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时光 文/郭德诚

老院时光 文/郭德诚

  到了礼拜天,最愁人的就是吃啥饭,问谁都说随便。说随便,其实就是没主意。立秋以后,又下了几场雨,天凉了下来,我不由得想起了糊涂面。

  这天气,正是吃糊涂面的好时候,当年奶奶做糊涂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小院人家都拉风箱,烧地火。拉风箱可是个技术活,不仅要匀速、平稳,而且推拉过渡要无缝,只有这样,火苗才会一直贴着锅沿,呼呼往上蹿。大铁锅里的糊涂面,热气腾腾,咕咕嘟嘟冒着黏稠的泡。奶奶系着带补丁的围裙,手握长把勺,不停地搅。一锅红萝卜丝、豆腐片、青菜叶、黄豆、面条、粉条、玉米糁、小米等等,色彩斑斓,翻江倒海。出锅时,再撒一把熟芝麻,香味便在小院氤氲开来。嗯,真香,来一碗,来一碗。小院人都馋涎欲滴了。

  在小院里,一做糊涂面,大家就成了一家。舀一碗尝一尝,那再平常不过,也就是多添一瓢水的事。吃糊涂面时,小院当中的小桌上,必放一个粗瓷小碗,里面半碗油泼辣椒。有时,还有半碗煮熟的黄豆,这是小院孩子们的专利。常常是,小碗里的糊涂面还没动,黄豆早已抢光了。小院的男人,一碗在手,或小板凳上一坐,或墙根一蹲,滋滋溜溜,吃着聊着,相互打趣,嘻嘻哈哈;女人,则在一旁吃着听着,嘻嘻笑,比秋阳还灿烂。

  那时,大家喜欢吃糊涂面,一是简单,二是有味,三是能撑个肚儿圆。当时有句流行语,叫“挣钱不挣钱,先混个肚儿圆”。生活的希望,都在那些满院乱跑的孩子身上。小院孩子多,只有到开电视的时候,小院才会安静下来。当时小院几户人家,只有张老师家有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吃完晚饭,张老师要搬出来,放在屋檐下,供全院人看。小孩子们都坐前面。信号不好,出现雪花点、刺刺啦啦声时,就得转天线。手捏着天线,信号立马就会改善,有时转几圈稳不住,就有小孩喊,爸,你别松手。当爹的,还真就得站那儿等信号了。

  糊涂面的特点,就是糊涂。正做着,张家送来一把红薯叶,李家送来一把芝麻叶,都可以当即下锅。稀了,抓把玉米面撒进去;稠了,添瓢水。有黄豆用黄豆,没有,豌豆也行。来者不拒,可以任意加减替换,只要掌握好食材入锅的顺序、烹煮的时间就好。这样,该脆的脆,该糯的糯,有层次,口感好。做糊涂面的食材不固定,所以糊涂面虽说还是糊涂面,但味道不完全一样,因众人拾柴,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自然是常吃常新。

  据说当年郑板桥游历至莒州时,有人用当地的“糊涂菜”招待他。所谓“糊涂菜”,就是用面浆把鸡、鱼、猪肉等包裹起来,炸至金黄,再浇汤汁。郑板桥品尝后,赞不绝口,随后写下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我很多年都没吃过这种糊涂面了,靠着回忆,试着做了一锅,怕搞砸,又做了个糊涂菜,算是双保险吧。端上桌来,儿子说这饭在农家乐吃过,您咋也会做?妻子是南方人,吃惯了阳春面,说这挺好,一碗面里啥都有,营养丰富,糯糯的养胃。嗨,这是哪跟哪呢?

  看着妻儿吃得高兴,我也很高兴,真是难得糊涂。吃着吃着,那老院,那风箱,那小桌上的辣椒油,那端着碗聊天、看电视的场景,在我眼前如电影镜头,一帧一帧的越发清晰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馋涎欲滴   风箱   小院   黄豆   天线   芝麻   桌上   糊涂   奶奶   信号   时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