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上海博物馆里的历史见证

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知道,乒乓球外交是我国外交史上,甚至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连尼克松自己都赞叹:

“我从未料到我想对中国的访问,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以实现。”

确实,当正在尼克松想缓和与中国关系一筹莫展、找不到破局点时,一个小球员的意外,竟然促成了那次足以载入史册的访问。

敌对了20多年了,为何此时尼克松想与中国缓和关系?

后面会说到,我们先看这次“意外的破局”。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第31届世乒赛女团决赛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竞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按照惯例,开幕式有一场酒会,主办方致辞后,就是大家举着酒杯随意走动,这时几个热情洋溢的美国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相遇,他们兴奋地说:

“啊,中国人,好久不见,你们的球打得真好!”

由于中美关系的敏感性,代表团领导看到美国选手的友好举动,立即将此情况向国内作了汇报。但这毕竟是中美运动员之间的一次小小的邂逅,一次礼遇,所以国内也没有什么反应。

乒乓球是国球,这一次中国队也毫无意外地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在庆祝时,美国选手又过来了,热情的美国青年笑着问:

“听说你们邀请了我们的朋友(指英国队和加拿大队)访问你们的国家,什么时候你们也能邀请我们呀?”

中国队领导看到此情况,再一次向国内做了详细汇报,明确说:“美国乒乓球队希望访华。”

这是中美运动员之间的第二次接触,国内还是没有什么反应。

僵局打破在4月4日,破局的主角是美国男队选手格伦·科恩和中国选手庄则栋。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第31届世乒赛


为了打好后面的比赛,科恩在训练馆练完球出来,竟然找不到自己来时乘坐的大巴了,正焦急时看到一辆带有乒乓球锦标赛的大巴开过来,反正自己是要体育馆的,这辆车也应该是别国队员训练完了要回去,那就招手搭个顺风车吧。

大巴车随即停下,科恩跳上车后长吁了一口气,但当他抬头时惊得站在了原地不敢挪步,因为同车的全是中国运动员。

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遇到敏感国家的一群人,他站在车门口下也不是,继续走进车厢也不是。

正左右为难时,坐在车后部的庄则栋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科恩身边表示欢迎后(车上有翻译)还拉起了家常,最后送了一些中国特色的礼品给他。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庄则栋送了一块织锦给科恩

就这样有说有笑地一直到爱知县体育馆,两人俨然成了好朋友。

两人刚下车,这一幕被敏感的记者们发现,一阵拍照,此情此景立即成为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庄则栋与科恩

美国队领导的政治敏感性看来也不是盖的,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看到庄则栋和科恩的交流得如此投机,便找到中国对驻地,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

“你们邀请我们南边的墨西哥去访问,也邀请了我们北边的加拿大队,你们能不能也向我们队发出邀请?”

这和第一、二次队员的说笑不同,这是美国队正式提出访华的要求,因此这和上两次有本质区别非同小可,中国对领导不能做主当场答复,于是快速请示国内。

电报到了国家体委,体委又立即和外交部磋商,然后做出了一致的决定:

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

电报及外交部的批示一同送到了周总理手里,他也在报告中写了言简意赅的批语:

拟同意。

也就是说,周总理同意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问的决定。

报告又送到了毛主席手里,他也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圈,并要他的护士长吴旭君把文件返回外交部。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毛主席与吴旭君


美国队想来华访问,外交部不同意,周总理不同意,毛主席也不同意。

似乎,这次“乒乓球”外交就要胎死腹中了。如果没有后面的转折,这份报告在中美交往历史上将作为一份最为普通的文档保存而已。

但美国人又出招了。


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一切限制。

在发布会上也谈到了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的分歧。

当周总理看到这个消息,在批示返回外交部的那个深夜去见了主席,说:

“如今,是否可以把邀请书发往美国,让他们的乒乓球队打头阵?它不仅可以为尼克松或他的特使来北京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缓冲一下中国人民对美国的敌对情绪。”

主席一听,精神为之一振,同意总理的意见——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刚好护士长吴旭君在,毛主席要她给外交部打电话:“邀请美国队访华。”

这下吴护士长犯难了,因为主席交代过,他吃了安眠药以后说的话不算数。那现在讲的话算不算数呢?

她故意迟疑着没有动身。毛泽东见她没有动,急着对她说:“小吴,你还坐在那里呀,我让你办的事怎么不去办?”

吴旭君故意反问:“主席,您刚才和我说什么呀?我没听清楚,请您再说一遍。”

毛泽东又一字一句地把刚才讲的话重复了一遍。吴还是不太放心,反问他:

“主席,白天退给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经办完了吗?您亲自圈阅的,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怎么现在又提出邀请呢?您都吃过安眠药了,您说的话算数吗?”

主席大手一挥,说:“算!赶快办,再慢就来不及了。”

吴听了这句话拔腿就往值班室跑,给外交部打电话。通完电话回来,只见毛泽东仍坐在那里等她回信。吴旭君把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完后点头表示:

“好,就这样。”

22年的中美关系,就此破冰完成。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1971年4月,周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这个决定是1971年4月6日深夜做的。

4月14日下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就坐在了人民大会堂的东大厅了,速度不可谓不快。

周总理和代表团一一握手后说:“欢迎你们!”

7月9日,尼克松特使基辛格就坐在了周总理的对面,开始了他48小时的秘密访华旅程。

见面的第一句话,总理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20多年来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很有分寸地点点头,幽默地说:“遗憾的是这是不能马上公开报道的握手,不然,全世界都会震惊的。”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1971年7月9日,周总理与基辛格会谈

7个月后的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首都机场。

当尼克松与周总理的历史性握手完成后,随行官员和100多名美国记者才下飞机。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当历史性握手结束后,美国随从人员才下飞机

这是尼克松的特意安排,他有意要让历史中留下他与周总理单独握手的干净镜头。

“乒乓外交”的决策内幕

周总理与尼克松握手的”干净“镜头

周总理不卑不亢,等待尼克松走向自己,显示了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此刻,双手握在一起的同时也是在宣布:

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就要开始了!


(完)



「后记」

你可能不禁要问:此时,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已经22年,尼克松为何在这个时间点想访华,想和中国修复关系了?

有如下几个原因:

1、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

此时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在经济上也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苏联军力也在不断增加。

此时和中国搞好关系,刻不容缓。

2、有助于尽早结束越南战争。

美国此时深陷越战的泥潭,从越南的稀泥里抽出来已成为当务之急,此时和中国搞好关系,有利于结束这场要命的战争。

3、中国已经苏醒,不能再排斥了。

是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不能再与已经长成且还在不断壮大的庞然大物如此敌对了。

此时的中国,需要和美国缓和一下关系吗?

其实也需要,此时和苏联的关系已经日趋恶化,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缓和与美国的关系,有利于抵抗苏联的威胁,也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在此基础上,还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外交上打开新局面。

你想,那么不可一世的美帝都妥协了,你们这些美国狗腿子还不妥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基辛格   尼克松   乒乓   外交部   苏联   美国   乒乓球   中国   内幕   外交   球队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