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微访谈 | 中邮基金王曼:有生命力的医药公司是集采的受益者

10月19日,中邮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王曼做客今日头条基金频道线上访谈栏目《基金微访谈》, 分享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对话王曼# @中邮基金王曼

嘉宾介绍:王曼,经济学硕士;曾任中邮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中邮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

基金微访谈 | 中邮基金王曼:有生命力的医药公司是集采的受益者

问:欢迎中邮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王曼老师做客今日头条基金频道线上访谈栏目《基金微访谈》,今年医药板块行情一波三折,先在年初创下新高,之后大幅调整,在二季度开启一轮强劲反弹,最近又回调震荡。你认为影响年内医药行情走势的因素有哪些?

王曼:今年是医药板块估值消化的一年,这样的背景下筹码会很不稳定,导致板块剧烈震荡,所以对前几年医药板块单边上涨的行情比较习惯的投资者今年会比较郁闷,感觉除了CXO板块,前几年比较热门的疫苗、医疗服务和医美等板块,今年很难赚到钱。

我们觉得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拉长来看,任何板块和个股的估值一定都是均值回归的过程,高估值需要非常强的盈利增长和长时间的确定性作为前提,在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风险偏好降低,会杀高估值板块。我们觉得这是板块调整的根本原因,情绪上受教育等行业政策变化影响只是调整的理由而已。

问:目前已进入三季报披露期,从目前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和已披露的季报情况来看,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如何?与市场预期情况相比如何?对四季度医药板块的行情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曼:CXO行业收入利润增速依然维持高增长,而且新增订单依然超预期,十分亮眼,这也是CXO板块相关个股不断创新高的原因,基本面非常优秀。

医疗服务板块部分个股受去年三季度高基数影响,今年三季报利润增速个位数增长。去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我们知道上半年我国受疫情影响,消费很多板块都出现断崖式下跌,三季度由于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上半年被抑制的需求出现报复性反弹,所以基数很高,今年相关行业三季报表观增速不太好看,但其实平滑到全年,收入利润增速基本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增速,还是不错的。

医美的相关个股三季报依旧靓丽,超市场预期,他们还是长期确定性的问题,容易造成估值波动。

去年疫情受益的比如检测、试剂、药店和疫苗等板块,由于市场预期去年已经打满,所以今年很难超预期。

中药的公司今年三季报超预期的比较多,经过几年的阵痛转型,可能拐点已经到来,还需要持续的观察。

问:前两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医药行业走出了两年牛市,部分药企估值创新高,当前疫情进入常态化,且美联储缩表及加息预期渐行渐近,经过今年的调整,医药板块估值情况如何?全球经济下行及可能到来的“收水”是否会对医药板块产生影响?

王曼:今年医药板块的估值得到了非常大的消化,今年年初很多100倍以上的个股,对应到明年有些已经70倍左右了,性价比已经开始显现了,这对我们投资来说是很好的事情。

全球经济下行和流动性收紧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预期已经在今年消化了,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下行和收紧幅度会不会超预期,这是我们做投资更关注的,毕竟以前甚至现在发生了什么都不重要,未来将要发生的才是市场关注和交易的。

而且医药是防御板块,像疫情这么大影响的事件,对很多领域基本都是毁灭性的,有些行业可能再也恢复不到疫情以前,但我们看到医药板块基本都可以走出疫情的影响,所以医药对于经济下行表现出来的韧性是非常突出的,这也是医药特有的投资价值。

问:今年医药板块的调整也与国家药品集采有一定关系,集采对医药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部分被集采公司的长线投资逻辑?从投资角度来看会带来哪些机会和风险?

