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捞秋


经典散文:捞秋

  家乡的红枣节开过了,红红火火地吸引了很多人。邻近的骑着电动车或开着三轮车,远些的就开了私家车。也有组团的,也有带着老人和老婆、孩子一起的,都开开心心的,很是热闹!走时都大包小包,十斤八斤地塞满了红中带绿的枣。

  不几天,各家的枣就打完了,平房上、场院里摊晒起成堆成片的红枣来。树上的叶疏了,零星地挂着落下的三、五个红红的枣,树下铺了些或黄或绿的枣叶。就有邻村的妇女和孩子,骑着电动车,拿了篮子或塑料袋子来捞枣。

  我因事没有赶上红枣节,就想和老婆孩子趁着星期天回老家时,到邻村的枣坡里去转转。听说去捞枣,十二岁的儿子很开心,自己骑了自行车前头走,我用电动自行车带着他妈随其后,一家人拿了竹竿、篮子、塑料袋,还有吃的、喝的出发啦。

  老家东边的村子多山岭,高高低低的布满了沙土地,不适合种麦子、玉米的,却适合种花生、栽枣树。三十四年前大集体时,路旁堤坝上就栽了些长枣树。分田到户后,由于各家对土地的渴求很旺盛,再加上枣树拔地力、遮庄稼,很多人家就刨了枣树,填了沟沿渠坝地扩了地。近几年,市里搞起了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想着法子地进行产业升级和发展生态旅游,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铺路子。于是镇里结合东部山区的土地资源和实际情况,由镇里提供树苗贴补钱,轰轰烈烈地搞起了以大樱桃、长枣为主的林果业。

  不几年的时间里,东部山区里已是春季樱花遍野,初夏红樱桃满树,秋天里满坡枣香。不仅种植樱桃、大枣的农户发了家,也带动了蜂产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

  今年是镇里举办的第二届红枣节,老家里哥嫂给我打了电话问我们来不来。还说各家各户都邀亲戚叫朋友得很热闹,风头都盖过了镇上流传了几十年的三月三老庙会。

  我们三口子用了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东部枣树最多的陈沟村。满坡的枣树还挂着叶,绿中泛黄地婆娑着。有麻雀叽叽喳喳地欢叫着,等人走近了,又从这棵树上向那棵树上飞跑了。天空又高又蓝,几朵白云在高空中不紧不慢地飘荡着。阳光很亮,却并不晒人。感觉不到风,却见绿中泛黄的枣树叶油油亮亮、挨挨挤挤地摇荡着。就有农家人打枣后落下的三、五个红透了的长枣露出来,也有枣叶般地青着的,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它。

  地里的花生、地瓜已刨完,大大小小的坑垅也几乎被红枣节时的游人踏平了。地里的青草,落下的花生新出的苗,因没有遭霜还正旺着。打枣时落下的枣叶铺满了地,间或也有一、两个枣被踩进了泥土里,或是盖在了枣叶下。还有蚂蚱时不时地蹦跳着,等你走近些,又倏地一下飞到远处的草丛里不见了。

  儿子一会拿起长竹竿对着枣叶枣枝地乱舞动,一会爬上细些的枣树晃树枝,一会又拾起小石头、土坎坷地瞄准了看到的红枣乱投掷。不多时就装满了运动服的布袋子,欢天喜地地掏出来放在妈妈的提篮子,瞅空又拣了大些的丢进嘴里“咯喽、咯喽”地嚼起来。

  

经典散文:捞秋

妻子在枣树下的花生地里闲遛哒,不时地拔棵青草,掐朵野花地拿着玩,有时也翻弄着树下的枣叶找红枣。我抱了几棵细枣树晃了晃,也不见有红枣落下来。也学着儿子的办法,拾了小石头瞄准树上的红枣扔过去,却一次也没有打下枣。又凑儿子不用竹竿的空荡里,看准了树上青的红的长枣舞起来。这次收获倒颇丰,随着我手中竹竿不停地动,红枣一个一个地落下来,看着我忙上忙下地慌乱着,妻子也过来帮忙拾。我也越打越顺手,不一会儿,妻子就捡满篮子,倒进塑料袋子里。

  儿子从树上爬下来,把口袋里的红枣掏出来,脱了外套要喝水。我抬头看看天还早,就让妻子在平坦些的地上铺了事先准备的塑料布,拿出旅行水壶和杯子,妻子索性把小饼干、旺旺雪饼、法式小面包什么的全都倒出来,三个人围着喝水、小憩、吃加餐。

  我喝了杯水,看着娘俩挑三拣四地吃着玩,瞧着儿子一米七多,一百六十多斤的胖身材,不由地感叹起现在孩子的幸福来。抽了颗烟,望着远山和近野,禁不住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忙秋、捞秋的事情来。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农村的大集体时代度过的,那时的中小学生,除了寒暑假,还有麦假和秋假。麦假时收麦、拾麦,秋假里摘花生、摆晒地瓜干,还有捞花生、地瓜,都是小学生们常干的活。

