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可能隐藏着“熊家长”,父母教育的缺位值得反思

曾看到一则消息,说是一个“熊孩子”从35楼抛下一瓶水,虽然没有直接砸到行人,却致使行人摔伤致残,法院据此事实判处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护理费、鉴定费、精神抚慰金等合计8万多元。此消息一出,瞬间引爆广泛争议。其实这样的新闻已经是见怪不怪、屡见不鲜了。

“熊孩子”背后,可能隐藏着“熊家长”,父母教育的缺位值得反思

除了广大网友们对于高空抛物的深恶痛绝,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熊孩子”的热烈讨论。其实,面对“熊孩子”,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别变成“熊家长”。不管是否引发严重后果,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提升孩子的素质都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在生活中,“熊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家长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是有的家长却是一味地放纵、溺爱,甚至从一定层面上鼓励了孩子的这种行为,比如说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很多熊孩子会在餐厅跑来跑去,这不仅会打扰其他客人的用餐,更重要的是,餐厅人来人往,菜品不断传递,服务在不断进行,“熊孩子”跑来跑去,也更容易碰到一些危险物品,孩子在餐厅磕到碰到、烫伤的事件也是屡有发生。

“熊孩子”背后,可能隐藏着“熊家长”,父母教育的缺位值得反思

由此可见,“熊孩子”的不良行为既可能影响他人,也很可能伤害自己。还有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平时在照顾着,有时候难免多了几分疼惜和溺爱。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对孩子的需求也是有求必应,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照单全收。

又比如,一个五岁孩子把高龄爷爷当马骑,时不时还用小鞭子抽打在爷爷的身上,一旁孩子的父母不仅没有制止,还乐得哈哈大笑。而我相信,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能大都有些看不下去这样的场景。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作为父母的正是应该教导孩子关爱、照顾老人家的时候,何以让孩子“称王称霸”,一点不懂得照顾老人家,倒是把老人当作一个可以随意使唤的玩具,半点体现不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熊孩子”背后,可能隐藏着“熊家长”,父母教育的缺位值得反思

其实我们在讨论“熊孩子”的时候,并不是说孩子不能调皮捣蛋,毕竟贪玩、好奇都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未知和想探索的欲望。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起一个行为的边界。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不打扰、不伤害他人,当然,也不能对孩子自身的安全造成潜在的隐患。

其实,我们在对“熊孩子”产生批评的声音的时候,也是在期盼着能对孩子们有一个更加正向的引导,能够知道对错,分清好坏。而在这段教育征途中,家长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很多“熊孩子”的诞生,正是由于家长,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缺位造成的。很多“熊孩子”背后都藏着一个“熊家长”。正如那个把爷爷当马骑,甚至抽打爷爷的孩子,也许一旁的家长如能及时站出来制止孩子,我们就不会看见这样让人不舒服的画面。

【本文由“育儿台”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方白,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家长   父母   孩子   溺爱   老人家   行人   爷爷   餐厅   错误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