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收入差距明显,普惠金融发展,能否缩短差距?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安徽、江苏和浙江城乡收入差距之比分别为2.21、2.44、2.25和2.01,说明现阶段长三角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方向,不仅仅是要推动核心城市的进步,更要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区域内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缩小长三角城乡收入差距是现阶段一体化的首要任务。由于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小微企业等经济群体,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机遇。基于此,我们认为长三角地区应该采取以下三条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长三角收入差距明显,普惠金融发展,能否缩短差距?

1加大普惠金融供给力度

长三角地区应该加大普惠金融供给力度,完善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使得更多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提高落后地区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应积极引入金融科技的力量,利用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供给能力。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与工作力度,通过精准扶贫、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大小微企业、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使其在城镇与农村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长三角收入差距明显,普惠金融发展,能否缩短差距?

2加强区域内的普惠金融合作

长三角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性,说明各地区应该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各地区在建立与自身发展相符合的普惠金融政策时,也要考虑对邻近地区的影响,实现普惠金融政策协同与机制连贯。长三角各地区可以联合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分享普惠金融发展经验,加强区域内普惠金融合作。同时,长三角应注重地理上的空间关联,保障区域内部金融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之间金融资源整合,使长三角整体城乡收入差距向不断缩小方向发展。长三角收入差距明显,普惠金融发展,能否缩短差距?

3优化普惠金融外部环境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普惠金融软环境建设,在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普及普惠金融知识,加强居民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建立健全地方信用评级体系,将更多的农民以及小微企业纳入服务范围。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解决在传统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适当的费用补贴等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在农村投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涉农业务,使得城镇与农村的投资水平达到均衡,最终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金融   现阶段   区域内   各地区   城乡   差距   农村   政策   地区   资源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