛泽东让彭德怀暂时延缓入朝时间,部队原地修整,整装待命,并急召彭德怀、彭真回京,商议对策。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10月16日,周恩来从莫斯科返京,并告知毛泽东,斯大林只同意在中国境内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不同意苏联空军进入朝鲜领空。

这个情况是此前没有预料到的,如果没有空中掩护,那就意味着我军战士要顶着头上的炸弹和敌军作战。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美军已经逼近鸭绿江,强盗们是不会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做准备的,因此,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在10月18日做出最终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入朝作战!

毛泽东在会议上庄重表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就这样,这一场意料之外的抗美援朝战争就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做出了最终决定。此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场在境外进行的卫国战争,并且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主动御敌于国门之外。

金日成一意孤行,苏联态度一再翻转,毛主席力挽狂澜御敌国门之外

也正是这场战争,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以后,再也没有西方列强敢对中国轻言战事!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朝鲜战争 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装典藏版)[美] 约瑟夫·古尔登 64.9 购买

抗美援朝战役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役,一战打出了中国威名,打来了国际地位,打倒了美军的狼子野心,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

“这是近十几年来,有关朝鲜战争中文公开出版物中难得的可读文献,于中国大陆读者来说,此书的每一页,几乎都可称为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著名政治作家约瑟夫·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五角大楼朝战文件”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

笔者认为大家有必要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了解我们的先辈,汲取他们钢铁般的精神斗志。为此推荐抗美援朝扛鼎史书,理由有3点:

1:被军迷誉为抗美援朝的扛鼎史书。

2:全方位、多角度再现抗美援朝战役原因、过程、结果和双方在战时的决策以及在战争中涌现的那些战神级的英雄!

3:汲取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金日成   苏联   麦克阿瑟   鸭绿江   朝鲜半岛   斯大林   朝鲜   力挽狂澜   国门   美国   中国   美军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