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爱因斯坦给罗斯福的信

在被称为“地狱之火”的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一九三九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头。这一年的八月二日,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写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中预言:“原子弹即将诞生。”他指出;核裂变能产生极大的能量。如果应用核研究的最新成果,摧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就极有可能制造出来。只要用一艘船把这种炸弹运到港口并将其引爆,就可以把整个港口及其附近地区一举彻底摧毁。爱因斯坦提醒罗斯福:纳粹德国正在千方百计地加紧研制原子弹,针对这一情况,爱因斯坦呼吁美国总统运用他的权力,促使美国尽快着手研制原子弹。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当时,世界上战争阴云密布。在亚洲,日本于一九三七年夏天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在欧洲,德国与其它国家正处在一触即发的战争危机之中。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也就是爱因斯坦给罗斯福写信的一个月之后,德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三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研制原子弹的起点

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当上了德国总理。犹太人开始遭到残酷迫害,大批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到美国,在流亡美国的科学家中,曾在德国的大学搞核研究的利奥·西拉德博士一想到纳粹将拥有原子弹,就感到不寒而栗。一九三九年三月,西拉德与同事们商量:为了防止核裂变情报泄露给德国,科学家们必须对所有情报严格保密。他致电英法等国的科学家呼吁团结一致;同时,鼓动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并委托罗斯福总统的密友、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向总统转交爱因斯坦的信件。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一九三九年十月,萨克斯会见了罗斯福总统。他把爱因斯担的信及大量资料亲自递交总统。罗斯福对萨克斯说:“你不想让德国人把我们都炸死,对吧?”随即下令设立由民间人士和陆军海军代表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于十一月一日提交总统。调查报告指出:原子弹一旦研制成功,将产生强大的威力。为此,有必要进行充分的研究。

一九三九年,日军已将战火烧到中国南部;德军也在策划入侵比利时和荷兰。面对紧张的国际局势,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铀研究咨询委员会。此后,又于一九四一年六用进一步设立了科学研究开发局,并将有关军事方面的研究,置于总统的直接管辖之下。

至此,一直作为纯科学的原子核研究,便改头换面,变成了“大规模屠杀武器”原子弹的研究。

绝密的“曼哈顿工程”

一九四一年秋,日美已处于战争边缘。美国成立有关原子弹的最高决策小组,其成员包括罗斯福总统、华莱士副总统、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及两位科学家。最高决策小组决定:同时进行铀235和钚239的研究。一九四二年六月,小组成员博尔博士向总统汇报说,在这场战争中,极有可能造出原子弹。总统命令陆军立即建立试验和生产基地。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七日,一位叫格罗夫斯的工兵上校调入陆军部。格罗夫斯于当天被总统任命为原子弹计划的最高负责人,并被晋升为准将,作为代号“曼哈顿工程”的最高负责人,他拥有极大的权力。据说,只有罗斯福总统、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以及格罗夫斯四人手中掌握“曼哈顿工程”的机密和权力。连后来接替华莱士当上副总统的杜鲁门也对此事一无所知。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太平洋方面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也都是直到投掷原子弹前几星期才得知消息的。

格罗夫斯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委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奥本海姆教授为原子弹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为了严守秘密,格罗夫斯把原子弹的试验和生产基地都选择在人烟稀少的荒僻地区。例如,原子弹研制中心位于洛斯阿拉莫斯的一片沙漠中,一道铁丝网使它与世隔绝,四周由配有凶猛军犬的军队严加守卫,不准任何人靠近。“那是制造新型潜艇的地方。”“军犬咬死了走近那个地区的人。”等谣传层出不穷。但是,没有人知道实情。连参加基地施工的各种工作人员,也丝毫不知内幕。

“曼哈顿工程”是个极其宠大计划。截至一九四六年为止,参与这一计划的人员共达五十四万之多,耗费资金高达二十亿美元。五十四万人这个数字,约为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时所指挥的美军的一点五倍。二十亿美元折合为当时的日本货币是九十亿日元,它远远超过了太平洋战争爆发那年及第二年日本政府预算的七十一亿日元。