王曼:医药集采第一次出来是2018年下半年,当时仿制药的降价幅度达到了90%以上,当年医药板块特别惨,这些年过去后,虽然每年都会有一些行业集采的新闻出来,但对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小,投资者更加理性客观的去看待这一新常态。

对于没有创新能力的me too甚至me worse的企业,集采对他们是毁灭性的打击,直接体现在利润上。但对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集采推动了进口替代的进程,国内的企业在和外企竞争中,能利用成本优势以低价迅速抢占市场,这种有生命力的公司是集采的受益者。当然,对于全社会来看,集采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问:近期,药企巨头默沙东宣布其在研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有效,这一消息对之前因新冠大流行而业绩爆发的疫苗股等造成重创。新冠特效药的研发推进和应用推广,是否会导致防疫相关个股(如疫苗、口罩、检测等)的行情走向终结?医药板块是否会因此出现一轮较大的调整?

王曼:其实今年整个医药板块的投资都不是围绕疫情展开的。大家可以看到,今年相关个股一直都表现不好,市场已经充分交易了后疫情时代,所以相关个股的行情终结不是特效药导致的,整个板块也不会因此出现特别大的调整,相关疫苗股票在大跌一天之后也都不同程度反弹了。长期来看还是这些行业除去疫情影响后的投资价值如何,市场需要重估。

问:医药行业一直被认为“坡长雪厚”,是长牛赛道,你怎么看待医药行情未来的可持续性?在医药板块中哪些细分领域值得重点关注?长期你看好具备哪些素质的药企?

王曼:我最近看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报告,对2010-2020年日本消费结构的变化做了研究。老龄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他山之石,这篇报告也是希望对我们未来的投资有借鉴意义。在这十年里,最为突出的就是医药在消费里的占比排名稳居第一。

从现在看未来十年,无论是老龄化还是放开生育政策,都对医疗是利好。除了追赶发达国家药品和器械带来的进口替代逻辑,老龄化和新生儿也是医药投资的重要逻辑。一级市场早已比我们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公司上市。

我看好的企业,首先要在一个趋势向上的细分赛道,这个赛道的体量越大越好,竞争格局要好;其次这个公司护城河够不够深,竞争壁垒体现在哪里;最后就是管理层要有工匠精神,所谓的企业家精神,人是一个企业能在赛马中脱颖而出的决定因素。

问:创新药一直被认为是医药领域未来最有前景的细分赛道,但是创新药企业的前期研发投入也是巨大的,你如何看待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前景?在投资过程中如何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王曼:因为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决定了这个行业最后一定是强者恒强,寡头垄断的行业。只有真正有研发能力,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我们有这么大的人口体量,加上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在需求上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创新药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带量采购短期虽然会让很多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死掉,长期来看,却让药企寻找研发的出路,只有躺平的日子不好过,可能才会努力做研发。

创新药投资上就要辛苦一些,要跟踪各个细分药物,测算市场空间,跟踪进度,机会可能来源于重磅产品,风险也来于重磅产品的不达预期,这一点我们会越来越与外盘的药企走势接轨。

问:医药行业具有比较高的研究门槛,作为医药基金经理,能否介绍一下你的个人背景和能力圈?你的投资策略和风格是怎样的?

王曼:我本科学的是化学专业,研究生读的金融专业,是“理工科+金融”的学科背景。2012年起我开始在中邮创业基金做化工方向的研究员,2016年末开始管理我们公司的医药行业基金,到现在已经5年时间。化学与医学这两个学科本身是有联系的,加上这5年专注于对医药板块的研究,因此对行业也有比较深的认知。

我更加偏好于成长股投资,如果一个行业的增速能在30%以上,其中一定有个股的增速有望达到50%以上,我比较喜欢去挖掘这种有潜力的企业,与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赚业绩增长的钱,而不喜欢赚博弈的钱。

问: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是否具有一些特性?你在研究医药行业或个股时会重点关注什么?做好医药投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王曼:对于医药的研究,就是回答三个问题:

1、公司赚的是什么钱?

2、公司未来几年每年能赚多少钱?

3、赚这些钱胜算几成?

回答好这几个问题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就出来了。医药投资确实专业性比较强,壁垒比较高,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投资上我觉得慢就是快,医药不适合频繁做波段,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忍耐力和自信心也很重要。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为嘉宾访谈问答实录,仅代表被访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今日头条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基金   受益者   疫情   个股   生命力   医药行业   板块   医药公司   医药   行业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