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园区
是体现一个地区
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
我市持续深入实施“筑巢行动”,
健全完善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稳步提升全市园区综合承载力,
一座座产业园区让“制造业当家”更为扎实。
△俯瞰肇庆城区。肇庆发布特约摄影师 梁亮 摄
如今走进肇庆的产业园区,
不仅道路平整,
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齐全,
而且能够享受绿电和智能管理,
越来越多的园区开放储能服务,
为企业节省用能成本。
“光伏+产业园”赋能企业绿色发展。图为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图源肇庆新区发布
自实施“筑巢行动”起,我市园区全面推广标准化通用化建设,东部板块园区锚定“九通一平”高标准开发,西部板块园区围绕“七通一平”补短板建设。
自2024年至今,全市产业园区共计推动约300个水、电、气、路网等重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另外,一批学校医院、文娱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多个标准厂房、热电联产电厂、仓储码头等产业配套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打造集中高效、生活便利、“拎包入驻”的产城融合发展新空间。
△ 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玉兰 摄
在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
我市也积极推动园区产业特色化发展,
促进东部城区和西部板块四县
加快形成合理布局、联动发展的态势。
在东部城区,我市做强端州电子信息、鼎湖智能装备、高要汽车零部件、四会金属加工、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还有大型产业集聚区在先进装备产业方面的猛进,各板块间既有特色又互相联动。
△ 端州区双龙产业园。邓文聪 摄
西部四县则深耕地方特色,广宁聚焦再生资源利用,德庆聚焦风机,封开聚焦绿色建材,怀集聚焦新材料等开展园区建设。
△ 肇庆怀集产业园区。黄俊华 摄
为整合优化园区空间规划布局,
实现连片发展,
我市大力开展开发区(园区)整合优化,
构建“一县一园多区”发展模式,
全市园区符规面积
由26.5万亩扩容至34万亩,
进一步优化园区用地结构,
大大提升园区的项目承接能力。
△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图源 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 粤桂试验区
为保障园区发展,我市每年统筹超七成专项债用于园区建设,并将园区财政“反哺”建设,加快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机制。同时,根据产业园区的实际发展需要,我市推动各县(市、区)健全完善“领导小组+管委会+国企平台”园区管理体制,强化高位统筹、高位推进园区规划建设。
△小鹏汽车肇庆工厂。王振宇 摄
在该模式的推动下,
我市有力统筹了园区土地供应保障,
全市园区征收储备1.8万亩产业用地,
为工业“标准地”供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去年至今,全市园区出让“标准地”2793亩,供应占比超一半,土地使用效益稳步提高,部分县(市,区)还通过政府协调,引入国资企业、社会资本等战略性投资者,集中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转让、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厂房资源。
△ 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练永悦 摄
如高要区金利镇重点突出以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为导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主线,以“项目为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其《肇庆市高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金利镇单元)》是全市首个、全省第二批获得省资源厅批复的实施方案。金利镇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盘活闲置低效产业用地,实现了“腾笼换鸟”和企业“自我提升”。
△ 肇庆金利高新区的工业园区。陈彦成 摄
据统计,从去年至今,全市园区已完成低效用地整理提升4291亩,超过目标任务近一半。
产业园区拔节生长,
制造业根基愈发坚实。
展望未来,
肇庆将以更优的园区生态激活发展动能,
为“制造业当家”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来 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高要发布
编 辑:翟舒婷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