格罗夫斯为在“曼哈顿工程”中保守机密绞尽了脑汁。所有参与“曼哈顿工程”的人员都受到严格的审查。现场出入受到严格限制,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会见与计划无关的任何人,要求科技人员宣暂;即使战争结束,也必须在研究所据继续呆上六个月。此事就连国会也不知其真相。例如,后来当了总统的杜鲁门在任国会国防计划调查委员会主席期间,听说有个陆军工厂大量浪费资财,本想对此事进行调查。但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却说:“此事属国家绝密。”杜鲁门亦只好作罢。

垄断原子情报

美国在积极推进“曼哈顿工程”的同时,对德国是否造出具有放射性的武器一事,也深感忧虑不安。据格罗夫斯说,这种恐惧心理一直持续到一九四四年。同年六月六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格罗夫斯担心纳粹德国在登陆作战中使用放射性武器抵抗盟军,因此,他向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发了一份“关于传染病的报告”。该报告要求一旦发现下例症状,必须立即上报:

A、疲劳感--根据症状程度有所不同,重时有明显的感觉,甚至可以出现衰弱状态。B、呕吐--无论病情轻重,都会引起强烈呕吐。

C、出现白血球减少症。

D、重症状态时,在手脚部位出现许多扩散性紫斑。

日本遭到原子弹袭击之后,日本陆军和医生不了解上述病症是由放射线引起的,误认为是痢疾和伤寒,因而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份于一九四四年签发的文件表明:格罗夫斯等人当时已经对因放射线引起的病症有所认识,并完全清楚原子弹爆炸将会给人体带来什么危害。遗憾的是,这一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即使在美军中,也都将其作为传染病症状而隐瞒,没有引起猜疑。

原子弹将会落到哪个国家?

格罗夫斯等人曾经十分担忧德国使用包括原子弹在内的放射性武器,所以原子弹的攻击目标,本来应该是德国。那么,将日本作为目标的决定是怎样作出的呢?

要想对这个问题作出园满答复是相当困难的。其原因如上所述,原子弹的研制是连副总统杜鲁门都不知道的超级机密,至于如何使用,就更是绝密了。然而,原子弹是英美两国合作研制的,从两国交换的外交文件中,仍然可以找出一些有助于弄清事实真相的线索。

在一九四O年至一九四一年期间,英国对原子弹的研究比美国先进。一九四O年春天,英国成立了代号为“MAVD”的原子弹委员会。一九四一年七月,该委员会作出结论:轴弹可望在三年之内造出来。不久,美国也设立了研制原子弹的最高机构。罗斯福一九四一年十月九日致函邱吉尔,呼吁共同研制原子弹,但未得到英国的积极响应。这期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进展迅速。到一九四二年,美国竟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邱吉尔只好反过来向罗斯福要求合作。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九日,罗斯福和邱吉尔在罗斯福家乡的海德公园会晤,就“管道合金”(英国原子弹的代号)进行了会谈。丘吉尔当时主张:必须竭尽全力抢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为此,英美应该交换全部情报,并合作研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英国是有能力研制的,但是,英国负担不起提取纯铀235和重水所需的费用。所以,丘吉尔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此,罗斯福表示同意。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不久,英美在加拿大魁北克签定了一项协定,其中规定:英美两国互不使用核武器,在对第三国使用原子机密时,双方必须事先碰面,如有异议,可行使否决权,这个协定似乎没有什么惊人的条款,但是其内在含义却很发人深思。原子弹的攻击目标是德国,但是,如何防止向苏联透露原子弹机密,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在魁北克会谈前的七月十二日,英美双方在伦敦召开了预备会议。

丘吉尔发言时指出:苏联也有可能使用核武器,这对英国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格罗夫斯说过,在他任“曼哈顿工程”总负责人时,曾从三个方面竭力加强保密工作;1.对德国保密。2.对计划利用原子弹实施突袭一事保密。3.对苏联保密。这至少表达了一九四二年秋季时美国军方的观点。明确地说,英美从一开始就对苏联实行了情报封锁。

