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们都要未雨绸缪

知乎上面看到很多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生有抑郁症?有太多参差不齐的回答,但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我觉得很多家长是后知后觉的,那就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出问题了。

关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们都要未雨绸缪

我大的孩子是个女儿,今年读4年级了,去年读3年级的时候,我和她发生了一次很激烈的争吵,因为我要求她睡前整理好她的房间和书桌,但是她拒绝,当时对于她这种“忤逆”的行为,我极为盛怒,情绪失控,我失手揍了她,非让她把房间收拾好才能睡觉,后面她大哭着说:“我不要你这个妈妈了!”神情悲恸,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在我脑海闪了一下,我忽然就意识到出问题了,我在做什么呀?!看到孩子被我欺负得又怕又难过又排斥的样子,我不再吭声了!后面冷静了一分钟,我过去哄她,和她道歉,她开始不理我,脾气一直是倔那种,后面看我那么温柔一下,我又在说:宝贝,对不起。妈妈刚刚不应该这样,更不应该动手。她很快就原谅我了。(这个女儿是我从小带大的,我们感情很好),小的时候我没有用很科学的育儿方式对待她,为了她以后更好,我得学习如何减少以后我和她的争吵?毕竟还没有到青春期就这样了。

初中和高中时期,俗称青春期。而青春期,一向是被称为疾风暴雨的时期,是孩子与父母“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亲子关系中最差、最难调节的时期。但是往往我们作为父母在这个时期,很容易沿袭着青春期之前的那一套教育方式,这个不可调节,父母不改变,孩子“任性”妄为,孩子的心理就会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这个种子生根发芽,得不到扼制或排解他或者她就很可能会伤害自己,这是一种病症,孩子们自己是有意识的,如果父母又不理解甚至说不想理解,那这个抑郁症就很容易让这个孩子走不出来了。

实际上,我们得多去思考为什么青春期会这么特殊,而这些都是由于青春期孩子大脑发育经历巨大变化导致:

青春期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是大脑的快速发育直接导致的,大脑中有两个区域负责了重要作用,分别是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前额叶皮质是负责思考、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区域(理性思考领导者),而杏仁核是负责情绪、感觉、觉醒的区域(感性思考领导者)。如果说大脑中这两个区域能同步的发展,那就太好了。但要命的是,这两个区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杏仁核的发育更快,而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发育更慢,这就导致了大多数青少年感情用事、并且不容易感知到一些危险行为。而负责管理情绪的前额叶皮质又达不到成人的水平,青少年喜怒无常,非常自我,让亲子关系产生了非常大的破坏作用。

作为父母来说,平和地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但是怎么样才能让我们彼此相爱呢?我认为这个里面有一点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孩子父母首先得有最初的亲情抚养,也就是说6岁之前,这个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比较好的。这个不是说,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全职爸妈,而是说我们参与了孩子6岁的成长,生活抚养、性格培养、教育等等。这个对于后面的青春期才有心理的基础,孩子不至于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神情就发脾气,甩脸色。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再来说下如何更好地避免初中生抑郁,很多人都说初中生抑郁是因为学校作业多、孩子睡眠少、要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大,父母逼迫学习等等,其实仔细想想这些都是一些表象。我们家长作为过来人,会觉得我们小的时候也面临了这么些外在和内在的压力,怎么我们就没有抑郁呢?作为80后,以前抑郁的孩子也有的,只是我们那会并不知道抑郁症到底是什么?目前统计出来的青少年抑郁的数据我没有去调查过,但是根据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4.6%青少年抑郁,重度7.4%。这个数据不能说不吓人!

关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们都要未雨绸缪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关于抑郁检出的数据

关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们都要未雨绸缪

关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们都要未雨绸缪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避免青少年初中生抑郁呢?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应该认同一个事实,避免抑郁应更多着重于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或者抚养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或者社会也有责任,但是学校和社会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基本是千篇一律的,因个人施教的毕竟是少数吧。如果我们把家庭教育这块做好了,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相信孩子不会再因为在学校被欺负了,或者言语刺激了,或者被没收了重要物品,或者被侮辱了就会自寻短见。我们的孩子自尊、自爱、自信是不会轻易被外界刺激的。他或她有强大的自我判断能力,能够清晰的判断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安全地度过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就应该学习同步,以前的老方法都不灵了,我们需要全新的教养方式。而这些全新的教养方式:

1、认同青春期父母的重要性,孩子只是想和我们平等的交流,而不仅仅是听从;

2、双向沟通,我们更多是倾听,听比多说有益。其实这个在很多家庭都是比较严重的,很多父母(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哈)不知道孩子学了什么,玩游戏也不知道具体玩的什么游戏,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心里真的喜欢什么?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学习好一点,不要让我们家长操太多心,品行兼优。这个不能靠我们去说,而是多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利用晚饭时间、睡前听下孩子的“唠叨”。孩子上了好的高中、上了好的大学也不是说这辈子就稳了,我们需要让自己和孩子都知道,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是一世的事情。

3、权威性的教养方式 ,做一个“恰当要求、恰当反应”的家长,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孩子的行为总能做出一些适当的限制。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不管。

4、沟通取代代沟,尊重当下的孩子,尊重当下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现在孩子都喜欢玩手机、IPAD、玩游戏,有些是有瘾的,其实瘾就是一种需求,有瘾说明他有需求,那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5、解决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情绪的问题,而我们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最好的教练,是孩子自己拥有情绪调节的榜样,千万不能做命都可以给孩子的父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父母。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找到处理他们的适当方法,是建立这些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一步。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要求我们作为父母,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多学习,可以看看书,推荐大家看下《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解码青春期》这样的书,不断学习并最终找到一条和自己孩子能够并肩前行的合适的道路,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已经可以预见,相信在未来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青少年不再受抑郁的困扰。

不知道家长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想法呢?欢迎留言和分享(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额叶   未雨绸缪   皮质   初中生   青春期   心理健康   抑郁   青少年   情绪   时期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