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作者:我看行历史

1946年5月下旬,当杜聿明率领主力长驱直入,一路追击林彪部队时,南满后方只有蒋军60军184师分兵防守鞍山、海城、大石桥三个地方。这一切被远在延安的主席看得一清二楚。23日清晨,主席急电南满军区迅速发动进攻,一定要把进攻北满的杜聿明部队牵回来。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韩先楚

南满军区我军辽东第10师,在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率领下,两天之后对鞍山发起进攻,干脆利落全歼敌军两个营。得到鞍山失守消息的杜聿明,急令新1军军长孙立人26日集结部队于辽阳,准备增援驻防海城的184师部及第552团。杜聿明面见蒋氏,催促新一军赶快行动。谁知第二天,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发生了。

蒋氏突然召见杜聿明,郑重其事地说,他已同意孙立人休息三天,再去解184师之围。

理由很简单:

1,新一军刚刚拿下德惠,部队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2,只需要休息三天,时间不长,完全来得及去解围。

不救火会死人,无援军往往意味着全军覆没。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孙立人军长,连救兵如救火这个最浅显的道理都不懂,荒唐不荒唐?

杜聿明对于蒋氏放纵孙立人耽误战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建国后,终于搞明白了实情。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当时是因为蒋氏害怕处理了孙立人,会得罪青睐孙的美国人。一旦失去美军的援助,蒋在东北就没有任何胜算。

要知道,当时蒋氏从大后方调兵遣将到东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津浦路上南有陈毅,北有粟裕;平汉路有刘邓大军,离东北最近的平绥路,则是聂荣臻和贺龙控制的地区。

为此,美军花费6亿美元,以空运、海运的方式,全力以赴将蒋军14个军30多万人的兵力,运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美军从来不是搞公益的慈善者,他们做任何事,都把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控制蒋氏的部队,美军提出“只有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才有资格,搭乘美军运输机和军舰前往天津、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接管受降”。

据资料记载,为了教训一心想抢地盘却不太听话的蒋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军就将原本已经运到印度准备交给蒋军的武器装备,包括M4坦克在内,共计300辆中型和重型坦克直接送给了英军,并把云南当地大大小小的军用机场、上千架军机和设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拆除。

为了让自己的部队抢在八路军、新四军的前头,蒋氏只好忍气吞声。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孙立人

值得一提的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编第一军,是原新编38师孙立人师长的部队改编而成的。抗战中期,该师曾在赴缅作战的曼德勒会战中,以一个团的兵力救出被日军包围大名鼎鼎的英第1师和第7装甲旅共7000余人。新编38师扩编为新一军以后,自然成了美军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军”,军长孙立人更是被美军冠以“东方隆美尔”的称号。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1945年9月,美国曾发公函通知蒋氏,点名要新1军,协助盟军占领日本,甚至把占领区都划好了。将日本爱知县为中心,同时把加静冈和三重两县划给中国军队作为占领区。爱知县首府名古屋,是当时日本的三大工业城市之一。

这件千载难逢驻军日本的好事,从头到尾磨磨蹭蹭了近一年时间,最后蒋氏当局回复说,占领军新1军来不了。此事引起了美国远东军司令、驻日盟军司令官麦克阿瑟的强烈不满。

可麦克阿瑟哪里知道,蒋氏处心积虑要调新一军到东北抢地盘。

1946年5月中旬,杜聿明率领部队进攻四平得手,马上命令新一军为中路,新六军为右路,71军为左路,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兵锋直指长春。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杜聿明。全然忘了之前新一军在四平城外围正面苦战了一个月之久。碰得鼻青脸肿、两手空空不说,反让新六军廖耀湘抢个先,率先打进四平城拿下首功的尴尬。

在孙立人看来,既然杜聿明一点道理也不讲,安排廖耀湘抢先拿下四平也就算了。再让他们去抢占长春的功劳,这不是让新一军更难堪吗?新一军是不是应该歇一歇再说?

于是,按兵不动成为孙立人与杜聿明磨嘴皮最好的办法。

新六军拿下四平,就是抢了新一军的功劳?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荒唐事,这更加说明美军教出来蒋军将领,自视清高、不顾大局,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特点。

这个由美军教出来蒋军军长,闹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事,这对于被逼着来东北打仗的滇军官兵来说,也埋下了一个难以下咽的苦果。

这已经不是蒋氏嫡系部队第一次刁难远道而来的滇军官兵了。

早在1945年10月,蒋氏暗中指挥杜聿明,搞了一个震惊中外的“五华山事件”,一举把“云南王”龙云抓了起来。此后,滇军第六十军、第九十三军于1946年4月,被迫登上美国军舰前往东北。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曾泽生

到了东北后,第六十军、第九十三军被蒋氏分成四路,归其嫡系部队新一军、新六军、长官部、华北地区的嫡系直接指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滇军将领,这下怨声载道。搞得六十军长曾泽生只能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属下官兵。

然而,曾泽生的苦心没有得到回报,就在孙立人抗命,对防守海城的第60军184师潘朔端所部来个见死不救时,离梅河口最近的廖耀湘新六军,在杜聿明两份急电命令增援海城的情况下,以“四平到梅口河等地区已被敌军占领,我部正在激战”为由,玩了个坐山观虎斗,不肯向184师派一兵一卒。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潘朔端

孤立无援困守海城的师长潘朔端,没等到援军,却等来了杜聿明东北长官部派来的一个督战专员。

这个督战专员来者不善,一踏进184师师部大门,就劈头盖脸地大声骂:“这仗,你怎么打的?”

潘朔端师长拍案而起:“你问我,我问谁去?”

站在一旁的副师长郑祖志,赶紧把潘朔端拉到一边,说:“师座,先消消气,何必跟这种人生闷气?”

刚才还气势汹汹督战专员一见潘朔端不好惹,找个借口溜了。

面对危局怒火中烧的潘朔端,忽然想起之前韩先楚通过被俘蒋军捎给他的一封信。信中奉劝他认清形势,要以大义为重,抓住时机果断率部举行起义。潘朔端原本就是抗日名将,一向深明大义,蒋军内部的倾轧让他心灰意冷,遂召集手下开紧急会议。

会上,他义愤填膺地说:“弟兄们,我潘朔端和你们同生共死,有如手足,你们也知道,老蒋逼得我们走投无路,把我们当杂牌军,受够了他的气,吃尽了苦头。我们这样打下去,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我下定决心投奔解放军……”

潘朔端可谓一呼百应,率184师部及第552团全体官兵,通电加入我军。

孙立人为何对60军见死不救?种种因素叠加,岛上软禁33年

杜聿明被俘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曾经在文章中说:“184师潘朔端将军临阵起义,震撼了整个蒋军部队。”

历史是公正的,美军推崇的“东方隆美尔”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曾经是“天下第一军”,但在解放战争中,全世界看到了这支部队见死不救的一面。

在东北战场,新一军的战斗力虽然强,但在几年后的辽沈战役中,美军一手塑造的新一军被彻底终结。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虽然没有在战场上杀身成仁,但从此给蒋氏留下极不好的印象。

败退到台岛后,孙立人因与美国的亲密关系,美国人甚至一度想让他取代蒋,这无疑犯了蒋的大忌,他后来被革掉军职,开始了长达33年幽禁生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获自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麦克阿瑟   海城   鞍山   嫡系   军长   见死不救   日本   师长   美国   岛上   美军   部队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