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一日至九月十六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第二次魁北克会淡。九月十八日,双方在海德公园交换了包含如下内容的备忘录:不采纳就原子弹机密的提案。继续严守有关原子弹的机密。原子弹研制成功之后,将在充分考虑的前提下,才对日本使用。

这是一份一九七二年解密的国务院绝密文件。从中可以看出,美英在一九四四年,就已经决定对日使用原子弹了。一九四五年二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在雅尔塔会面,就欧洲及太平洋问题进行了会谈,会上,英美没有向斯大林透露任何有关原子弹的机密。但是,英美苏三方就日本问题作出了一个重要协议,即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条件,英美承认苏联有权收回日俄战争后被日本夺去的土地。

四月十二日,罗斯福突然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之职。直到这时,史汀生才向杜鲁门汇报了原子弹机密。

五月八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美国设立了由八人组成的临时委员会,讨论原子弹的使用问题。六月一日,委员会提出如下决议:

1.应尽快对日使用原子弹。

2.应对位于居民点及其它建筑物附近的军事目标投掷原子弹。

3.使用原子弹时,无须就其性能预先警告日方。

遏制苏联

临时委员会作出这一决定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尽快”这个字眼的内在含义。美国说,他们对日投掷原子弹,是为了迫使日本早日投降。这种说法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因为,当时美军已经攻占冲绳,结束太平洋战争指日可待。实际上,美国是另有所图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时的国际局势:在欧洲,围绕着对德管制及波兰问题,美苏之间的意见冲突十分尖锐。此外,苏联按照雅尔塔协定,正把军队从欧洲调到亚洲,准备对日作战。五月二十八日,斯大林通过美国总统特使霍普西斯和哈里曼转告杜鲁门:“苏军计划于八月八日前完成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在雅尔塔协议中英美同意苏联收回桦太南半岛及千岛群岛,并承认苏联在满洲铁路和旅顺港享有特权。这样一来,如果由苏联击败日本,那么,必将引起苏联在亚洲势力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发生的事将会在亚洲重演。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为了确保美国在亚洲的优势,美国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抢在苏军参战的八月八日之前,尽快使用原子弹,用美国的武力迫使日本投降。这样一来,美国(至多再加上英国)就可以垄断原子弹,并以此作为强大的武器来对付战后的苏联。这才是美国决策人真正的意图。

美日等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至今深信不疑的是;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战后遏制苏联。

原子弹将投向哪个城市?

一九四五年春天,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等人举行会议,确定投掷目标。他们一致认为,理想的投掷目标应该是:

1通过投掷原子弹。能沉重打击日本人战斗意志的地区。

2重要的司令部、军队驻扎地区、军工基地等有军事意义的地区。

3尚未遭到过空袭破环、有助于准确分析原子弹威力的地区。

也就是说,投掷原子弹有以下三个目的:

1 炫耀其武力,使日本人感到大势已去。

2 破坏军事目标。

3 以此作为一次试验,测定原子弹的威力。由于三个月以来的常规轰炸已经达到了其中的第二个目的,所以,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对日本人进行精神上的打击和进行原子弹试验。为此,格罗夫斯组成了一个包括自己在内的由九名空军军官参加的目标选择委员会。五月二日,委员会根据上述标准选定了作为攻击目标的四个城市:

1小仓;2广岛;3新潟;4京都;

其中,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面积而言,它对于测量原子弹的威力最为合适。但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反对把京都作为目标,格罗夫斯则坚持把京都作为目标,但最终被史汀生否决。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科学家的反对意见

一部分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学家出于道义,反对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他们担心会由此导致核军备竞赛。因此,他们主张向苏联公开机密,建立国际监督机构。曾动员爱因斯坦给罗斯福写信的利奥·西拉德和芝加哥大学的核研究小组一起,整理科学家们的意见,汇成著名的《弗兰克报告》。(弗兰克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这份报告指出:英、法、德、苏等国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核裂变技术,美国不可能永远保守原子弹机密。如事先不发警告,就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可以向全世界证明美国拥有强大的核威力,但是,使用如此“大规模屠杀”的武器进行突然袭击,必将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反感。