  秋天里,一连几天的连阴雨,花生叶枯黄凋落了,到地里拔出棵花生来看看,先结的果子已胀裂了外皮要发芽,这就是该拔花生了。再晚上个一、两天,饱实的花生就会发出白胖的芽,花生针也沤得不结实,拔花生时就会只拔了花生秧,花生却落在了地底下。所以一到拔花生,生产队里就会让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去劳动。拔花生、摘花生、抱花生棵装板车,一忙就是十天半月的干不完。吃饭也在生产队里一人一碗白菜、萝卜的,就着自己从家里带的地瓜面煎饼吃起来。有时队里也炖白豆腐、煮黄豆,也有几块薄薄的肥肉炖粉条,大人们往往舍不得全吃了,留到小塘瓷缸里放在地头上,等到傍黑收了工,拿回家里给老人、孩子吃。

  学生们的手上被干枯的花生秧刺得全是血道子,手掌根的血泡磨破了,沾了上呀、花生秧梗什么的就火辣辣地疼,露着脚趾头的布鞋灌满了土,有的就干脆裸了脚丫子,也不怕石子、瓦片的挌。花生秧上还有蛰了毛子乱蛰人,地里长虫也常见,往往吓得叫半天,好一会不敢去干活。也有砸死了扔在路边的,胆小的就会绕着走。摘花生往往在麦场里,看着高高的花生垛不见少,坐了半天的学生就坐不住,一会起来去抱花生棵,一会站了身去扔花生秧,更有摘不满筐子就去倒,借了空子遛一圈。

  花生、地瓜的收完了,就忙着到地里去捞秋。花生地是队里统一时间捞,一般是东坡、西坡的几块地都收完了,队长说明天北坡或南坡里捞花生。大人们头天晚上就准备好了镢头、粪扒子,还有提篮、叉篓之类的工具。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天还黑黑地看不清人,队长一声哨子响,男女老少的就往坡里跑。

  因为收了花生归队里,捞多捞少归自己。早到的就先找落下的秧棵拨,知道哪块地里拔时倒了秧,沤了根,花生肯定落得多,就一窝蜂地涌了去。小孩们有睡得迷迷糊糊的,揉着眼睛就跑出了门。地里的霜露凉凉的,有时还有厚厚的雾,也有淅淅沥沥地下雨天,头带个芦苇或高粱秸篾子编的斗笠,或是披块塑料布、或是穿上蓑衣,水呀、泥呀的沾满了身。也有家里人多分不过来或一时找不到雨具的,就披了盛干粮的笼布或包袱皮。

  等到天明出太阳,一坡的地大都捞了个遍,人们的篮子、叉篓也都盛满了。于是陆陆续续地往家回,吃过饭队里还要干活呢!这一清早等于集体放假,耽误的农活还得补回来。

  

经典散文:捞秋

那时候我就八、九岁,二哥也不过十一、二,我们俩捞秋很用力,往往捞的花生比母亲多。母亲跑得慢,常常把白白胖胖的花生芽,没有仁的水妞妞也都拾到了篮子里,回家洗了做菜豆腐吃。

  等到队里全部收完了秋,早上地里铺满了白白的霜,生产队里也没了活,大人们还会每天背着个叉篓去捞秋。霉了的花生、冻了的地瓜、粗些的地瓜根、瓜干的碎边边,都一一地捞了拾家来。

  捞秋得来的花生换了油、买了钱,就能给孩子缴学费、买铅笔和本子,有时也能添了布票扯布做衣服。捞来的地瓜切晒成地瓜干,添补些野草、菜叶子,一年里养起头大肥猪,就成了家里儿娶女嫁的大指望。就连豆秸根、谷子根的也会一棵不剩地捞家来,烧锅做饭的当柴火。

  想想那时,收秋、捞秋的活很是累,小孩子也是在劳动中抽空玩,寻找些自己的快乐来。捞秋时挖鼠洞找粮食窝,挖地炉点柴火把地瓜烤完闷在土地烧地瓜,都是很有乐趣的。也有收获少回家挨了熊的,也有秋假里捞的地瓜少没完成学校任务的,但劳动的乐趣和小伙伴的友谊却是刻骨铭心的。

  想想这些,再看看眼前,我们一家人来捞枣,谁也没想着能省下买枣的钱,不过是寻找些生活的悠闲和乐趣。时代真是进步了,经济也很充裕了,谁家也不用捞秋贴补家用了,可小时候捞秋的充实和欢乐,为什么再也找不到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枣树   竹竿   地瓜   红枣   篮子   树上   花生   散文   妻子   家里   儿子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