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遵义会议投下主席关键一票,建国后与元帅搭档,晚年却被撤职

遵义会议的关键一票

1935年1月,红军占领了贵州遵义,由于敌人一时半会还追不上来,我军决定在这里召开“遵义会议”。大会讨论得十分激烈,博古和李德等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敌人太强大,不承认自己指挥有问题;主席则不认同,他列举了前几次反“围剿”的胜利来驳斥,一时间出现了两种意见针锋相对的局面。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位关键人物站了出来发言,他旗帜鲜明地拥护主席的正确主张,坚决要求李德等人下台、主席出来指挥红军。此人也是一位留苏的高才生,名叫王稼祥,多年以后,主席还常常说道“王稼祥是有功的,他在遵义会议投了关键一票。”

他在遵义会议投下主席关键一票,建国后与元帅搭档,晚年却被撤职

王稼祥的早期革命生涯

说起来,王稼祥与博古等人还是留苏的同学,他年轻时在苏联学习了五年,属于“红色教授”型的人物。1930年,王稼祥回国参加工作,几乎就在同时,博古等人也回到了上海。但有所不同的是,王稼祥第二年就进入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博古则留在了上海,官至临时中央总负责。

刚到苏区时,王稼祥在龙冈见到了主席,此时他才25岁,虽然留过学,但内心却只遵从真理,从不照搬照套。一番谈话下来,王稼祥对主席敬佩不已,后来曾说道“他同我在中国和俄国所遇见的领导人不相同,他是独特的,他所说的道理,既是那样简单明了,又是那样新鲜和有说服力。”

他在遵义会议投下主席关键一票,建国后与元帅搭档,晚年却被撤职

此后,王稼祥历经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眼看着红军连战连捷,他对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加信任。只是没过多久,大好的局面发生了逆转。

参加遵义会议

1933年,博古等人来到了中央苏区,他不懂带兵打仗,于是聘请李德为军事顾问。李德是军校毕业,只会“纸上谈兵”,结果可想而知,红军节节败退,连根据地都丢了,最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博古和李德等人仍然一意孤行,湘江战役后,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多人,损失极为惨重。

这个时候,心急如焚的王稼祥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与洛甫(张闻天)站了出来,支持主席绕道贵州的正确意见,红军得以逃过一劫。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王稼祥第一个提议主席出来指挥红军,他当时是军委副主席,说话有分量,这一票无疑十分重要。最终博古和李德被撤销最高指挥权。此后,王稼祥成为了军事三人小组成员,参与指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他在遵义会议投下主席关键一票,建国后与元帅搭档,晚年却被撤职

建国后与元帅搭档

抗战初期,王稼祥的地位十分高,他不仅是军委副主席,还是总政治主任,负责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可话又说回来了,王稼祥擅长理论研究,并不太懂领导具体事务,后来他便改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好景不长,王稼祥旧伤复发,两次远赴苏联治疗。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才回到东北工作,担任东北局宣传部代理部长。

建国后,王稼祥成为了首任驻苏联大使,同时还是外交部副部长。当时苏联是老大哥,与我国关系十分密切,双方还有许多项目上的往来,王稼祥能担任大使这个职务,可见上级对他的信任。

他在遵义会议投下主席关键一票,建国后与元帅搭档,晚年却被撤职

1951年,王稼祥回国,在外交部工作期间,他与部长陈毅元帅共事搭档过。值得一提的是,王稼祥早期资历老,功劳大,如果参与授衔,级别并不会比元帅低多少。但可惜的是,王稼祥并没有军衔,他的人生之路后来也几经波折。

晚年被撤职下放

王稼祥性格耿直,有意见就提,1962年时,他写信建议应改变援外数量过大的状况,要“量力而行”,不要四面树敌。结果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会后王稼祥不得不在家休养。1966年,王稼祥出任外事小组副组长,但仅仅过了两年,他又被隔离审查,下放到了河南信阳。

接连而至的打击让王稼祥十分煎熬,但他并没有倒下。1972年,王稼祥主动写信给主席,要求分配工作。主席没有忘记这位老战友,第二年王稼祥重新当选中央委员。只可惜的是,王稼祥却于1974年逝世,终年68岁。

他在遵义会议投下主席关键一票,建国后与元帅搭档,晚年却被撤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遵义会议   博古   元帅   遵义   外交部   苏联   主席   苏区   军委   红军   晚年   搭档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