这份报告最后建议:先在沙漠等荒僻地区进行一次原子弹爆炸表演,并邀请盟国等国的代表观看,然后对日发出最后通谍。如遭拒绝,在征得所有盟国同意之后,才能对日使用原子弹。

以奥本海姆为首的科学顾问小组研究了这份报告,没有予以采纳。因为奥本海默等人不相信通过一次原子弹爆炸表演,就能使日本人投降,六月六日,科学顾问小组向史汀生递交了赞成对日使用原子弹的建议。

原子弹试验成功

就在围绕原子弹问题发生许多争执的同时,原子弹的研制和投掷准备也在迅速地进行着。代号为“瘦子”的铀弹的制造工作业已开始。英国向提尼安岛派去了大批从事原子弹装配和检验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投投掷任务的空军五零九混合大队也来到了岛上,这个大队的飞行员驾驶B——29重型轰炸机,用教练弹反复进行投弹训练,硫碘岛也修建了供B——29使用的紧急着陆设施。

一九四五年七月,格罗夫斯等人决定试验已经造成的钚弹。试验地点为阿拉莫戈多原子弹试验场。七月十五日,在试验场三十米高的铁架上放置了钚弹,爆炸时间定为次日凌晨四时,后因故推迟了一小时三十分。将近凌晨五时半时。倒数开始:“4、3、2、1、O.”刹那间,夺目的光芒映亮了整个沙漠,一个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爆炸成功了。五十秒之后,观察者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波。熟睡的市民被闪光和爆炸声惊醒。在远离爆炸地点二十九公里之外的村镇,一些房子的玻璃被震碎。人们都慌恐不安,议论纷纷。为掩人耳目,格罗夫斯发表了事先准备好的新闻公报,谎称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的弹药库发生了大爆炸。

史汀生立即飞往波茨坦,亲自将试验成功的消息报告给杜鲁门总统。当时总统正在波茨坦参加英、美、苏三国会谈,斯大林、丘吉尔也出席了这次会谈。在同丘吉尔磋商后,杜鲁门用随便一提的方式将原子弹试验成功之事透露给斯大林。但是,斯大林听说后没有表示多大兴趣,只是回答说他们听了很高兴,希望美国人“好好利用它来对付日本。”实际上,斯大林早已从他的谍报网中获得了有关机密。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下达投掷命令

就在杜鲁门向斯大林透露消息的同一天下午,史汀生和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将军决定;以长崎取代京都作为投掷目标。这一决定立即下达给目标选择委员会。接着,格罗夫斯把早己预备好的投掷命令送到了波茨坦,依次经过史汀生,马歇尔,以及杜鲁门的批准后,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向美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将军发布,命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卡尔·斯帕茨将军:

第二十五军五O九混合大队必须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三日后的第一个星期内作好投掷准备。一旦气候适于目视轰炸,立即在下列儿处目标中选择一处,投掷第一颗原子弹:广岛、小仓、新潟、长崎。

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原子弹爆炸后的情况,陆军部的军事和科技人员乘坐的飞机与轰炸机同时起飞。观察飞机必须始终保持距离着弹点数公里以外。(后略)

签字:代理参谋长

托马斯·T·汉迪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无情的死神,就这样的降临到广岛和长崎市民的头上。七月二十六日,美、英、苏、中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宣言》。日本政府在二十七日早晨得知其内容后,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对策。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等军方代表反对接受波茨坦宣言。为了压制军方的顾固观点,东乡外相提议:在搞清楚对方对天皇的态度前,暂不表态。会议最后采纳了这一提议。

《波茨坦宣言》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即将迅速完全毁灭”暗示了即将使用原子弹,但日本方面没有领悟其含义。

铃木首相二十八日会见记者时发表谈话说:“共同声明”是开罗宣言的老调重弹。本政府不予重视,决定不加理睬。”日语的“不加理睬。”这个字眼包含有“默认”的意圆,现在看来,铃木首相、东乡外相等人当时实际上是主和派,同军部是对立的。他们私下在寻找投降的机会,但在公开场合,还得继续宣扬“彻底抗战,本土决战”等等。遗憾的是,“不加理睬”被译成了英语的“拒绝”。这一译法,导致了美国进一步迈向投掷原子弹的道路。

美国有关人员根据命令,进一步确定了投掷目标:第一目标广岛、第二目标小仓、第三目标长崎。同时,把攻击广岛的具体时间定为八月六日。整个行动将动用七架B-29超级空中堡垒。一架执行投弹任务,三架用做气象观测,一架在硫磺岛待命,最后两架运送测量仪器和观测人员。执行投弹任务的是“埃诺拉·盖伊号”,这是飞行员保罗·蒂贝茨空军上校母亲的名字。保罗·蒂贝茨曾多次参加对德轰炸,战功卓著。在组建五O九混合大队时他被任命为大队长。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八月六日,当地时间凌晨两点,载着重五吨的铀弹“瘦子”的“埃诺拉·盖伊号”从提安尼岛机场腾空而起,朝日本方向飞去。在飞过硫磺岛时,收到了来自气象观测的气象情报: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小仓不良。

保罗·蒂贝茨把飞行高度保持在一万米左右,飞临广岛。这时正是日本时间八点过一点儿。透过一层薄雾,投弹点开始重叠在瞄准镜的交叉线上。八点十五分左右,瘦子”在九千六百米左右的高度脱离飞机,向广岛坠落下去。紧接着,从观测机上也投下了带有降落伞的观测仪器。四十三秒钟后,“瘦子”爆炸了。充满了一片生机的广岛,一瞬间变成了一座惨绝人寰的地狱,六万多人被猛烈的原子烈焰灼成了灰烬,伤者不计其数。

继广岛后,格罗夫斯想立即攻击第二个目标,杜鲁门表示同意。于是,投掷第二颗原子弹的预定日期,从八月十一日提前到八月九日,这一天也正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日子。

查尔斯·斯威尼空军少校架驶着载有钚弹“胖子”的“博克的小汽车号”B-29从提安尼岛起飞。第一目标小仓,第二目标长崎。气象观察机说,在小仓上空可进行目视投弹。但飞机到小仓上空时,发现小仓上空乌云密布,“博克的小汽车号“在小仓上空来回飞了三次,企图寻找能目视轰炸的云缝,但未能成功。后来,由于担心汽油不足,就转向第二目标长崎。长崎上空也布满了乌云,但投弹手发现了一条宽大的云缝,于是,就将“胖子”从八千八百米的高空扔了下去。就这样,继广岛之后,长崎变成了第二个人间地狱。

轰炸广岛后,杜鲁门总统在华盛顿向全世界发言声明:“十六小时前,一架美国轰炸机在日本的重要军事基地广岛投掷了一颗炸弹。这颗炸弹的威力相当于二万吨TNT。日本卑鄙地偷袭了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现已遭到了数十倍的报复······美国拥有了原子弹,原子弹应用的是宇宙的基本力量。它狠狠地打击了远东战争的罪魁日本。为了将日本人民从毁灭中挽救出来,我们于七月二十六日在波茨坦向日本发出了最后通牒,但是遭到日本政府断然拒绝。如果日本继续顽固不化,拒绝投降,那么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毁灭性的原子激流,将从天而降落到日本人头上。


死神是怎样选择广岛和长崎的?

“以剑为生者死于剑”。日本多年来推行黩武政策,可谓武运长久矣,然而,到头来还是自食恶果。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美国在对日本进行惩罚的时候,不是也操起了另一把利剑吗?

[日]伊东壮 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长崎   广岛   波茨坦   杜鲁门   罗斯福   曼哈顿   苏联   日本   原子弹   美国   死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